太意外!一代王者,突然被拿下

大家都看不懂。

文 | 華商韜略

“價格,給你打下來了”。

中國生鮮商超之王、永輝超市創辦人張軒鬆,應該是最早有資格講這句話的人。

但現在,永輝被打下來了——2024年9月23日,名創優品以63億元人民幣,收購了永輝超市29.4%的股權,成爲第一大股東。

眼看着麥德龍、新華都,甚至沃爾瑪都殺進了福州,1999年,開超市的張軒鬆急了。

他的超市叫“永輝”,開在福州火車站,但好地段幹不過大品牌,心急如焚的他跑到同行店裡調查,最後認準了一條路:向生鮮轉型。

2000年7月,張軒鬆開出了福州第一家專業生鮮超市:永輝屏西生鮮超市。

一般的超市,賣的是凍肉、根莖菜,在永輝,賣的是鮮肉和葉菜;一般的超市,生鮮區只佔總面積的20%,在永輝,這個數字是70%;一般的超市,開門時間是9點,永輝是6點半——爲了配合早市買菜的習慣。

這些區別,就是專業的起點。

張軒鬆做生鮮,看好兩點:第一,在中國,新鮮菜天天買,必須買,行話叫高頻剛需;第二,老外同行幾乎不做,市場空白,就是差異化競爭的機會。

中國人對食材“新鮮”的追求,可能是最極致的。蔬菜要連着泥的,魚要會游泳的,雞要現場殺的……否則就是次等貨色,只能賤價甩賣。

但生鮮的保質期非常短,葉菜不灑水會蔫,灑水會爛,橫豎只能挺一天;成熟香蕉在室溫下會發黑;黃瓜一摩擦,就失去了“頂花帶刺”的資格……一個爛水果沒被及時發現,就可能害死一箱。

生鮮的物流也難,即便冷鏈也如此,何況當時根本沒冷鏈。同時放進15℃冰箱,番茄能扛一星期,桃子可能早爛了。

這些因素綜合下來,讓生鮮超級難做、損耗大、成本高,如果能實現高溢價也湊合,但生鮮只要貴一毛錢,就可能把顧客趕到隔壁農貿市場。

可張鬆軒還是找到了一些辦法。很多省直機關住宅區的老居民,都記得屏西路的永輝,因爲那裡的菜:‍‍‍‍

又好又便宜。

2000年,張軒鬆在永輝成立了採購團隊,直對農戶,產地直採。

農戶/基地—一級批發商—農產品批發市場—二級批發商—超市/農貿市場—消費者。張軒鬆決定,把中間那些批發商都砍掉。

這就是他最大的辦法。

砍掉其他中間商,自己成爲唯一中間商,“又好又便宜”就有了更多可能。

如今,帶貨主播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

“價格給你打下來了。”

張軒鬆,應該是最早有資格講這句話的人。

“下海下田”的永輝,商品“又好又便宜”,從農戶到顧客還個個滿意:

“便宜都讓我們佔了。”

自己做好了,歷史進程也來關照。

2001年12月,一位大領導走訪了永輝超市,表揚了它的模式。

而永輝被表揚時,領導們還操着一個心:

當年的農貿市場,“黑心米”“注水肉”“瘦肉精”“蘇丹紅”這些問題頻出,國家因此推動了“農改超”工程,希望農貿市場有超市一樣的質量。

“又好又便宜”的永輝,因此被樹成“農改超”的標杆,並順勢得到了一個發展良機——接手福建地區的農貿市場改造工作。

三年後,永輝超市門店數量已達50家;再過五年,永輝開進了北京。2010年,已經營收破百億的永輝,還在A股拿下“商超生鮮第一股”。

得到資本市場助力後,永輝繼續飆升。到2015年,其營收已衝破420億元,同比增速最少的一年,也有14.75%,到2018年,其門店已達1275家,市值突破千億門檻。

但從2015年開始,張鬆軒就感到生意越來越難做了,主要是錢難賺。‍‍‍‍‍‍‍

2015年,它421億元營收,淨利卻只有8.51億元,毛利率則常年維持在19%左右難突破。

這和超市的行業特性有關。強如沃爾瑪,毛利率也只在25%上下。但它勝在有規模——在美國,沃爾瑪在內的前三大超市品牌,佔據了80%的市場份額,而永輝超市直到2023年,也只佔了5.3%的份額。

既沒有規模,也沒有高毛利,任何一個企業家,都不會對這個狀況感到滿意。張軒鬆和永輝的管理團隊,也不斷想辦法。

首先是,引入高毛利的零食、酒水。消費者爲低毛利的生鮮走進門,順手買幾樣高毛利商品,綜合毛利率也就跟着上去了。

但這只是敲邊鼓。主戰場,還在生鮮。

對此,永輝是雙管齊下。一方面,找直採要更多利,一方面讓自己的終端更賺錢。

2014年開始,永輝陸續通過合資和入股,與養畜禽的新希望六和、搞水產品加工的CJ集團、種水果的朗源股份等結成聯盟,向上遊要更多利。

2015年,張鬆軒還開始梳理永輝的終端。

生鮮損耗這件事,夫妻店比全球最牛超市都做得好,因爲他們照顧得精細,損耗小,而有損耗也能再利用——

被掐出指甲印的西葫蘆,老闆自己炒着吃了。

張軒鬆向夫妻店學習,推出了面向B端商家的“彩食鮮”,品質沒問題,有點小破損的進“彩食鮮”。B端不那麼在意被掐出印的問題,也就可以“自己炒着吃”少浪費。

除了上游的重構和終端的梳理,張軒鬆還拍板了一個對長期很有益的戰略——自建物流。

運輸轉存,是生鮮超市的效率與品質雙難題,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物流配送中心一建起來,也就更有了利潤提升的可能性。

這種思考,和另一位企業很像:京東劉強東。2007年的時候,劉強東就不顧投資人反對,一定要自建倉配一體的物流。

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張軒鬆受到過劉強東的影響。但早在2015年,京東就以46億元成爲永輝佔股10%的股東,並在此後不斷加強合作。

這樣的背景下,兩位老闆交流一下對供應鏈的看法,不過分吧?

但到了2023年,就不是交流這麼簡單了。

7月開始,低迷了好一陣的永輝股價一路拉高,8月2日,還封了漲停板。

漲停和前一天的市場傳言有關:京東將全資收購永輝超市。

京東很快回應:沒有意向。永輝的迴應晚了一點,但也是沒有。

無論京東是否有過意向,永輝“被收購”的猜測,都有實實在在的根據——它自己的身體,似乎快要撐不住了。

2021年和2022年,永輝分別營收910.6億元和900.9億元,但卻分別虧損39.44億元和27.63億元,幾乎抵消了2017-2020年四年的全部利潤。

更糟的是,2023年年報顯示,它在2023年的營收縮水到786.4億元,虧損13.29億,流動資產合計177.1億元,流動負債合計224.99億元。

人們往往把永輝的虧損,歸結爲疫情中消費者習慣的改變——在社區團購、電商平臺的衝擊下,線下商超像是“被時代淘汰的物種”。

這對,但也不對。

如今回頭看,它的危機有一多半是面對電商對線下的衝擊,既缺乏戰略定力,沒把生鮮練到更境界——比如利用好互聯網來做生鮮生意,也因戰略焦慮,搞了一些瞎折騰。

最近這些年,永輝所謂的大創新,對消費者,尤其對做強生鮮來說,意思都不大。‍

2017年,對標阿里旗下盒馬鮮生,永輝推出了“超級物種”,要做:“餐飲+商超+數字化零售”。

想得太多,想要的也太多,但它既沒把生鮮練到更極致,也沒做出盒馬的綜合效應。僅僅幹了兩年,就從巔峰時的80多家門店,降低到今天的個位數。

2018年,永輝又開始發力mini店,僅在2019就一口氣開出近600家店。mini看起來像是生鮮超市的“家門口版本”,但也做成了“兩邊不靠”,很快從大擴張到大關店。

它唯一看起來有希望成功的,就是2021年開始的線上業務。

2021年8月,曾經在京東任職的李鬆峰,擔任永輝超市CEO,他在張軒鬆的支持下,明確了永輝接下來的目標和戰略定位:

一個以生鮮爲基礎,以客戶爲中心的全渠道數字化零售平臺。

新定位很長且又複雜,但它讓永輝回到本質和簡單。生鮮和客戶,原本就是永輝的基礎和中心。

在去年8月的一連串傳言中,有人分析,京東一定會收購永輝,因爲永輝太缺錢,張軒鬆只能把公司交出去。

在傳言四起和跌跌撞撞中,永輝超市又熬過了一年。

這一年裡,張軒鬆爲了保住永輝,想盡了辦法。

它繼續推進線上銷售,也收穫了不錯進展。在2024年一季度,“永輝生活”的自營和第三方到家業務,分別覆蓋了883家和878家門店,合計實現了78.4億元銷售額,50.3萬單的日均單量。

它請來了優秀同行胖東來做老師,整改的態度很真誠——在胖東來首家幫扶店鄭州信萬廣場,永輝一次性下架了81.3%的原商品,複製了胖東來九成的商品結構;整改的效果也很明顯——日均銷售額是整改前的13.9倍;並且更多的整改門店,也正在路上。

但這些努力,都難以扭轉它的頹勢。

2024年中報顯示,永輝在2024上半年實現營收377.79億元,同比下滑了10.11%,流動資產合計166.45億元,流動負債219.4億元,仍然深陷困境之中。

也就在這時,新的變數出現了,變數來自另一家線下零售商:

名創優品。

相比20多年做成生鮮之王的張軒鬆,名創優品的創始人葉國富,同樣是一個傳奇。

青年時代的葉國富,從鋼管廠小業務員開始,一年就做到了年銷售提成12萬的金牌銷售。

一次偶然的東京旅行,給了葉國富靈感——當地有衆多零售商店,店內產品優質、設計精美、價格親民。

2013年,葉國富創立了名創優品,11年,近百個國家和地區,超過7000家門店,葉國富因此成爲零售行業內的“開店之王”。

僅在2024年上半年,名創優品就開出了502家門店。

但葉國富的雄心,要比業內想象的還要大。

2024年9月23日晚,名創優品在港交所公告,擬以63億元人民幣收購永輝超市29.4%的股權,其中包括永輝原股東牛奶公司持有的21.1%股份及京東持有的8.3%股份。

公告顯示,該交易完成後,名創優品將成爲永輝超市第一大股東,並進一步擴大其線下零售版圖。

這是一場“小吞大”式的收購,2024年上半年,名創優品的營收77.59億元,只相當於永輝超市的五分之一,而它的淨利潤卻達到了11.7億元,經營狀況遠好於同處零售業的永輝。

打了20多年難仗與惡仗的張軒鬆,又要面臨着新機遇和新挑戰了。

在電話會上,名創優品首席財務官張靖京代表公司表達了態度:

該交易完成後,名創優品將以29.4%股權,成爲永輝超市第一大股東。但預計不會控制董事會的多數席位,因此不會作爲永輝超市的控股股東與實控人,也不會合並財務報表。

關於兩家公司的未來,名創優品給出的答案是,將在開發自主品牌產品,發揮協同效應上與永輝一起努力。

一向被認爲堅定線下零售的葉國富,在朋友圈繼續着他的堅定:

“繼續看好中國,投資中國,持續創新就總有大機會。”“大家都看不懂就對了,如果看得懂我就錯了。”

但投資者似乎普遍都不看好葉國富的這筆交易。收購消息公告後,名創優品美股收盤大跌17%,次日港股更大跌超過26%,盤中一度跌幅超過30%。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