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公墓遷葬拖沓 民代促積極轉型
近年來許多公墓面臨轉型退場,臺中市大肚、烏日、龍井地區有逾20座公墓,其中多座公墓禁葬數十年,遲遲未進一步規畫。(潘虹恩攝)
近年許多公墓面臨退場,臺中市大肚、烏日、龍井地區多座公墓禁葬數十年,遲遲未進一步規畫,民代呼籲市府應積極評估地方需求促進轉型,並建議龍井、大肚地區規畫納骨塔設施,滿足地方民衆塔位需求;民政局表示,已在辦理烏日第九公墓興建第三座納骨塔作業。
隨着喪葬習俗與觀念改變,傳統土葬已非國人身後事主流選擇,不少縣市政府推動公墓轉型綠美化。但因部分民衆仍有土葬需求,政府推動禁遷葬前皆須取得地方共識,又配合民衆使用墓基10年年限,公墓從禁遷葬到轉型皆耗時多年。
截至2月底,臺中市公墓有163處,禁葬74處,部分禁葬7處,目前已轉型綠美化19處;大肚第4公墓、龍井第9公墓先後於1979年、1989年禁葬,前、後者公墓總數分別爲766座與717座,僅起掘150座與305座墳墓。
公墓遷葬遲遲無進展,長期不僅造成荒草叢生,禁葬土地也無法利用而閒置。市議員張家銨表示,民衆後事以火葬爲主流,大肚山公墓納骨塔、烏日功德堂塔位爆滿,許多地方民衆無法落葉歸根成爲遺憾。她說,公墓用地轉型每個區域評估和需求不同,但大肚、龍井等區納骨塔位不足,加上愈來愈多公墓禁葬,希望市府規畫相應的納骨塔位。
市議員林昊佑說,不少民衆反映公私納骨塔價差過大,是很大負擔,但地方公有塔位難求;烏日功德堂新建塔位趨近飽和,加上週遭道路動線不佳常致壅塞,遇上山火更危險。他認爲,大肚山納骨塔腹地充足、華山路幅寬廣,可就地規畫興建生命紀念園區,並參考國內外和私人殯葬園區設計,翻轉民衆負面印象也能提高接受度,將爭取規畫擴建。
民政局表示,刻正辦理烏日第九公墓興建第三座納骨塔作業,並參考現代化設計掃除傳統納骨塔的陰暗設計,以滿足大肚、烏日、龍井民衆需求。另公墓轉型規畫由「需地機關」提出使用需求並編列預算,市府配合辦理遷葬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