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南屯老街」吃什麼?從40年老店到新興小店,展現老靈魂新滋味!
「金桃湯」的蜜地瓜,是經典的甜品小吃。 記者劉柏均/攝影
「南屯老街」爲臺中最早開發區域之一,也稱作「臺中第一街」,靠近市區,歷經時代變遷,新興氣息蔓延進老街,穿梭在古樸磚縫中,呈現嶄新的靈魂樣貌。
「萬和宮」歷史悠久,庇佑地方逾300年,成了臺中市重要信仰中心,坐鎮殿中的媽祖見證南屯轉變,透過爐中香火升起的煙,輕訴南屯的故事,環繞里民香客之間,溫柔庇佑着臺中人。
有人潮聚集的地方,就有美食。萬和宮後方的「南屯市場」,路邊一攤「南屯蕭爌肉飯」在地飄香逾30年,鹹香滷汁成焦糖色外衣,包裹着半肥瘦的三層肉,躺在白飯上略帶光澤,與一旁酸菜達到微妙平衡,瘦肉鮮嫩、肥肉彈牙不膩的滋味,是不少饕客排隊必點的在地美味。
開業僅約2年的「涼心冰室」,隱身在萬和宮旁的百年土角厝老宅中,是南屯老街的新興靈魂,復古日式感的外觀,內部簡約牆面粉刷及陳設,加上三角形木頭屋頂,走入店內,就有股走進鄉下老宅的放鬆與文青氣質。
有別過往吃冰品,所有配料放在一碗內的豐盛澎湃,涼心冰室反倒將湯圓、粉圓等配料與雪花冰分開,放在木質托盤上呈現,一如店內清爽的「簡約風」,更令人賞心悅目,想拍美美的「冰品照」也更好看。
南屯、萬和路口的「金桃湯」,鹹甜滋味配上金黃色澤,滿足顧客味蕾超過30年。夏天傍晚一杯冰涼楊桃汁,生津止渴,再咬上一口麥芽地瓜,酸甜滋味簡單,卻如老街般雋永彌新。
在地老麪店「竹仔腳面食館」坐落南屯溪旁,已有40年曆史,鮮香的油蔥酥,是擄獲每個胃的美味秘訣,但更讓老饕津津樂道的,則是躺在大臉盆內的「滷味小菜」;常見的滷大腸、隔間肉是基本菜色,彈口的豬尾巴、豬舌更是必點美味。
南屯老街範圍不大,但美食店家滿滿,從正餐鹹食、沁涼冰品到甜蜜小點,抵達每家店的行走時間皆不超過10分鐘。若想短暫逃離都市紛擾,可先到萬和宮拜媽祖,尋求寧靜,再到老街漫步一下午,從美食獲得滿足,南屯老街小巧低調,卻意外滿富生命力,守住老臺中人的質樸氣質。
「涼心冰室」的「花好月圓」花生雪花冰,鋪上花生粉、麪茶粉及爆薏仁粒,搭配一旁的湯圓、粉圓,香氣濃郁又不甜膩。 記者劉柏均/攝影
開業超過30年的「金桃湯」,靠着鹹甜楊桃汁、香甜地瓜在南屯老街屹立不搖。 記者劉柏均/攝影
「南屯蕭爌肉飯」鹹香滷汁成焦糖色外衣,包裹着半肥瘦的三層肉,與一旁酸菜達到微妙平衡。 記者劉柏均/攝影
臺中四大媽祖廟之一的「萬和宮」,保佑南屯地方超過300年。 記者劉柏均/攝影
「南屯蕭爌肉飯」隱身南屯市場內,是到當地必點的經典美味。 記者劉柏均/攝影
「金桃湯」的蜜地瓜是經典甜品小吃。 記者劉柏均/攝影
「竹仔腳面食館」的辣椒入口溫和,香氣瀰漫更能爲麪食或滷味增添風味。 記者劉柏均/攝影
「金桃湯」的蜜地瓜,金黃色澤相當誘人。 記者劉柏均/攝影
南屯在地30年的「金桃湯」,鹹甜楊桃汁是夏日生津止渴首選。 記者劉柏均/攝影
「涼心冰室」的「花好月圓」的花生雪花冰,鋪上花生粉、麪茶粉及爆薏仁粒,搭配一旁湯圓、粉圓,香氣濃郁又不甜膩。 記者劉柏均/攝影
「涼心冰室」內部可見三角形木頭屋頂,走入店內,就有股走進鄉下老宅的放鬆與文青氣質。 記者劉柏均/攝影
「竹仔腳面食館」內的滷味令人津津樂道。 記者劉柏均/攝影
踏入「竹仔腳面食館」的第一眼,就是大臉盆承裝的滿滿滷味。 記者劉柏均/攝影
「竹仔腳面食館」滷味豬舌,脆口的嚼勁是在地老饕最愛。 記者劉柏均/攝影
南屯在地30年的「金桃湯」,鹹甜楊桃汁是夏日生津止渴首選。 記者劉柏均/攝影
富有300年曆史的「萬和宮」,主祀媽祖,香火鼎盛,爲臺中重要廟宇之一。 記者劉柏均/攝影
臺中四大媽祖廟之一的「萬和宮」,保佑南屯地方超過300年。 記者劉柏均/攝影
「竹仔腳面食館」除了麪食吸引人外,滷味小菜更令老饕津津樂道。 記者劉柏均/攝影
「南屯蕭爌肉飯」鹹香滷汁成焦糖色外衣,包裹着半肥瘦的三層肉,與一旁酸菜達微妙平衡。 記者劉柏均/攝影
「南屯蕭爌肉飯」隱身南屯市場內,是到當地必點的經典美味。 記者劉柏均/攝影
南屯溪貫穿南屯老街。 記者劉柏均/攝影
「涼心冰室」簡約牆面粉刷及陳設,有股走進鄉下老宅的放鬆與文青氣質。 記者劉柏均/攝影
開業僅約2年的「涼心冰室」,隱身在萬和宮旁的百年土角厝老宅中。 記者劉柏均/攝影
「竹仔腳面食館」除了麪食吸引人,豐富的滷味小菜更令老饕津津樂道。 記者劉柏均/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