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國銳實力 黎安友:臺灣如礦坑裡的金絲雀

中研院社會所14日舉行《銳實力製造機》新書出版座談會。(陳君碩攝)

中研院社會所14日舉行《銳實力製造機》新書出版座談會。(陳君碩翻攝)

中研院社會所14日舉行《銳實力製造機》新書出版座談會,該書主編之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黎安友(Andrew J. Nathan)視訊與會。(陳君碩翻攝)

中共二十大將於16日登場,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受到關注。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黎安友、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介民主編的《銳實力製造機》一書,14日在臺北舉行新書發表會,分析中國大陸在臺灣、香港和印太地區的影響力操作。

黎安友表示,習近平將在二十大續任,會繼續快速擴展中國在全球的勢力,他形容臺灣和香港是中共發揮影響力的重要實驗點,宛如「礦坑裡的金絲雀(canary in a coal mine)」,因此有必要深入瞭解其擴張的手段和方法。

選舉媒體觀光宗教娛樂 五方面影響臺灣

《銳實力製造機》新書發表會14日在中研院社會所舉行,吳介民指出,臺灣對中國影響的路線圖,是一個從震撼、醒覺到研究的路徑,全球對中國影響力的認識與研究,已經成爲國際關係與比較政治的主題,臺灣在這場研究中國影響力的學術典範建構上,做出了前沿貢獻。

吳介民在書中歸納了中國大陸對臺灣在五個方面的影響機制,包括選舉、媒體、旅遊業、宗教交流、娛樂業,其政治意圖分別爲遏制臺獨、親中宣傳、建構經濟依賴、強化民族文化連結、大衆文化滲透,潛在的協力者分別爲政治人物、媒體從業者、旅遊從業人員、宗教領袖、演藝人員,而提供的誘因,皆爲經濟利益。

六模式抗銳實力 反貿易逆差 護技術捍民主

黎安友指出,當中國過分介入其他國家,就會引起當地的反感與反抗,他歸納世界各地對中國影響力之反作用力的六大模式:一是對中國有大量商業關係的國家,反抗集中在貿易逆差和不公平的貿易條件;二是在參與一帶一路國家,反撲集中在債務陷阱,以及因使用中國承包商、勞工、原料,而非使用當地資源,造成當地環境社會衝擊;三是在工業先進國家,把中國視爲高科技競爭者,抗拒中國利用不公平手段攫取技術。

四是西方國家認爲自己是中國在政治上的對手,反抗重點在於批判中國利用銳實力干涉民主制度完整性;五是在中國周邊的國家,憂心中國具有戰略野心而防備反抗;六是在有大量華裔人口的國家,反抗重點在中國與這些華裔血脈相承的關係,以及種族階序關係等問題。

黎安友指出,中共在一些非洲發展中國家投資,會受到執政者歡迎、在野黨批評,但是當過去批評的在野黨執政了,又會跟中國達成新的投資合同。他也直言「Money talks(有錢能使鬼推磨)」,如果中美要在金錢的戰場比賽,中國好像比美國更有錢。

黎安友說,中國正在世界所有地區、所有領域,利用其金錢、外交、宣傳擴展影響力,而臺灣和香港就是中共擴展影響力的關鍵例子,猶如「礦坑裡的金絲雀(canary in a coal mine)」,這本書可深入瞭解中共擴展影響力的方法,對臺灣香港乃至全世界都有龐大價值。

「礦坑裡的金絲雀(canary in a coal mine)」指的是,由於金絲雀對有毒氣體極爲敏感,礦工會帶金絲雀到礦坑,用來偵測天然氣是否外泄,當金絲雀出現異狀時,礦工即可以此當作預警,提早撤出礦坑保命。

講好中國故事效果有限 臺灣展韌性

參與該書撰寫的政大國發所助理教授黃兆年分析「軟實力」與「銳實力」的不同,軟實力是用吸引和說服,改變目標國家的行爲和認知;銳實力則是用硬實力的手段,追求類似軟實力的目標,在手段上仍是強制、誘因的,可視爲一種特殊形態的硬實力。

但黃兆年也指出,儘管中國的影響力很大,但在目標和效果上則相對有限,譬如中共近年把「講好中國故事」做爲目標,但美國皮尤中心2021年的調查顯示,在17個先進國家的逾1.8萬受訪者,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平均爲69%。

黃兆年認爲,中國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最大原因就是跟中共的威權體制有關,另一方面,中共在對內、對外採取的強硬手段,這些都會讓外宣效果適得其反。

黃兆年說,雖然「講好中國故事」效果有限,但北京同時也企圖「說壞民主故事」,譬如詆譭臺灣民主,讓臺灣社會對臺灣民主沒有信心,這在社羣媒體時代的同溫層現象,更容易產生分化;他建議可採取防範中資、事實查覈、媒體識讀、建立資訊透明機制等方式因應。

黃兆年引用美國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9月發表的「2022年北京全球媒體影響力報告」,在30個受影響的國家地區中,臺灣被認爲是中國最密集影響,但抵禦能力也是最強的地方,強調臺灣在應對中國銳實力所具有的高度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