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盤查後下一步...善用AI技術進行減碳
工商時報總編輯賀靜萍(左起)、高雄市政府經發局副局長林廖嘉宏、國喬石化總經理曾嘉雄、金兆鎔科技公司副董事長兼永續長詹中原教授出席「碳盤查後的下一步?實現淨零碳排的具體策略」座談。圖/本報資料照片
企業減碳路 產官學界有見解
6日舉行的大南方高峰論壇中,碳盤查後的下一步怎麼走,產官學界代表都高度重視,並提出專業的見解。高雄市經發局副局長林廖嘉宏認爲,AI正在改變生活方式,減碳應利用智慧技術進行,國喬石化總經理曾嘉雄則表示,能源轉型方向應明確,此外,對於曾經勞苦功高的傳統產業,更需要政府配套措施支援。金兆鎔科技公司副董事長兼永續長詹中原教授則指出,國內應強力發展靜脈式循環經濟,讓減碳走得更快。
減碳議題已是世界潮流,相較於國外,臺灣雖起步不算早,但逐漸走上積極減碳的道路,不僅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企業展開碳盤查之後,碳費三子法也於8月公告,下一步就是確定2026年開徵碳費。
林廖嘉宏以高雄亞洲新灣區的發展爲例說,AI人工智慧將起到相當大的作用。他表示,現在看到的亞灣2.0場景似乎超越想像,卻又貼近未來發展狀況,尤其產業轉型、製程改善,讓原本屬於工業的區域搖身一變成爲智慧型產品輸出的區塊,包括農、漁業、醫療等,讓新科技帶着傳統產業往前走,搭配環保政策,在減碳的同時更帶動產業創新。
曾嘉雄則表示,接下來政府將開始徵收碳費,這對於石化業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希望政策制訂時考慮企業經營,畢竟歷經新冠肺炎疫情、俄烏戰爭等重大國際事件後,傳統產業的營運受到嚴厲挑戰,碳費成本應逐步增加而非一次到位,讓企業有空間改善,避免競爭力被未收碳費的國家超越。
詹中原對此則強調,期待政府強力發展靜脈式的循環經濟,不只是仰賴桃竹苗三點及南部的S廊帶,而是整個臺灣都應該納入。詹中原以手機爲例,當他詢問學生排除價格之外會考慮什麼因素購買手機,學生回答「手機如何製作」,其實這就代表現在學生的看法。
而目前在減碳上最急迫需要討論的,林廖嘉宏認爲就是要積極將AI技術納入,畢竟AI正在改變民衆生活的方式,也可以提高處理問題的高度、速度及態度。曾嘉雄則指出,包括鋼鐵、石化、水泥等產業過去都是帶動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工業,現在也都面臨轉型,希望政府的能源政策應該要更明確,同時給予這些雖然是排碳大戶、但也對臺灣經濟發展勞苦功高的產業多一點時間,畢竟目前產業遇到的問題不僅是減碳,也包括人才缺乏,更需要政府給予配套措施協助。
詹中原表示,雖然國內外對於臺灣要在2050年達成碳中和、均溫回到1.5度以內並不看好,減碳之路也走得坎坷,但企業有自覺展開減碳,其實就是往前走了一步。詹中原也認爲,當務之急就是將發展循環經濟園區作爲全臺灣的發展方向,如此一來,2050年達成碳中和纔會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