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啓龍回憶:在天龍山軍事根據地
譚啓龍回憶:在天龍山軍事根據地
在天龍山軍事根據地
1929年1月,賀成祖的哥哥賀曙光帶領暴動隊員,把賀家書院(祠堂)裡的挨戶團搞掉了,繳了幾條槍,轉到天龍山軍事根據地,我同他一起到了天龍山,從此離開橫嶺界姐夫家參加革命工作。
天龍山軍事根據地,位於水新北鄉邊境,北連武功山,西臨小江山,東至龍峰,南臨龍田、裡田、臺嶺、黃崗、花溪、象形等大村莊。
天龍山軍事根據地最早形成於1927年冬天,當時北鄉共產黨幹部劉一奇、賀曙光、曾靜池、顏勇、馬銘、賀可展等同志在天龍山麓發展黨組織,建立暴動隊,打擊土豪劣紳。1928年5月,水新西北臨時特別區委(後改爲西北特別區委)成立,劉一奇任區委書記;賀曙光任西北特區赤衛隊長,劉家賢任赤衛隊黨代表。1929年初,湘贛邊界的九隴山、井岡山等軍事根據地先後被敵人攻破,唯獨天龍山軍事根據地成爲湘贛邊界一面始終不倒的紅旗。赤衛隊以天龍山爲依託,四西出擊打擊敵人。中共西北特委也隨着武裝隊伍到處發展組織。
我剛到天龍山時,在西北特委書記劉一奇那裡當通訊員,替他送信。劉一奇同志後來在1931年病逝了.我們在天龍山住在茶坑村,我曾經到禾山、洋查、道口、源頭等地送過信。爲了對付敵人的嚴密封鎖,我們的同志還創造了一種“遞步哨”的送訊方式,即事先定好路線、交接點和交接人員,一村一哨,傳遞速度很快。起了很大作用。
我當通訊員的同時,還擔任共青團西北特委委員。團西北特委書記是賀可展,他關心我,幫助我,教我識字學文化,是個很好的同志。我在他那裡不但努力學習如何開展工作,還利用空閒時間學習文化知識,參加識字班,完成每天認字3到5個的任務。賀可展同志還拿《中國青年》雜誌給我看,在這本雜誌裡看到了蔣光慈的小說《少年飄泊者)。書中描寫佃農的兒子汪中,在父母被地主逼死之後,到處流浪,受盡社會的欺凌,度過了一個充滿淚水的童年,後來參加了大革命運動。它歌頌了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反帝反封建鬥爭,爲當時苦悶仿徨的青年指明瞭出路。當時,儘管我團圈吞棗地讀完它,不能完全理解它的含意,但它的內容使我激動不已。因爲書中孤兒的處境太像我了,我也經歷過與他相似的童年。讀了這篇作品,使我更加熱愛黨,增強了自己堅定不移跟黨走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