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捷綠線通車關鍵 滲眉埤將採土方拌水泥改善
桃園捷運綠線G13站到G32站可望優先通車,關鍵在滲眉埤北機廠,圖爲整治完後的滲眉埤。(捷工局提供/蔡依珍桃園傳真)
桃園捷運綠線正如火如荼施工,其中G13站到G32站(蘆竹、大園區之間)可望優先通車,捷運工程局指出,關鍵在滲眉埤北機廠,埤塘若採一般曝曬,曠日廢時恐延宕,新市府上任後檢討,決定採土方拌合水泥,也能克服下雨無法施工等問題,力拚2026年分階段通車。
桃園市大園、蘆竹區交界的滲眉埤水利池和周邊農田,2006年被發現長期受宇鴻公司污染,底泥檢測出重金屬和廢棄物,前市長鄭文燦團隊考量滲眉埤用地範圍內私有土地不到2成,不用拆遷民宅,又可活化再利用因重金屬污染荒廢的土地,決議將原址在南崁區都市計劃西北側農業區的捷運綠線北機廠,遷移到滲眉埤,並交由環保局整治。
環保局水保科斥資1.38億,2021年1月終將滲眉埤污染改善完成,同年3月26日邀集水務局、捷工局及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辦理土地點交作業。捷工局長劉慶豐說,上任後發現滲眉埤北機廠用地規畫方案未定,連土地都尚未夯實,成捷運綠線可優先通車路段G13至G32的要徑,立即加快速度推展。
劉慶豐說,北機廠原本是埤塘,土壤爛泥含水量過高必須翻曬,如按照一般施工方式及順序,無法於1年內完成,經專管顧問檢討,決定將原有土方混合水泥,預估地質改良約要半年,期間也請包商加速北機場設計和發包。
劉慶豐說,北機廠建物包括行控中心、主維修廠駐車廠、主變電站、土木軌道廠等廠房,要在1年至1.5年內完工,軌道、供電、號誌和通訊設備安裝也要1.5年,接着還要1年測試穩定性、初勘、履勘、模擬演練等,會加緊趕工並重疊施工,力拚G13至G32路段在2026年優先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