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全球經營,技術是最重要的競爭點

近日,中國企業全球化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TCL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TCL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圍繞“推動產業鏈出海”“推進更高水平全球化發展”“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構建”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

在論壇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路江涌發表演講,認爲企業全球化會經歷“探索-突破-紮根-分形”四個階段的演化過程。

以本土化推動全球化,是TCL全球化戰略的核心之一。目前TCL海外製造基地分佈在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印度、巴基斯坦、波蘭、墨西哥、巴西等九個國家,實現東南亞、南亞、歐洲、北美、南美等各大區域本土化製造佈局,在企業全球化的各個階段有着較多的經驗。

針對“探索”階段,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表示,TCL的全球化是在1999年開始,公司在越南建了第一家海外工廠。海外第一仗打的很艱難,連續虧損了18個月,當時在公司內刊寫了一個短文,叫做“扎硬營、打死仗”,打贏了國際化的首仗,今天在越南已經建立起越南的產業體系,在越南有三個現代化工廠。

2004年,TCL嘗試進入“突破”階段,2004年併購了湯姆遜彩電業務和法國阿爾卡特手機業務。這一次跨國併購讓TCL跨入了歐美主流市場,但這一步跨的有點大,遭遇了一些挫折。李東生認爲,項目遭受挫折最重要的原因是內部TCL還沒有準備好從一箇中國企業跨越到全球的企業,而解決的方法則是培養企業的全球化經營能力。

培養企業的全球化經營能力則要做好“紮根”。TCL將海外多個國家的製造中心和經營中心串起來,形成一個區域化的經營體系來支撐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現在TCL有13萬名員工,研發中心有46個,製造基地有38個,業務遍及全球160個國家。

通過海外本土化經營,完善全球化產業佈局,TCL海外營收實現持續增長。過去5年,TCL海外營收從590億元增長到1253億元,年均增長17.6%;同期出口額從90億美元增長到173億美元,年均增長15.2%。

目前TCL通過TCL實業與TCL科技兩大主體佈局智能終端、半導體顯示、新能源光伏三大核心產業,業務遍及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3年TCL電視銷量達2526萬臺位列全球品牌第二、中國品牌第一,TCL華星電競顯示屏市佔率位居全球第一,TCL中環光伏晶體晶片銷量穩居全球第一。同時近期TCL中環與沙特簽約投建光伏晶體晶片項目,加快推進B端產業出海。

企業全球化的能力建設是長期積累過程,在推進全球化的初期會遇到較多的困難和問題,因爲在海外業務和中國業務對企業能力各方面的要求不一樣。李東生結合TCL實踐經驗,提出四條轉型建議:“一是要從產品貿易到共建工業能力,推動海外本土化建設;二是從中國產業鏈鏈主到海外區域鏈鏈主;三是從全球產品製造到全球品牌經營;四是從兼併收購到自主成長。”

附: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開拓中國製造的大航海時代》主題演講

我非常榮幸在今天借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做一個主旨發言。我以TCL25年的全球化經歷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中國企業全球化的一些認識。

TCL的全球化是在1999年開始,我們在越南建了第一家海外工廠,海外第一仗打的很艱難,連續虧損了18個月,當時我在公司內刊寫了一個短文,叫做“扎硬營、打死仗”,和我們團隊相互激勵,打贏了國際化的首仗,今天在越南已經建立起越南的產業體系。TCL在越南有三個現代化工廠,同時圍繞三個核心工廠,我們在國內和在當地培養了衆多供應鏈的企業。

2004年我們做了一個大型的跨國併購,同年併購了湯姆遜彩電業務和法國阿爾卡特手機業務,這一次跨國併購讓我們跨入了歐美主流市場,但這一步跨的有點大,所以我們也嗆了幾口水,遭遇了一些挫折,付了一些代價,但我們堅持下來了,以“鷹的重生”精神來重塑我們面向全球經營的能力。

當時我們做了併購的成敗得失的檢討,固然有我們在決策時對整個產業形勢判斷的一些偏差,但項目遭受挫折最重要的原因是內部TCL還沒有準備好從一箇中國企業跨越到全球的企業。“鷹的重生”變革主要是練內功,培養企業的全球化經營能力。

進入下一階段,我們在全球化的業務拓展當中,一步一個腳印,先是在拉美國家,還有東南亞的其他一些國家拓展全球化業務。然後在全球的分點的,一個一個國家的製造中心,把它串起來,建立了現在多個全球經營中心,形成一個區域化的經營體系來支撐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發展。

全球化推動了TCL的持續增長,現在TCL有13萬名員工,研發中心有46個,製造基地有38個,業務遍及全球160個國家,我們這個數字是包括在中國的主體。這裡可以看到,我們在過去5年的全球化,推動企業海外營業收入每年增長超過17%,當然我們國內的營銷也在快速增長,全球化也推進了產業的轉型升級。2020年併購了天津中環集團,進入了新能源光伏產業領域,主要的業務區域是在中國,看到2020年併購之後,整體業務規模有跳躍性的增長,但同期海外業務依然保持增長。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數字,過去5年,我們出口平均每年也增長15%,我們海外業務的拓展是把全球業務的蛋糕做大,能夠帶動國內的出口。

我們現在在全球已經建立起了經營的網絡,而且在每一個區域,每一個大的國家市場,我們都把本地化經營、區域化供應鏈體系做的更加有競爭力,特別是在過去幾年,美國對中國的單邊加稅,將我們在美國市場的經營的利潤吃掉了大部分。因爲美國是我們最大的單一國家市場,加稅之後,產業鏈很難短時間內做出調整,當時我們做出的決定是讓利,也要保市場。經過幾年的調整,針對美國的產業鏈的佈局,已經完成了這一輪的調整。更多的是用東南亞和墨西哥的生產能力來支持在美國的業務。而這些國家的生產能力,也帶動了國內的核心器件、裝備、材料的出口。

全球化對TCL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通過產業轉型升級開拓了新的業務增長曲線,終端產品是創業的時候就是核心業務。在過去40多年,終端產品業務一直持續增長,去年終端產品業務營收做到了1200多億。今年上半年終端產品業務依然保持了27%的增長,增長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海外業務開拓的成功,同時在2009年開拓了半導體顯示業務,去年半導體顯示業務實現營收850億,這一個新的業務增長對我們顯示產品的全球化經營注入了強大的動力。2020年進入了新能源光伏領域,雖然目前這個業務是以國內市場爲主,但我相信未來在光伏新能源和半導體材料業務,將在全球市場爲我們發展爭取更大的空間。

全球化也提升了產品的技術能力,全球經營,技術是一個最重要的競爭點,過去幾年,中國企業出海在電子信息產業,遇到了最重要的調整就是專利,海外業務做得大的,基本上都沒有辦法迴避專利的問題。我們必須要通過提升技術能力,加厚專利牆,這樣才能夠在全球化業務當中支撐自己持續的發展。過去十年,TCL持續在技術研發方面投入巨大的資源,過去幾年平均每年投超過100億的技術研發費用。TCL現在專利申請量是11萬件,其中PCT專利和美國專利以及海外專利佔到40%。我相信,只要中國企業堅定地在技術研發方面投入,5年、10年後,我們一定能夠在技術專利方面,在全球產業競爭中爲自己加分。

另外全球化過程中,培養了一批管理幹部,今天TCL有很多主管來參加這個會,和各位專家學習,這些主管當中,大部分都在海外工作過,現在TCL高管團隊有海外工作背景的佔了多數,全球化經營的經驗,海外的工作背景,讓TCL的管理能力、組織能力進一步增強。

中國製造業如何推進更高水平的全球化,首先我們看到中國的投資在過去幾年是持續的增長,首先我們要敢於走出去,要在海外投入資源。

在當期中國全球化要適應全球經濟格局的重構。現在外面大家都在討論所謂第五次產業轉移,第三次產業轉移主要是美國向日本這些國家的轉移,這個轉移是美國培養了日本作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四次產業轉移是日本、美國、歐洲向包括中國、東南亞、拉丁美洲、南亞這些國家的產業轉移,第四次產業轉移,中國受益最大,但這個產業轉移並不是說針對中國的。但是中國的改革開放讓我們抓住了第四次產業轉移的機會。我們在這一輪的產業轉移中,中國大大超越了東南亞等其他國家和地區,我們吸引了全球最多的外資,在製造業上,我們吸收了別人的產業經驗、技術的輸出。我自己認爲並不是歐、美、日他們對中國特別好,而是中國的改革開放營造了一個最好的經濟環境、產業發展環境。所以這一輪產業轉移,中國製造業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10年前,中國已經成爲製造業最大的國家,這兩年中國佔全球的製造業的產出一直在30%多一點。過去幾年,由於各種因素的疊加,推動了第五次產業轉移,第五次產業轉移如何去適應,如何在第五次產業轉移的過程中建立起中國的全球競爭力,這是中國製造業、中國企業面臨的一個挑戰,可能也是一個機遇。

TCL的全球化的經歷,我們的體會是所謂經濟全球化、製造業全球化,最重要的是企業要改變觀念,改變經營戰略,從產品的貿易到海外在主要的國家市場建立起產業鏈能力,推動海外本土產業基地的建設,海外本土經營能力的建設。

中國產業鏈的鏈主要從中國延伸到海外區域的鏈主,核心能力要留在中國,我覺得這是必然的。中國企業的成功,中國企業的全球化能力一定是根植在中國,沒有過去40多年的改革開放,沒有中國形成的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基礎設施和條件,當下中國企業的全球化就沒有基礎。所以中國企業的全球化一定是根植於中國,以中國能力爲核心向全球去延伸。

我們要走出去,一定要拿最好的技術,要組織精兵強將,把相對落後的上一代的技術拿出去打仗,這不是好的選擇。我們到海外去競爭,面對的是跨國公司,一定要拿自己的精兵強將,拿最好的產業能力,最好的產品技術在全球市場和國外的跨國公司競爭。

要建立全球的品牌能力,一定要超越作爲製造業企業只能做產品,一定要能夠在全球建立起中國品牌的競爭優勢,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提升產品技術能力,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我們的產品要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轉移,而且要在更多的技術密集、資本密集的產業領域建立競爭優勢。TCL華星在半導體顯示領域,在液晶產業領域已經建立起優勢,中國企業現在佔全球液晶產業產出的70%以上。TCL還有其他的一些中國的顯示產業,在液晶顯示這個領域,已經在全球建立起相對優勢。有產品技術作爲支撐TCL,和其他中國企業一樣,會在全球建立起更強的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

成長的路徑也可以多種多樣,既有兼併收購,也有自身“扎硬營、打死仗”來自主建立全球經營體系。未來面對全球的競爭,中國企業只有更堅定的走出去,在全球的市場,在全球的經濟格局重構當中,爲自己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