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硅谷洞見:AI浪潮下的創投新機遇

硅谷一直是全球創新和投資的風向標。

在第二季NUS新全球企業家硅谷論壇上,Grand View Capital北美合夥人、出海同學會主理人Richard Xu主持了“硅谷洞見:從歷史經驗和趨勢中尋找商業投資新機遇”的專題討論,從硅谷的歷史經驗和趨勢中,分析當前和未來的投資機會。探討從科技到綠色能源、從新興市場到成熟行業的投資機遇,更好地把握未來的商業趨勢。

AI浪潮下的創投新紀元

從行業洞見到創業突破的黃金機遇

Q

Richard Xu

在當前的AI創投環境中,有哪些新的趨勢值得關注?同時,對於創業者來說,在不同區域或行業中,AI初創企業如何才能抓住機會實現創新與市場突破?

Cathy Ge

自2022年以來,AI的發展對創投市場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尤其是在硅谷。BC(商業資本)市場和整個行業都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在疫情恢復後。與其他城市相比,硅谷的AI創新與投資環境更爲密集,許多行業聚會和交流活動不斷增加。特別是在過去的一年中,大家越來越願意參與線下活動,不僅是投資人,還有創業家們,他們希望通過這些交流活動了解最新的技術動態、獲取創業靈感,甚至尋找創業夥伴。

在投資領域,幾乎沒有一家風投公司不把AI作爲關注重點。從2022年到現在,隨着市場的回暖,AI技術的進步確實推動了許多科技公司的股價上漲,媒體也對這一現象做了大量報道。因此,無論是從VC(風險投資)的關注點,還是從市場和創業氛圍來看,現在AI創投環境的熱度和密度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白文濤

AI投資確實是當前不可忽視的趨勢。正如工業革命通過機器取代人類的體力勞動,AI革命則正在逐步取代人類的腦力勞動。人類之所以與其他物種不同,正是因爲智力的存在。如果AI能夠逐漸取代人類的智力勞動,那麼這或許將成爲人類最後的重大科技發明。未來,所有新的科技發明都有可能由AI完成,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這個領域。

Jay Zhao

我很幸運在風投領域工作了12年。當我剛開始時,覺得錯過了PC互聯網和生命科學的最佳時機。然而,2010年雲計算的興起改變了一切。類似地,今天我們談論AI時,也要從長遠的角度看待它的未來。

就像SaaS市場在過去20年增長了100倍一樣,我們預期AI市場也會有類似的爆發,未來幾十年可能會增長數十倍,成爲科技公司的核心組成部分。我們關注的是,未來的創業者如何利用這波AI浪潮,並塑造下一代科技公司的面貌。

Q

Richard Xu

近年來,ABCDE Capital都在關注非常前沿的科技,請杜均分享一下對大環境的感觸。

杜均

去年,我原計劃在硅谷創立一支AI基金,初期設想非常宏大,但在實際操作中遇到法律限制和項目資金門檻過高的問題。大多數項目的投資額遠超早期投資能力,且AI應用的具體需求不明確。爲此,選擇通過投資幾支早期基金積累經驗,同時在二級市場配置了一些AI相關的股票,逐步推進對AI領域的深度理解與佈局。

Q

Richard Xu

在AI原生創新方面,當前的應用層創新是否存在類似移動互聯網時代“用iPad看報紙”這樣缺乏突破的現象?我們什麼時候能看到真正符合AI時代的新應用場景和需求?AI企業又如何才能在這樣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Jay Zhao

風投的優勢在於能夠接觸大量項目,幫助我們找到投資的模式。目前市場擔心投的是簡單的GPT應用,但過去這些項目曾很受歡迎。評估一個AI項目的關鍵是看其“DNA”,即技術棧是否原生AI,團隊是否具備強大的執行能力。技術上,AI能夠處理非結構化數據,這帶來了巨大潛力。團隊的能力在如今顯得更爲重要,他們需要不僅懂得市場,還要掌握最新技術。這些要素決定了AI初創企業的競爭力。

Q

Richard Xu

在數據和模型上有深刻理解的情況下,如何看待“AI原生”這個概念的?你們認爲在當前的創新環境中,AI原生技術有哪些獨特的創新點?

Cathy Ge

AI創新在多個領域已經展現出顛覆性的影響,尤其是在計算能力和微觀技術層面的突破。首先,AI在醫藥行業的發展尤爲突出。例如,AI能夠極大縮短藥物開發的週期,原本可能需要數年的工作,現如今AI能夠在短短數小時內完成。這種加速不僅推動了醫藥行業的創新,也爲醫療研發帶來了巨大貢獻,預計未來2-3年將在醫藥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其次,在量化金融領域,AI的應用同樣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量化交易並非新興概念,但AI的介入極大地提升了交易速度與效率。如今,許多量化基金已經藉助AI技術進行超高速交易,其交易量甚至能夠佔據美國股市的四分之一。這種交易模式的突破爲資本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此外,AI在企業級應用中的創新也剛剛起步,雖然許多大型企業仍處於觀望階段,但一些創新型公司已經迅速推行了基於AI的解決方案,預計未來有可能顛覆傳統的大型公司。同時,多個大模型公司也在競相推動AI技術的發展,市場對此的關注也在不斷增加。

AI創投揭秘

華人創業者如何在全球市場中贏得機會?

Q

Richard Xu

AI的發展中,計算能力是不可忽視的創新方向。從大數據時代開始,量化分析已經在金融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潛力,您認爲,在這種雙重生態下,中國和美國的AI創新分別在哪些方面最具潛力?您如何看待這兩個市場的不同創新路徑?

白文濤

在討論AI原生企業時,我們總結了四個關鍵特點:第一,企業必須是數據驅動的;第二,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第三,能夠實時決策;第四,安全且可控。雖然許多初創企業還未完全達到這些標準,但關鍵在於其發展軌跡是否能逐步符合這些要求。如果一家企業不能滿足這些標準,那麼就很難被稱爲“AI原生企業”。

除此之外,我也總結了AI創業團隊的幾個特點。首先,團隊人數不能太多。AI的目標是減少人工,如果一家AI公司依然依賴大量人工,那就背離了AI原生的初衷。其次,團隊應該年輕化,年輕的團隊通常更具創新性和活力。第三,團隊成員必須具有跨界的能力,不能只是單一領域的專家,而是要結合多領域的知識與經驗。最後,團隊應該聚焦於發揮自身的優勢,而不是彌補短板,這樣才能真正發揮AI的潛力。

通過這四個維度,我們可以更好地判斷一家企業是否具有AI原生的特質。

Jay Zhao

我們三年前投的一些基金項目雖然當時不是AI原生公司,但它們的商業模式已經具備了AI賦能的特徵。有一個有趣的行業指標叫“Best-in-Class and Price Chart”,衡量企業從創立到實現里程碑(如獲得10億美元估值)的時間長度。通常,要進入增長最快的前10%企業,需要大約2年零9個月的時間。

引入AI思維後,這些公司的增長速度顯著加快,尤其是團隊規模維持在20-30人之間時,仍然實現了出色的成長。隨着AI agent等技術的成熟,未來這種快速增長的趨勢可能會更加明顯。

Q

Richard Xu

在當前的AI時代,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從傳統的“AI Plus”或“AI賦能”模式向真正的AI原生企業轉型。在這些企業中,也能發現很多在原生賽道上的嶄新趨勢。你認爲這些AI原生企業和上一波科技浪潮中的原生企業相比,有哪些顯著的不同之處?

杜均

在討論AI和區塊鏈技術時,核心問題不在於這些技術是否“原生”或前沿,而是它們是否真正能夠解決實際問題。許多時候,項目並不需要複雜的技術就能高效完成目標。因此,在投資時,關注點應當是技術如何幫助提升效率,而不是僅僅爲了使用技術而使用。

對於AI的應用,雖然AI在一些領域取得了進展,但投資者需要審視它是否真正解決了具體問題。如果AI技術無法顯著改善項目表現,那麼它的使用可能反而浪費了資源。類似的,區塊鏈技術,如比特幣的內部架構,雖然被認爲是創新,但在其他領域,未必展現出相同的獨特價值。

總結來說,無論是AI還是區塊鏈,最重要的是技術能否在實際商業場景中落地,併爲項目帶來實際的改進,而不是爲了追求技術噱頭而使用。

Q

Richard Xu

根據剛纔幾位嘉賓的發言,大家探討了很多關於決定一個AI企業或團隊能否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那剩下的兩位嘉賓是否有其他角度的補充呢?特別是在評估一家AI企業的DNA時,您認爲哪些特質能讓它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Cathy Ge

我完全贊同年紀較大的團隊在創新方面確實會面臨一些挑戰,尤其是在AI這樣的快速發展的領域。現在的市場環境要求創業團隊要具備高度的靈活性和創新能力,特別是在團隊規模上,如果一個企業在發展早期就超過了30人而沒有顯著成果,這可能意味着其商業模式或產品有問題。正如之前提到的,成功的AI企業能夠通過少數團隊成員達成非常大的成就,尤其是在運用新技術和創新方面。

此外,行業的選擇也非常關鍵。當前,許多初創企業仍然專注於培訓或增強已有模型的效果,但我們更加希望看到具有顛覆性創新的項目,而不僅僅是對現有產品的錦上添花。尤其是面對那些已經在行業中佔據主導地位的上市公司,創業者必須提出真正改變遊戲規則的解決方案,才能脫穎而出。

對於成功的AI企業來說,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並且能夠在用戶體驗、技術架構等方面與傳統模式有所區隔,將是其能否獲得長遠發展的關鍵。

Q

Richard Xu

在兩位嘉賓長期接觸美國同行,並且自身在美國一線進行投資的背景下,想請問在美國投資人眼中,除了團隊本身的素質之外,他們對於AI項目或創業者最看重的是什麼?在評估維度上有哪些關鍵的指標?另外,針對華人創業者可能存在的短板,有哪些方面可以通過改進敘事或其他匹配策略來彌補,從而增強在融資過程中的競爭力?

Cathy Ge

硅谷的新移民創業在當前的AI浪潮中佔據了重要位置。根據統計,60%的初創公司至少由第一代移民創辦,其中包括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移民。在這一輪AI創業中,華人創業者的比例明顯增加,這可能是由於AI創業的技術性更強,而華人在技術和學術領域具有明顯的優勢。在許多科技行業的研究機構中,華人佔據了重要位置,這爲他們在AI創業中帶來了相對較大的優勢。

關於華人創業者,尤其是第一代移民創業者,美國的投資人總體態度是開放和包容的。如果一家華人創辦的公司,其市場主要在美國或其他國際市場,投資人並不會因爲其華人背景而持有偏見或排斥。然而,如果公司的主要業務或團隊依然集中在中國,可能會面臨一些投資者的顧慮。

Jay Zhao

作爲第一代移民,我觀察到華人創業者在過去十年裡,尤其在消費類應用和物流領域取得了顯著成績,像Doordash這樣的公司就是成功案例之一。在當下的AI浪潮中,越來越多的華人創業者進入技術驅動的領域,尤其是在更底層的技術開發中,講故事的能力要求相對較低,但在應用層面,創業者需要更加善於表達願景。

我們發現,華人創業者在表達上相對內斂,這可能影響融資進展。因此,創業者需要更加自信,展示更宏大的願景。同時,多元化的團隊結構對於華人創業者進入更高層次的市場非常重要,這也是他們實現成功的關鍵。

全球化浪潮中的新機遇

華人創業者與AI創新的國際化之路

Q

Richard Xu

如何才能在全球化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我們是否能夠找到一個有效的路徑,幫助華人創業者更好地融入並實現全球化戰略?

白文濤

當下,中國企業的出海已成爲一種史詩級的現象,既是對中國企業實力的證明,也爲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

具體來說,AI領域的出海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AI的核心技術和AI的執行層面,而硬件與AI結合的部分恰恰是中國企業的強項。中國企業在硬件製造方面擁有天然的優勢,而AI最終在執行端必然需要與硬件相結合,因此這爲中國企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切入點。

對於中國企業而言,出海的路徑可以分爲三個階段:第一步是“走出去”,這意味着企業需要具備國際視野,勇於探索海外市場;第二步是“走進去”,這不僅要求企業成功進入海外市場,還要能夠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站穩腳跟;最後一步是“走上去”,即在全球範圍內具備競爭力,成爲行業的佼佼者。

杜均

作爲中國企業出海的代表之一,我們深知行業形勢的嚴峻性和競爭的激烈程度。白總提到的核心觀點非常正確:首先要“走出去”,這是每個企業必須跨出的第一步。正如我們常說的,身處全球競爭中,首先得“出來混”,只有先走出來,才能開始角逐。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會淘汰一批,而能夠堅持下來並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的,往往是最具競爭力的那一部分企業。

我們看到,在全球化企業中,最優秀的企業有相當一部分是華人企業,這並非偶然。通過大規模的參與,我們可以篩選出最具潛力的公司和團隊。

Q

Richard Xu

現在不僅僅是中國企業在“出海”,而且越來越多的硅谷創業者也在尋求全球化的發展機會,他們正逐步走向全球市場。那麼,如何理解這些“新全球化”創業者的崛起?在這一背景下,什麼纔是真正的“新全球化企業家”?

Jay Zhao

從2010年起,許多美國公司開始嘗試進入中國市場,我們曾幫助一些企業成功出海。

在B2B領域,中國創業者需要克服文化和市場的差異,而在To C(面向消費者)的市場,雖然機會更多,但AI創業在護城河和差異化上還存在難度。隨着市場的成熟,未來或許會有更多機會,但目前的挑戰仍然存在。

Cathy Ge

關於全球化的視角,我認爲“出海”這個詞可能已經不能完全概括現在的趨勢,我覺得與其叫“出海”,不如叫"globalisation",即全球化。無論是在硅谷還是其他國家的初創企業,全球化的視角已然變得不可或缺。

在美國市場,不論是To B還是To C,用戶的付費意願都十分強烈,這無疑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場。而中國方面,工程師紅利帶來了很大的優勢,中國工程師的工作質量和效率確實優於許多美國同行。因此,成功的企業應當整合兩地的優勢:美國市場的付費能力與中國市場的人才和技術資源。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出海不僅是一個“走出去”的過程,而更重要的是將主要的產品設計團隊深入到市場一線,這就意味着關鍵人員需要親身融入到海外的商業環境中,而不僅僅是依靠遠程管理或簡單的海外分支機構。

當前,那些成功“出海”的中國企業,大多是在美國等國際市場上花費大量時間,深入瞭解當地的商業模式和市場需求。這種全球化思維與實踐,是中國企業在未來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所在。

Richard Xu

今天我們匯聚在一起,討論了全球化中的重要市場——北美與東南亞。在全球化加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希望能夠與更多夥伴展開合作,分享知識與經驗,共同爲新全球化的歷史進程做出貢獻,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

內容來源:新加坡國立大學EMBA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