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007」與鳥類學家

【林鼕鼕/摘自《書屋》2023年第7期】

英國作家伊恩‧佛萊明創作的「007」系列小說的主角詹姆士‧龐德是情報機構軍情六處的特工,代號007。小說問世後,特工「007」的形象旋即家喻戶曉。被搬上銀幕後,風度翩翩、浪漫多情、機智勇敢的詹姆士‧龐德,更是風靡全球。

與此同時,美國費城自然科學研究院鳥類學家詹姆士‧龐德的平靜生活卻蕩起陣陣漣漪。他家的電話常在深夜莫名其妙地響起,電話那頭傳來性感的女聲:「請問詹姆斯在家嗎?」接着,便是咯咯的笑聲,然後電話就被掛斷了。

龐德和妻子對這些騷擾電話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一位朋友爲他們解開了謎團。伊恩‧佛萊明在一次採訪中,道明瞭「007」名字的由來,他承認:「詹姆士‧龐德確有其人,他是美國的鳥類學家,不是特工,我讀過他的書。當我想給我的英雄起個聽起來朗朗上口的名字時,我想起了這本書,作者的名字馬上派上了用場。」

其實,伊恩‧佛萊明早在1952年寫作第一本「007」小說時,就開始借用鳥類學家詹姆士‧龐德的名字了,只不過直到伊恩聲名鵲起,這一秘密才大白於天下。

謎團雖然解開,詹姆士‧龐德卻無法阻擋「007」對他日後人生的侵擾。他入住旅館進行登記時,接待員會充滿疑惑地盯着他;他出入海關時,工作人員會開玩笑地問他把槍藏哪兒了;直到他以89歲高齡去世,報紙的報導也沒忘提及他和「007」非同尋常的關係。

詹姆士‧龐德是個樸實忙碌的學者,根本不關心「007」系列小說,但他的作家妻子瑪麗似乎欣然接受了這突如其來的人脈。她給佛萊明去信,小心地指責他竟然淘氣地使用他人的真名真姓寫作。佛萊明回信,開出3個慷慨的條件作爲補償:詹姆士‧龐德可無限制使用伊恩‧佛萊明的姓名;要是詹姆士‧龐德發現一個可怕的鳥類新品種,可報復性地採用他的名字命名;歡迎詹姆士‧龐德夫婦光臨第二個詹姆士‧龐德的誕生地「黃金眼」─伊恩‧佛萊明在牙買加的冬季宅邸。

1965年2月5日,詹姆士‧龐德和瑪麗突然拜訪「黃金眼」,在確認龐德夫婦不是來起訴他之後,「盜名作家」欣然出來和他的「受害人」見面了。詹姆士‧龐德直言不諱地告訴作家:「我不讀你的書,但我妻子讀了你所有的書。」伊恩‧佛萊明則一本正經地回答:「我不怪你。」

這些逸聞趣事,均和一本讓伊恩‧佛萊明愛不釋手,以至他頓起「偷心」的圖書有關。《西印度羣島鳥類指南》是詹姆士‧龐德花了10年時間,在加勒比海各島經過艱辛探索、深入研究後取得的學術成果。全書460頁,配有159幅黑白插圖,於1936年首次出版,如今已是收藏家追逐的熱門藏品。

和電影裡那個衣服從不起皺、時常飆車炫技、令美貌女郎「芳心明許」的「007」形成鮮明的對比,真實的詹姆士‧龐德的生活是這樣的:爲了撰寫《西印度羣島鳥類指南》一書,他上百次前往西印度羣島進行科研考察。那時還沒有飛往加勒比海地區的航班,容易暈船的他只能乘船前往,一去就是數月。在羣島之間往來穿梭,他的交通工具是不定期航行的客船以及運輸蘭姆酒和香蕉的簡易貨船。他依靠雙腳和馬匹,在各個島嶼的叢林間艱難前行,而他使用的全部工具,不過是殺蟲劑、一把刀和一支雙管獵槍。可以想像,在荒野僻地,飽受蚊叮蟲咬的他只有孤獨相隨,沒有美人相伴。

《西印度羣島鳥類指南》在幾十年間不斷再版。透過這本書的普及,詹姆士‧龐德讓異域的稀有鳥類,比如古巴吸蜜蜂鳥(世界上最小的鳥)和紅嘴綬帶蜂鳥(牙買加的國鳥),逐漸爲大衆所知所愛。

詹姆士‧龐德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先驅,他呼籲並促進西印度羣島當地政府採取行動,設立鳥類保護區。他在羣島上搜集了290多種鳥,以及多種魚、蛙和昆蟲。

詹姆士‧龐德的科研成果仍在不斷產生影響。2021年夏天,美國鳥類協會宣佈巴哈馬五子雀爲珍稀品種,它是1931年詹姆士‧龐德在大巴哈馬島上發現的。

驚心動魄的「007」系列電影不斷問世,至今已有20多部。那句經典臺詞「我叫龐德,詹姆士‧龐德」,一出口便令無數影迷心動,可要是換作戴副眼鏡、相貌樸實的鳥類學家這麼說,恐怕只會讓人感覺好笑。

鳥類學家詹姆士‧龐德和虛構的詹姆士‧龐德有過一次身分重合:在2002年版的「007」電影《007:誰與爭鋒》中,皮爾斯‧布洛斯南扮演的詹姆士‧龐德手拿一本最新版的《西印度羣島鳥類指南》,走進哈瓦那的一家賓館,對荷莉‧貝瑞扮演的「龐德女郎」金克斯說,他是「一位鳥類學家─純粹是爲了鳥兒纔來這裡的」。

這個細節後面,說來話長。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讀者雜誌》2024年5月號】

圖/讀者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