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信一!新晉港圈男神這一棒請遞到劉俊謙手裡

必須承認,熱度徐徐降下的五一檔一衆電影們看似熱熱鬧鬧花樣繁多,實則口碑與票房雙出圈的寥寥無幾。只不過從五一假期第一天開始,刷社交媒體時會發現每隔幾步,就跳出“信一好帥” “劉俊謙是誰?”等充滿粉紅泡泡的發言,不知情的人會微微迷惑,而看過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的人,懂得都懂。

從電影院走出來的那一刻,多少人的大腦都被這顆泡麪頭強勢佔據高地了?

先說一句,《九龍城寨之圍城》(以下簡稱《九龍城寨》)是五一檔難得的佳作,在此之前,你很難想象這種拳拳到肉的純正港片和看似“髒亂差”的海報後面,電影本身的質感會如此細膩雋永。

以及,感謝這部電影貢獻了充滿魅力的“新生代男演員羣像”。

再次,《九龍城寨》出圈了一個無比奪目的配角: 信一 。

雖然看過《九龍城寨》的都知曉林峰是當仁不讓的主角,是推動故事線的靈魂人物,但每當配角信一一出現,你會發現你很難從這個男演員的身上挪走眼神。

正如影迷評論“這麼髒亂差的貧民窟,信一卻總是乾乾淨淨得體”,彎彎卷卷泡麪頭配一手利落蝴蝶刀,這個角色的魅力應該是全方位的反差:髒亂中的貴氣,看似漫不經心、玩世不恭實則義薄雲天,演員也真的做到了優雅矜貴,哪怕激鬥中的姿態都宛如一隻孤傲的丹頂鶴。

依稀記得,港片中上一個集合各種反差魅力的的角色,是《怒火·重案》裡飾演癲狂反派角色的謝霆鋒,同樣的泡麪頭+蝴蝶刀,同樣的優雅落拓,不知造型上是否有“致敬”的意味。

看完電影后特意查了這位中國香港演員的信息,看到一個陌生的名字: 劉俊謙 。

透過新港圈男演員彷彿“隔空致意”的交疊,感慨新生代男演員崛起帶給觀衆的驚喜感,但作爲新面孔的劉俊謙其實已經35歲,對於大部分的內地觀衆來說,他好似 一張“飽滿的白紙 ”待挖掘的存在。

就像去年無數影迷被同樣作爲電影配角且“大掀桌”的中國香港演員孫陽穩穩打動,對他的好感瞬間激增,因爲他面孔夠新,演技夠紮實,也因爲他真人所表現出的那種“爆紅後的藝人身上不太常見的”赤誠和用心。

同樣的,快速出圈的劉俊謙身上也有類似孫陽等新一代港圈男演員殊途同歸的某種氣質,即角色中是一回事,走出角色彷彿換了個人。

就拿《九龍城寨》中格外搶戲的泡麪頭造型來說,信一看似羸弱的身形搭配一頭頗有萌點的捲髮,將這個角色的清秀雅緻推到極致;而密集宣發路演場合中的多次亮相,讓很多剛認識劉俊謙的影迷都開玩笑讓他“請把泡麪頭死死的焊在頭上”,有人看完電影興致勃勃將劉俊謙過往發佈的社交媒體一刷到底,看到他的生活照和其他影視作品的造型後隱隱“失望”。

因爲這個男生真正稱得上 “劇拋臉” 。

換個髮型,氣質截然不同,讓人遙想難道曾經看過此人的其他作品但認不出?

然而仔細想想,其實這纔是這個男演員最讓我驚喜的。

一張半永久臉行走十部影視作品的演員,我們見的太多了。將自己的真身藏匿在角色裡的優秀演員,少的罕見,但有一個算一個,都是頂級演員賽道的佼佼者。

正如劉俊謙的百變臉,他的錦囊裡可能不止一個信一,待到時機成熟,他照樣有實力將新老影迷一舉拿下。

科班出身的劉俊謙,從舞臺劇開始打磨演技,舞臺劇話劇對聲臺形表的考驗更加直接和準確,因此相比同期直接邁入電視劇電影的演員來說,劉俊謙的表演基本功更爲紮實。

舞臺劇時期,他受到黃子華的提攜和重用,在黃子華主演的舞臺劇《前度》中大放異彩,之後的高頻次舞臺歷練和拿獎,使得他在中國香港舞臺劇的領域小有成就。

基本功打好後,纔不疾不徐的邁入影視劇領域,第一部短劇《We I U》裡的造型誰能看出信一的影子?

緊接着,他出演港劇《瑪嘉烈與大衛》系列的第二部《瑪嘉烈與大衛:前度》,將一個老實本分的內斂乖乖仔演繹得生動自然,此時的劉俊謙頂多稱得上清秀,仍舊沒有釋放顏值的任何魅力,氣質中陰鬱柔美的一面,尚未被開採而出。

一直等到導演樑樂民執導電影《梅豔芳》時,力邀劉俊謙出演張國榮。顯然彼時的劉俊謙面對這個機會需要極大的勇氣,雖然自身陰柔之美的氣息被“看到”,但長相、身型與哥哥張國榮是沒有任何相似之處的,他面臨的境況就是無人在意演技到底怎樣而演了必捱罵。但他也勇敢的接受了。

代價是被網暴了很久,但經此一役過後,劉俊謙的戲路再一次拓寬,“被看見”的輻射面更廣闊。

他奔赴中國臺灣,出演了臺劇《此時此刻》,飾演了一位聽障人士。

去年劉俊謙參演了劉德華主演的《潛行》,院線上映時他還是個小透明,如今《九龍城寨》的爆紅於他而言,是步步爲營的不貪,更是紮紮實實的不燥。

說回戲外。生活中的劉俊謙與信一更是相去甚遠。

他的社交媒體攏共三個維度的內容:工作照、親近大自然、吃吃喝喝,“乏味”的如同我們身邊任意一位陽光開朗大男孩。

《九龍城寨》裡,藉由任賢齊飾演的江湖大佬說出了一句臺詞: 城寨以後就是你們年輕人的。

話音對着四張純良熱血的年輕面龐。

電影之外,這是中國香港老一輩影人對年輕演員的遵囑,是對劉俊謙這樣的年輕演員最真摯的“託舉”。時代車輪滾滾向前,總有更年輕的人穩穩接過代表“傳承”的那根棒,以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