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齊鋰業上半年業績下滑:參股公司陷風波,“鋰礦保衛戰”未果
面對鋰價下行,“鋰電龍頭”天齊鋰業的業績受到了影響。
天齊鋰業近期發佈2024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爲64.19億元,同比減少74.14%,實現歸屬淨利潤約爲-52.06億元,同比下滑180.68%。
值得注意的是,天齊鋰業的一部分利潤來自參股公司SQM。截至今年上半年,根據SQM已披露的分紅方案,公司按照所持股權比例計算應享有的分紅份額所對應的金額累計爲79億元。
然而SQM與智利國家銅業公司去年底宣佈組建合資公司共同開發鋰礦資源,這是智利政府推動鋰行業“公私合營”的一個步驟。這也意味着,未來SQM的業務利潤可能會有一部分歸於智利國營。由此,天齊鋰業打響了“鋰礦保衛戰”。
營收下滑超七成
相比於去年上半年248億元的營業收入,今年上半年天齊鋰業營收下滑超七成。
不僅如此,去年同期天齊鋰業實現了64.52億元的淨利潤,平均每個月淨賺10億元,但今年上半年出現了52.06億元的虧損,下滑超過180%。
從經營活動現金流來看,天齊鋰業也從去年同期的121.01億元下滑到了22.35億元,同比下滑達到180.92%。
天齊鋰業的營收來源主要分爲兩大方向,一部分是鋰礦,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爲25.71億元,佔比四成,另一部分是鋰化合物及衍生品,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爲38.44億元,佔比六成。相比於去年同期,今年鋰礦營收的佔比下降了兩成有餘,鋰化合物及衍生品的營收佔比上漲了兩成。
提到業績下滑,天齊鋰業坦言,公司受鋰產品市場波動的影響,鋰產品銷售價格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鋰產品毛利大幅下降。受公司控股子公司泰利森化學級鋰精礦定價機制與公司鋰化工產品銷售定價機制存在時間週期的錯配影響,公司經營業績出現階段性虧損。
如今,天齊鋰業和不少鋰終端客戶建立長期關係。主要包括全球動力電池製造商、電池材料生產商、新能源汽車企業、跨國電子公司和玻璃生產商。隨着公司產能規模的不斷增長和行業的快速發展,公司已開啓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合作模式。
SQM捲入訴訟風波
天齊鋰業的一部分利潤來自參股公司SQM。截至今年上半年,根據SQM已披露的分紅方案,公司按照所持股權比例計算應享有的分紅份額所對應的金額累計爲79億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SQM業績同比大幅下滑。這是因爲在今年一季度時,智利聖地亞哥法院對其2017年和2018年稅務年度的稅務訴訟進行了裁決,撤銷了稅務和海關法庭在2022對於該案件的裁決結論,導致其確認了約11億美元的所得稅費用,並相應減少淨利潤約11億美元。因此,公司在本報告期確認的對該聯營公司的投資收益較2023年同期大幅下降。
不僅如此,這每年百億元級別的生意,如今還出現了危機。
2023年12月27日,SQM公司與智利國家銅業公司就2025年至2060年期間阿塔卡馬鹽湖的運營和開發達成了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諒解備忘錄》,宣佈組建合資公司共同開發鋰礦資源。這是智利政府推動鋰行業“公私合營”的一個步驟。這也意味着,未來SQM的業務利潤可能會有一部分歸於智利國營。
對於這個做法,天齊鋰業作爲SQM的股東,認爲應該通過股東大會審議,以此保障股東權益。
今年5月,作爲SQM股東,天齊鋰業的全資子公司天齊智利,委託智利律師向智利金融市場委員會提交了請求,要求SQM就與智利國家銅業公司達成上述交易一事召集特別股東大會,或者採取智利金融市場委員會認爲必要的所有其他預防或糾正措施的申請。
但這個訴求被駁回了。今年6月18日,智利金融市場委員會公開發布一份文件提到,不同意天齊智利的訴求。
7月26日,天齊智利就智利金融市場委員會駁回其6月26日提起的行政複議一事,向智利聖地亞哥上訴法院提起訴訟。
天齊鋰業在7月30日在召開的分析師會議時表示,公司認爲SQM在未經其股東大會審批授權的情況下籤署協議的行爲,損害了股東的投票權以及相關股東權利。公司希望通過向智利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合法合理行使股東權利,完全從商業角度獨立考慮,也是爲天齊鋰業和智利SQM的國際可持續發展做出最大的努力。
“利潤奶牛”表現欠佳
SQM是天齊鋰業旗下極爲重要的參股公司之一。
2018年12月,天齊鋰業決定以40億美元(約合當時人民幣258億元)購買智利SQM公司23.77%的股權。這家公司正運營着全球儲量最大的鋰鹽湖阿塔卡馬項目。
對於購買SQM股權,天齊鋰業曾解釋,SQM從事開發的智利阿塔卡馬鹽湖,含鋰濃度高、儲量大、開採條件成熟、經營成本低,是全球範圍內稟賦十分優越的鹽湖資源,也是全球鋰產品重要產區。
坐擁全球最大上游項目,福兮禍兮,天齊鋰業此後數年的業績都與SQM的盈利情況息息相關。
在購買SQM後的第一個完整年,2019年,這家聯營公司讓天齊鋰業僅獲得4.03億元的投資收益。當年天齊鋰業業績極爲慘淡,營業收入下滑22.48%,淨虧損接近60億元,同比下滑371.96%。
2020年,SQM爲天齊鋰業帶來的投資收益更是下滑到1.75億元。天齊鋰業也繼續在泥沼中掙扎,當年虧損18億元。不過在2021年與2022年,隨着SQM的業績好轉,天齊鋰業的業績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節節攀升。
2023年,儘管SQM帶來的收益同比下滑48%,但也達到29.31億元的體量,在天齊鋰業405.03億元的營業收入中佔比7.24%,在公司72.97億元的淨利潤中佔比達到四成。
對於SQM的業績表現與變化,9月2日,貝殼財經記者聯繫天齊鋰業,截至發稿時對方暫未迴應。
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分析,我國鋰產業界通過一系列對國際鋰礦市場的併購與整合行動,顯著增強了在全球鋰行業中的影響力和議價能力。從企業戰略規劃維度審視,諸如天齊鋰業等領軍企業向上遊資源端拓展,緊密契合了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脈搏。從產業鏈全景來看,無論是汽車製造商、電池生產巨頭,還是傳統能源企業,均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新能源產業鏈的源頭——相關礦產資源的開發,以期掌握更多主動權。
在他看來,新能源材料行業歷經了初期的野蠻生長與快速擴張後,現已步入產業結構優化與重組的新階段,各環節間的協同合作與利益分配機制趨於成熟穩定。同時,行業門檻的提升與固化趨勢明顯,促使企業向產業鏈上下游探索新的增長點。鋰資源的跨境併購與本土資源整合需並行不悖,既要具備全球視野,精準把握國際市場動態,又要深諳中國本土市場特性,實現全球戰略與中國智慧的深度融合。在此過程中,企業也需兼顧短期業績的穩健增長與長期風險防控能力的提升。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林子
編輯 徐倩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