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北繪就壯麗篇章——寫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70週年之際

在新疆大地上,他們像胡楊般頑強,在蒼涼大漠建設錦繡綠洲,讓戈壁荒灘變身萬頃良田;

在如詩歲月裡,他們似紅柳般質樸,用辛勤雙手打造現代工廠,使不毛之地崛起座座城鎮;

在祖國懷抱中,他們如沙棗般堅韌,紮根在西北邊疆屯墾戍邊,忠實履行擔負的職責使命。

歲月崢嶸,山河壯麗。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1954年10月成立以來,幾代兵團人紮根邊疆,白手起家,艱苦奮鬥,開創了新中國屯墾戍邊偉業,在天山南北揮寫精彩答卷,爲推動新疆發展、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國家邊防作出了歷史貢獻。

在新中國成立75週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70週年之際,記者深入兵團,走進城市、團場、連隊,訪問園區、市場、企業,探訪兵團砥礪奮進的紅色足跡,採集奮鬥者辛勤耕耘的動人故事,聆聽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脈動。

築牢精神豐碑

位於石河子市的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濃縮了兵團墾荒創業史,展現了一代又一代兵團人爲推動新疆發展、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國家邊防作出的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展廳中,一件有着296塊補丁的軍大衣引人駐足。

這件軍大衣爲國家一級革命文物,是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由兵團八師一二一團第一代軍墾戰士王德明捐贈。“這件文物見證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儘管已不知看過多少次,但還是會被深深打動。”兵團八師石河子市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康君說,從這件軍大衣中,可以讀懂兵團精神。

當年,兵團人白手起家,爲節約支出,將一年發一套棉衣的制度改爲兩年發一套,衣服口袋先由4個減到2個,後來又減去了口袋、衣領。他們造良田、築新城、辦工廠、建學校,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歷經70年光輝歷程,逐步孕育和發展形成了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爲主要內涵的兵團精神。

70年來,一代代兵團人自覺賡續紅色血脈,堅持傳承和弘揚兵團精神和胡楊精神、老兵精神,構築起一座精神豐碑。

迎着朝陽,兵團四師六十三團喬老克哨所護邊員朱國利開始了一天的巡邊工作。32年寒來暑往,他與妻子王利奔赴邊境線,戰風沙、鬥蚊蟲,堅持每天巡邊,用雙腳丈量漫長的邊防線,以赤誠之心守護祖國邊關。“過去條件那麼差,都沒想過離開,現在條件好了,更應該站好崗。”朱國利樸實的話語閃爍着兵團精神的光芒:“我是一名兵團人,守邊是責任。”

伴着晚霞,兵團十四師一牧場原政法辦主任張永進來到自己熟悉的地方。鑲嵌在崑崙山的一牧場是兵團最偏遠的團場之一,張永進曾在這裡工作了40多年,騎行在崑崙山間,他學習維吾爾語、醫藥等語言和知識,爲各族職工羣衆排憂解難,被稱爲“馬背上的救命恩人”。“能幫助羣衆解決難事,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雖然已經退休了,但咱兵團人的責任不能退休。”張永進說。

巡邊60年,在邊境線走了20多萬公里路的魏德友;“一生只做一件事,我爲祖國當衛士”的馬軍武;一家四代接力守邊的草克特格斯;30多年騎行26萬多公里,救治2萬多人次的“馬背醫生”李夢桃;在大漠深處守水護水的李青春……在兵團精神引領下,兵團涌現數不勝數的模範人物,激勵兵團各族幹部職工紮根邊疆、建功立業。

心相印,手相牽,繪出民族團結“同心圓”。每到節假日,兵團十二師五一農場綠景花園小區格外熱鬧,這裡活躍着一支“新石榴花舞蹈隊”。這支隊伍由漢族、維吾爾族、回族等民族居民組成,他們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各民族要擰成一股繩,攜手共建幸福家園。”舞蹈隊隊長普拉提·庫爾巴諾甫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工程建設到哪裡,民族團結工作就開展到哪裡,實事好事就做到哪裡。以建設工程起家,被譽爲“西部建設雄師”的兵團十一師,以“民族團結一家親”等活動爲紐帶,長年開展各類聯誼和幫扶。新疆兵團市政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爲十一師旗下企業,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新迪說,“我們把民族團結作爲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把民族團結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建設了十一師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按照‘就業我助、困難我幫、技術我傳’的理念,積極助困、助業、助學、助醫”。

絃歌不輟七十載,號角催徵啓新程。進入新時代,兵團廣大幹部職工羣衆忠實履行職責使命,越發堅定自信,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堅持用好兵團精神這一寶貴財富,奮筆書寫屯墾戍邊的生動篇章。

提升綜合實力

在位於石河子市中心的軍墾文化廣場,有3處景觀令人印象深刻:一是屯墾戍邊紀念碑,其主體是一把利劍,直插雲霄;二是“軍墾第一犁”雕塑,其主體爲犁地場景,3名軍墾戰士目光堅毅、奮力向前;三是“軍墾第一井”,見證了當年勘探水源、規劃新城的一幕。這3處景觀可理解爲分別意指向上、向前和向深,正暗合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經濟發展特色。

向上,從無到有。荒漠變綠洲,戈壁成良田,不毛之地崛起一座座花園城鎮,創業初期的兵團人在艱苦條件下,創造了將亙古荒原改造成萬頃良田,將在外國專家眼中的“植棉禁區”打造成優質棉基地的壯舉。70年來,兵團在沙漠邊緣、風頭水尾開墾農田2000多萬畝。第一縷紗、第一匹布、第一塊方塊糖……作爲新疆現代工業的奠基者,兵團創辦了新疆第一批大中型現代工業企業,生產出新疆諸多“第一個”工業品。

向前,從有到優。農業是兵團的基礎和優勢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如今已建成全國重要的優質商品棉生產基地、全國節水灌溉示範基地、農業機械化示範推廣基地和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目前,兵團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95%,居全國領先。2023年,生產糧食405.94萬噸,增量佔全國的10.2%。在工業方面,兵團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去年工業增加值較上年增長6.9%;今年1月份至7月份,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2.9%、16.4%、24.5%。

向深,從優到強。立足農業生產基礎,兵團推進棉花和紡織服裝業全產業鏈發展,培育綜合性紡織工業基地和服裝產業集羣;持續擴大農產品生產和精深加工業規模,延伸農字號產業鏈。堅持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推動工業企業生產環節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聚力打造“千百十”億元級產業、園區、企業。通過優環境、強龍頭、育品牌等措施,拉動服務業增加值佔兵團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逐年提高,到2017年已超50%,去年兵團服務業增加值較上年增長達7.1%。

板上發電,板下種草。走進中新建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建設生產一線,在位於兵團八師石河子市的天富40萬千瓦光伏項目中草藥示範地,光伏板熠熠生輝,板下艾草長勢繁茂。“光伏板上凝結的水珠滴入地面,可以供植物生長。”中新建電力集團新疆天富金陽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集控中心主任閆磊說。

這種草光互補發展模式,讓工業項目與農業項目牽手,實現綠色發展,努力使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在八師石河子市,經過四代兵團人開發建設,這座“軍墾第一城”已形成碳基、鋁基、硅基、能源、紡織服裝、農產品精深加工六大支柱產業,擁有147家規上工業企業、6家上市公司,202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31.73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5.13億元,今年上半年這兩項數據分別增長6.3%和15.2%。

“我們積極探索‘雙碳’目標下實現能源和產業雙線綠色轉型升級,以綠色能源引領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八師石河子市黨委書記鄂宏達表示,將堅定不移走好綠色發展之路,圍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深挖資源稟賦,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兵團綠色低碳轉型示範區,爲高質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兵團實踐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統計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兵團經濟實力迅速壯大,地區生產總值相繼突破1000億元、2000億元、3000億元大關,去年達到3696.58億元,比上年增長6.9%,去年兵團人均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萬元。

增進兵地融合

兵團八師石河子市與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城區間相距15公里,隔瑪納斯河相望。過去,交通不暢成爲制約兩地融合發展的瓶頸,石河子市與瑪納斯縣爲此決定共同修建石瑪大橋,2020年10月通車後,兩地單行單程只需5分鐘,構建了一體化工作圈、生活圈,促進了兩地配套設施、產業佈局、人才流動等方面協同發展。“石瑪大橋通車後,去石河子就像串門,相當於給瑪納斯帶來一座城。”瑪納斯縣居民馬進才說。

坐落在瑪納斯河上的肯斯瓦特水利樞紐工程也讓兵地共同受益。這項工程是兵團首個獨立建設的水利工程,兼具防洪、灌溉、發電等綜合功能,是兵團八師石河子市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工程。八師石河子市水利工程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姜波說,肯斯瓦特水利樞紐工程還拉動塔城地區沙灣市、昌吉州瑪納斯縣百餘萬畝耕地農業灌溉保證率從50%左右提升至90%左右;鄰近水利樞紐的瑪納斯縣農牧民大力發展牧家樂等旅遊項目,實現了“借水生財”。

滔滔瑪納斯河,見證兵地融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牢固樹立“兵地一盤棋、兵地一家親”理念,深入推動思想理念融合、空間佈局互嵌、資源要素共享、基礎設施共建、產業佈局協同、生態環境共治、民生事業聯動發展、文化潤疆一體推進、幹部人才雙向交流。

去年,兵團二師鐵門關市的59個連隊分別與59個鄰近地方村建立“一對一”結對關係,雙方攜手打造特色產業,實現抱團發展。二師鐵門關市二十一團五連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巴潤哈爾莫墩鎮查汗賽爾村就開展了連村結對,連隊黨支部聯合村黨支部共同開展“黨旗映天山”主題黨日活動,連隊的種植能手們幫助村民發展特色種植。

“非常感謝五連的無私幫助,爲我們提供辣椒秧苗,在種植和管理上進行指導,今年實現了辣椒豐收。”查汗賽爾村村民買買提·依明說。

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在新疆塔額盆地,坐落着塔城地區3縣1市和兵團九師白楊市10個團場。雙方建立了“相互學習、相互走訪”制度,九師白楊市和塔城地區主要領導密切溝通聯繫,師市機關各部門與地直各部門也都成了“親戚”,團場、連隊和鄉村之間更是常聯繫、勤走動。

推進產業融合是密切兵地聯繫、打破區域壁壘的重要手段,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兵團九師白楊市積極參與和推進新疆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工作,以產業融合爲切口,凝心聚力深化兵地融合發展。

今年,兵團九師一六一團與塔城地區裕民縣加大旅遊業融合力度,引導一六一團各連隊的紅色旅遊資源與裕民縣江格斯鄉江格斯村、阿克鐵克切村等地的民俗旅遊資源牽手,聯合打造精品旅遊線路。“兵團與地方旅遊資源各具特色,互相學習、互相借鑑,將雙方優勢發揮出來,就會產生1+1>2的效果。”兵團九師一六一團黨委書記、政委於進步表示。

兵團十二師與烏魯木齊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共同編制各類專項規劃,推進兵地在交通體系、水利資源、城鎮建設等方面共建共享。“我們打破區域壁壘,探索聯動創新發展,推動三坪集裝箱中心站、烏魯木齊綜合保稅區等重要平臺共享,加快資源要素跨區域流動配置,圍繞各自優勢領域加深合作、協同發展。”十二師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彭燕說。

進入新時代,兵團主動融入新疆“九大產業集羣”建設,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服務業等7大主導產業、21條重點產業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憑藉地域遼闊和得天獨厚的光熱條件,成爲新能源企業競相投資的熱土。 (經濟日報記者 喬文匯 耿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