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雙面側柱碰實驗,海豹拿下全優成績單,比亞迪CTB技術立功了

側柱碰實驗,加碼兩重難度!在安全問題上,比亞迪海豹交出了一張完美答卷。

在由汽車安全測試欄目TOP Safety開展的雙面側柱碰實驗中,比亞迪明星車型海豹,強勢拿下全項目優秀的最好成績。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在兩次測試中,不僅海豹車體有效兼顧前後座3位模擬乘員的基本安全,車內電池包,也在經歷碰撞後,通過了電池複用測試。

從人到車,全部安然無恙,海豹是怎麼做到的?先來了解一下,此次雙面側柱碰實驗的詳細過程。

一、雙面側柱碰實驗,難上加難

側柱碰實驗,是汽車安全測試的傳統項目,其常規實驗流程,是將整車安置在特定的軌道位移設備上,進而由位移設備,以固定速度帶領汽車側面直撞障礙物,通過模擬汽車側面受創場景,來檢驗車體結構對內部乘員的保護能力。

一般的側柱碰實驗,主要專注於車內模擬假人的狀況,只要一次碰撞後的假人體徵基本正常,安全測試就算合格了,而海豹此次參與測試,則專門增加了2重難度:

1、增加了碰撞次數。

首次碰撞,以32km/h的固定速度,和75°角,側面撞擊前後門中間的鋼性柱,也就是常規檢測的固定項目。完成撞擊後,同一臺海豹,又主動上難度,額外進行了後排車門爲撞擊點的二次測試,這就很貼心了。

什麼樣的人坐後排?老人、孩子、客人。增加後側柱撞擊測試,就代表了海豹的極致安全理念:它要保護的,是車內每一個乘員!那它的兩次測試表現是怎樣的呢?試驗結果顯示,前後門變形量、模擬假人各部位體徵,全部處於限定範圍內,各項成績,全優!

2、還增加了性能測試。

完成兩次撞擊還不夠,海豹再加難度,對電池性能進行了測試。爲什麼說測電池性能更難了?

一方面,電池部件,本來就是新能源車的“最大安全隱患”,你不去碰撞它,它尚且有可能短路爆燃,更不要說接連迎接兩次撞擊了。此外,由於撞擊點橫截汽車中段,撞擊過程產生的“切割力”效應,也會對電池包產生很難預期的負面影響。

然而在多重不確定因素下,海豹電池包僅產生了外觀上的輕微變形,帶電部分則一切正常。測試過後,相關技術人員專門將受撞汽車的電池包取出,裝載到另一輛海豹汽車中,經過駕駛測試,各項性能都照常運轉,毫無異樣。

二、極致安全的底氣是什麼

不僅加了難度,還做到了完美通關,海豹憑啥能完成行業奇蹟?藝高,膽才能大,海豹的全優成績單背後,是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賦予的,三大核心優勢:

1、“類蜂窩鋁”結構,構築高強度整車三明治

借鑑刀片電池的蜂窩構造和長方體結構,CTB技術將電池包與車身結構連接爲一,創造性地打造了地板、電芯、托盤一體成型的“整車三明治”構造。其中的刀片電池,既充當能量來源,也成爲車身傳力、吸能的重要構成。

這種獨創性設計,極大地拓展了車體內部的吸能空間和傳能路徑,使整車各部件間的連接,更緊密,面對意外碰撞時的形變,也大幅縮小。

2、傳力路徑分流機制,讓碰撞能量疏而不爆

部件連接上,CTB技術組合運用了全扁平結構、貫通式閉口直樑傳導、電池包門檻樑集成化等多個設計理念,在汽車內部,形成了“上中下”三條傳力路徑。

該機制下,新能源車既擁有了更廣闊的能源空間,實質上提升了汽車續航能力,而來自任何方向的碰撞,也能夠迅速疏散到整車各個部件,避免了撞擊力的集中積聚,達成了“化海嘯爲溪流”的抗險效果。

3、整車參與傳力過程,媲美豪車級扭轉剛度

電池包與車身的一體集成,使以往遊離於穩定機制之外的電池上蓋、電芯、邊框,全部參與到了傳力過程當中。

這種整車傳力的構造,使底盤結構更穩固,進一步降低了汽車的平衡重心。由此帶來的性能提升,讓搭載CTB技術的海豹,擁有了高達40000+N.m/°的高扭轉剛度,爲駕駛者帶來了彎道不甩尾、減速不形變的豪車級駕駛體驗。

三、結語

選擇新能源車,性能是考量,安全是底線。

性能再卓越,安全無保障,那就是“奔跑的活棺材”;相反,專注安全,卻忽視性能,對用戶來說,其實也是一種體驗降級。顯然,對喜愛新能源的車主來說,CTB加持下的海豹,正是高品質出行的不二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