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王小籠包,愛了愛了!

下午2點,上百籠小籠包售罄。

熱的滿身溼透的老闆娘王姐,剛得空從店裡抽身而出,招呼夥計們迅速刨上一口午飯。

她站在門口,望着遠處老寧蕪鐵路的方向,短暫放空。

鐵路王小籠包開了一年多便火了,王姐的手藝怕不是有什麼魔力?

鐵路王小籠包的名氣,是從地鐵呼嘯而過的雨花西路上傳開的。

而我知道這家店,則是得到了南京土著朋友的瘋狂安利:鐵路王小籠包,曾經小上海酒樓的老味道!

說起位於楊公井的小上海酒樓,老南京們應該不陌生。

作爲古早小籠包天花板,許多老白下人的童年應該都是吃着他家小籠包長大的。

每到放暑假的日子,中午必須下樓搞一籠小上海小籠包,吃飽喝足再ki對面的古籍書店和少兒書店晃晃悠悠,一蹲就是整個午後。

可惜不知爲何後來小上海酒樓不做了,熟悉的味道,便再沒機會吃到。

如今,聽聞消失了近二十多年的味道重現,走,懷念一波。

南京的氣溫是懂善變的,前一秒炙烤,後一秒下開水。

但捕捉美食的心不會屈服於任何困難。比如,你即將頂着高溫從中華門地鐵站3號口出來,走進王姐的鐵路王小籠包店裡。

是的,認準雨花臺供銷合作社的門頭,下面極小一間,就是了。

見客人到,王姐放下午飯,和徒弟投入到新一輪的忙碌中。

抽空聊起做小籠包的經歷 ,她頗爲自豪。

王姐年輕的時候就在小上海工作,後來那裡的麪點師傅退休後自己又開了店,她就繼續跟過去學手藝,沒想到這一鑽研竟過去了這麼久。

直到去年,王姐自己也開了店,一雙巧手,二十多年修煉,完美復刻經典味道。

她沒想過自己的手藝會讓這麼多人喜歡,只知道店裡的顧客驟增,小籠包蒸了一籠又一籠,名氣自然傳去了更多地方。

鐵路王小籠包,4個一籠,一籠10塊,個頭大隻。

你也可以買速凍做好的成品,帶回家自己蒸,價格更實惠。

不光是小籠包,蒸餃、水餃、餛飩,王姐樣樣拿手。

她每天四點起,跑菜場買新鮮豬肉、蒸糯米、熬香菇......這些繁瑣的準備流程,都是需要親力親爲的。

門口是敞開式的操作檯,擀麪皮、包肉餡、上籠蒸,小籠包的製作全過程完全流水線,透明化。

現點現包現蒸,來這兒主打吃的安心。

鐵路王小籠包皮薄汁多,吃它被燙到,只有零次和無數次。

僅加鹽、生抽、糖、蔥姜水,搭配新鮮豬肉餡,配比精確,激發原始的鮮美。

王姐鑽研了南北口味的偏差,所以口感上既不會過甜也不會過鹹,完完全全的經典南京味道。

店裡座位有限,能不能坐進去吃全靠緣分。

“老闆娘,阿能在外面吃,裡頭麼得位置賴。”王姐擡擡頭,示意一眼頭頂的驕陽:“熱嗷!”

客人們倒一點不在意,門口桌子擺好,一屁股坐下,滿心期待。只待燙嘴的湯汁和着蟬鳴聲一併交織,酣暢淋漓!

打卡鐵路王小籠包的意外之喜,便是這籠燒麥。

燒麥重油,麪皮包裹着糯米,肉粒、松子、筍丁藏於其中,口感充滿驚喜。

個頭上倒是不算大,褶子也捏的隨意,但勝在口感紮實,油香撲鼻。

咬開,醬香四溢的糯米會在脣齒間化開,口口軟糯難忘,更適合南京寶寶的體質。

同樣,王姐的拿手蒸餃,也是店裡一絕!

許多客人不懼烈日爲此奔赴,一來必要買上幾大包帶走。

薺菜餡清爽,菌菇餡鮮甜。

咬下去,湯汁燙着舌頭,味蕾在驚喜中猛然醒來,回味無窮。

胃口被全面激發的你,可以再來碗兒小餛飩。

這兒的餛飩,沒有走皮薄肉少流派,而是顆顆飽滿紮實,透着一股生活的實感。

混着湯頭一口一個,味道鮮美,令人動容。

一籠小籠包,包羅萬象,人情和回憶被揉在一起。在雨花西路的日子裡,王姐會繼續傳承城市的老味道。

而熱成狗的天氣也要去酣暢吃小籠包,這是南京人特有的幸福風貌。

攝影 / 達文西

商務 / 王旭麗 (微信號:H13337716453)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