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增長近40%!年內超2000款淨值型理財提前終止

本報記者 慈玉鵬 北京報道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近日有多款理財產品提前終止。普益標準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今年提前終止的淨值型理財產品共2030款,同比增長38.85%。據不完全統計,10月份以來,已有10家理財公司提前終止旗下部分理財產品。

記者採訪瞭解到,部分理財產品提前終止主要因股債蹺蹺板效應導致理財資金搬家影響,爲保護投資者利益,理財公司會在市場波動較大時提前終止部分理財產品。目前,股債蹺蹺板效應已經過去,產品贖回壓力已減少。理財公司應加強投資者教育,避免大量投資者跟風贖回產品。

多款產品近期提前終止

近日,多款理財產品提前終止。例如,華夏理財10月29日發佈《關於華夏理財混合偏債型一年半定開理財產品4號提前終止的公告》:“爲最大程度保障投資者利益,經審慎評估,我司擬定於 2024年11月4日提前終止本理財產品。”

寧銀理財10月29日發佈《寧欣固定收益類6個月週期型理財1號產品提前終止公告》:“根據投資運作情況,經綜合評估,現根據產品說明書的約定,計劃對產品進行提前到期,提前到期日爲2024年11月1日。針對您所持有的本產品份額,本公司將於產品提前到期日(不含)後3個工作日內完成清算兌付。”

同在10月29日,廣銀理財發佈《關於廣銀理財幸福股舞理財計劃第1期產品提前終止的公告》,表示該產品“於2022年3月1日成立,爲保障份額持有人的利益,按照本產品說明書約定,我司決定於2024年11月1日終止本理財產品,並計劃於終止日後5個交易日內,完成終止資金清算和兌付”。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自10月份以來,多家理財公司發佈理財產品提前終止公告,其中包括興業理財、招銀理財、信銀理財、中郵理財、上銀理財、寧銀理財、華夏理財、廣銀理財、平安理財、徽銀理財等。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今年提前終止的淨值型理財產品共2030款,去年同期爲1462款,同比增長38.85%。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告訴記者:“理財產品提前終止或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股債蹺蹺板效應導致理財資金搬家。今年以來,特別是近期,股票市場火熱,權益類投資熱情持續高漲,部分投資者選擇提前贖回理財產品,將資金騰挪至股票市場,進而導致部分理財產品規模下滑,觸發提前終止閾值。同時,債券市場相對低迷,固收類資產配置集中度較高的理財產品出現較爲明顯的淨值波動,進一步加劇投資者贖回行爲。二是爲了保護投資者利益,理財公司會在市場波動較大時提前終止部分理財產品,以避免投資者面臨較大的風險。三是部分理財產品可能提前達到預期收益,理財公司可選擇提前終止產品。一方面,這可以避免投資者在市場波動中承受風險;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投資者儘早獲得收益。”

普益標準研究員楊國忠表示,提前終止的產品數量增長主要是因爲特定的幾家理財公司提前終止了大量產品,可能是爲了適應市場環境,需要調整產品線。其中提前終止的現管類產品數量較多,原因可能是由於此前各機構發行了大量組合銷售模式的現管類產品,數量過於飽和。就目前現管類產品存續數量來看,可能還會出現較多提前終止的產品。

贖回壓力已降低

面對贖回壓力,從理財公司角度看,杜陽建議採取以下措施應對:“一是應積極加強投資者教育,提高投資者對淨值型理財產品的認識,幫助他們理解產品的運作模式、投資風險和收益特點,進而降低投資者對淨值波動的恐慌情緒,降低贖回壓力。二是應提升資產配置能力,實現資產的多元化配置,降低投資風險。同時,加強風險管理,確保理財產品能夠在各種市場環境下保持穩定運行,爲投資者提供穩健收益。三是針對市場需求,設計更具吸引力的淨值型理財產品,如掛鉤實體經濟的專項理財產品、週期性理財產品等。通過豐富產品線,滿足投資者不同的投資需求,降低贖回壓力。四是應加強與投資者的溝通,定期披露產品運作情況,及時迴應投資者的關切和疑問。透明化的信息披露有助於增強投資者對產品的信任,降低贖回意願。五是應加強流動性管理,確保在面臨贖回壓力時,能夠迅速調整資產配置,滿足投資者的流動性需求。”

楊國忠告訴記者:“目前股債蹺蹺板效應已經過去,產品贖回壓力已經降低。理財公司加強投資者教育可能會有一定效果,儘量避免大量投資者跟風贖回產品,將資金轉投股市。對於投資者而言也需要充分意識到權益市場的風險,勿輕易將低風險投資轉爲高風險投資。”

從投資者角度看,杜陽建議面對理財產品提前終止採取以下措施進行應對,以優化理財策略:一是及時瞭解終止原因。理財公司通常會在產品終止前發佈相關公告,明確終止時間、贖回流程和資金返還的安排。瞭解具體情況可以幫助投資者做出合理的後續投資決策。二是關注贖回資金的到賬時間和使用計劃。理財產品提前終止後,理財公司通常會在規定的時間內將贖回資金返還至投資者的賬戶。投資者應密切關注資金到賬時間,併合理安排這筆資金的使用,可以考慮將資金用於其他合適的投資,避免資金閒置。三是重新評估個人風險偏好和投資策略。投資者可以藉此機會重新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理財目標,調整投資組合,選擇與自己風險偏好相匹配的理財產品,避免盲目追求高收益。

(編輯:朱紫雲 審覈:何莎莎 校對: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