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爲“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南京蘇州差異背後有何“玄機”
1月16日,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批覆同意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批覆中明確:蘇州是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繼南京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在省會城市中首個獲批後,江蘇需報國務院審批的市級總體規劃全部獲批,先行實現了市級總體規劃全覆蓋。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梳理髮現,去年9月以來,長三角蘇浙皖三省的南京、杭州、合肥、寧波等中心城市國土空間總規均陸續獲批。其中,無錫、常州、寧波、合肥均爲“長三角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而“最強地級市”蘇州與南京、杭州兩個省會城市,同爲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各個層級的“中心城市”,體現了國家對各座城市的不同期許。此次蘇州城市定位何以升級?同在江蘇,南京與蘇州未來將如何協同發展、錯位競爭?
城市性質不斷升級
首先,縱向來看南京與蘇州的城市定位歷經發展、演變。
在《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1981—2000年)》中,其性質爲著名古都,江蘇省省會,長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
在《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1991年—2010年)》(含2001調整版)中,其性質爲著名古都,江蘇省省會,長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
在《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中,其性質爲江蘇省省會,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在《南京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南京的城市性質爲江蘇省省會,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在1986年國務院批覆的《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中,蘇州的性質是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風景旅遊城市。
在《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1996—2010)》中,其性質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重要的風景旅遊城市、長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在《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中,其性質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風景旅遊城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長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在此前的基礎上新增了“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在《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其性質是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從城市性質來看,兩座城市都有所變化——
南京實現了從“長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向“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從“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向“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轉變。
蘇州實現了從“長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到“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的躍升,並提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目標。
核心功能定位有所不同
橫向來看,雖然在城市性質上,南京、蘇州同爲“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但在覈心功能定位上,兩座城市有所區別。
具體來看——
南京要發揮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東部產業創新中心和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東部現代服務業中心、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等功能,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南京篇章。
蘇州要發揮全國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綜合型現代物流中心、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國際旅遊目的地等功能,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蘇州篇章。
不同的核心功能恰好反映出兩座城市不同的產業基礎和發展方向。
2025年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4年南京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各項工作邁出新的堅實步伐。29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居全國城市第三位;185項成果獲省科學技術獎,佔全省63.8%;獲評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3家,居全國第四位;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1家,居全國第六位;鐵路南京北站樞紐工程開工,寧揚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連續七年排名全省第一,第十五次入選“最具幸福感城市”。
這份“成績單”剛好與上述核心功能一一呼應。蘇州同樣如此。
2025年蘇州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4年蘇州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7萬億元(預計數,下同),增長6%左右,增速居全國GDP萬億級城市前列。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4.69萬億元,增加值增長9%左右;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6家、增量全國第三;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769家、總數位居全國第四;實現進出口總額2.62萬億元,增長6.9%左右;新增特色康居鄉村300個、特色精品鄉村40個;全年共接待遊客1.9億人次,旅遊總收入增長12%。
此外,兩座城市國土空間總規是面向2035年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也是《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和所在省份《國土空間規劃》的落實,作爲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南京和蘇州也在區域發展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上有所不同。
南京要服務構建承東啓西的雙向開放樞紐,深化與上海、杭州、合肥等城市的協同聯動發展,加強南京都市圈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的省際協同,促進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蘇州則要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積極參與上海大都市圈建設,共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促進長江南北岸城市功能聯動,加強蘇錫常都市圈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的區域協同,促進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2025年怎麼幹
國土空間規劃融合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實現“多規合一”,強化了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兩市的國土空間總規是面向2035年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如何奮力達成城市性質和核心功能,將“規劃”轉爲“現實”?
從兩座城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記者獲悉——
2025年南京將聚力打好經濟強基提振、產業科技創新、改革集成突破三大關鍵仗,全力打好開放能級提升、城鄉融合發展、民生和社會治理三大攻堅戰。
圍繞預期目標,南京將重點做好九個方面的工作:多措並舉提振內需拓展外需,全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聚焦聚力實施產業強市戰略,加快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充分發揮教育科技人才優勢,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高地;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不斷增創發展新優勢;深入實踐人民城市理念,切實提升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紮實做好“三農”工作,高水平建設都市現代農業強市;持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全面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效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更好滿足人民羣衆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堅決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2025年蘇州把“提質增效、創新轉型”作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工作,要推動“蘇州製造”“蘇州創新”等提質增效。這意味着蘇州將着力推進製造業能級躍升,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打造“智造之城”;着力提升技術創新策源能力,打造一流創新生態。
具體路徑包括:推動更多先進製造業集羣向世界級邁進,加快傳統產業煥新升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先進材料、光子、商業航天等優勢領域,持續壯大先進產能,搶先佈局未來產業。蘇州將力爭高新技術產業、高技術製造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分別提高到55%和40%。加快建設“一區兩中心”、桑田科學島等重大載體,深入實施“深時數字地球”國際大科學計劃,佈局建設一批實驗室、科創平臺、驗證中心和中試平臺。大力培育科技領軍企業,強化科技招商並全面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洪葉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佈,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爲信息發佈平臺,如您認爲發佈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