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下62億的窟窿,浙江神秘80後跑路,背後套路浮出水面

老闆跑路,公司解散,打工人原地失業,魔幻一幕再次在現實中上演。

近日,上海極目科技的副總裁向警方報案,稱公司實控人失聯,老闆在上海的大別墅早已人去樓空,只留下了一張A4紙和一個U盤。

而這張A4紙上赫然寫着,“無法兌付投資人的錢,合計62億元,只能選擇逃避”,U盤內容則並未對外公佈。

捅下62億窟窿後,神秘80後老闆提桶跑路,究竟是什麼來路?背後又有怎樣的新套路?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問題,碼字不易,歡迎點贊,轉發,收藏。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上海極目科技成立於去年2月份,算是一家“初創公司”。

不過,雖然公司創立時間不久,但攤子鋪得很大,一手金融一手科技,什麼元宇宙、AI、大數據、雲計算,可以說是什麼最火就做什麼。

碰着這樣的公司,相信但凡打過兩年工的社畜就得多個心眼:

公司這麼玩,真能搞下去嗎?

對此,老闆陳羣有自己的解釋:

咱們是初創公司,做的就是創新型的探索項目,只要能成一個或兩個,到時候其他項目失敗的窟窿都能填上,而且還有的賺。

面對老闆畫出來的大餅,很多打工人竟然也敢信,並且一干就幹到了老闆跑路這一天。

有人在外面出差,有人拿着數萬元的單子等着報銷,有人上午還在公司開會改bug,下午就收到通知,老闆跑路,公司解散了。

就連快遞小哥也是一臉懵,上午還好好的,下午去公司送件,連牌子都沒了。

現在回頭看,極目科技暴雷看似突然,但實際上一切都有跡可循。

一方面,其實在去年年底以及今年年初,極目科技已經完成了兩次裁員。

初創公司裁員,意義可想而知,不少員工一度猜測,公司在錢上面可能出問題了。

另一方面,事發前的兩個月,極目科技就已經揭不開鍋,發不出來工資了。

有極目科技的員工表示,自己4月和5月的社保都沒繳納,公積金也斷了。

而最魔幻的是,就在老闆跑路的前幾天,關於5月份工資發放的公告已經出來了,員工們總算鬆了一口氣,還以爲是虛驚一場。

結果誰成想,公告發了,工資沒發,老闆跑路,公司也沒了,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儘管這次暴雷的極目科技看似是個“初創公司”,但其老闆陳羣,卻是一位在商場沉浮多年的老炮。

如果我們深扒就會發現,這位來自浙江,看似頗爲神秘的浙江80後,最早發家於互聯網金融,還搞過所謂的p2p平臺。

時間回到2011年,25歲的陳羣成立了一家名爲“蘇州中資聯”的金融機構,主要做一些互聯網金融的業務。

大家可能還有印象,當時正是互聯網金融野蠻生長的時期,各種p2p網貸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一衆投機者紛紛下場。

極目科技的老闆陳羣,也是這些人中的一員,先後靠中資聯的馬甲,在全國各地成立了50多家分公司。

等到2014年,蘇州中資聯還推出了一款個人對個人的網貸服務平臺——貝爾在線。

也正是靠着p2p平臺,陳羣成功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可謂年少得志。

不過,後面隨着p2p平臺亂象叢生,國家下定決心出手整治,陳羣的中資聯也被迫開始轉型。

所以在2015年,陳羣又進軍財富管理、融資租賃、商業保理、股權投資基金等相關領域,還大舉佈局科技圈,着手準備構建一個金融加科技的資本良性循環。

但後面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極目科技終究暴雷,豪卷62億後,陳羣直接人間蒸發。

可能有人會疑問,哪怕老闆陳羣背景複雜,可極目科技一家初創公司,怎麼會捅出來62億的大窟窿?

沒錯,背後肯定還有更大的隱情、更深的套路。

前面我們提到了,極目科技一手金融一手科技,其中財富板塊主要做的就是財富管理那一套,也是暴雷的高發區。

當初陳羣註冊了一堆財管公司,其中有一家名叫“明暄基金”,雖然陳羣沒有直接擔當該公司的法人,但很多理財師在與投資者溝通時,都曾明確表示“陳羣就是老闆”。

這個明暄基金所出售的一些理財產品,其底層資產的持有人、管理人,乃至於銷售渠道,全部都與陳羣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換句話說,相當於通過明暄基金這個平臺,陳羣可以把融到的資金據爲己有,自由決定這些資金的用途,而這種“自融”是被監管機構嚴令禁止的。

更重要的是,明暄基金對此毫不避諱,甚至反而還當成了一種優勢,藉此來進行營銷。

比如2021年,明暄基金的工作人員就曾公開表示,自家公司之所以能做到10年200多期完美兌付,正是由於底層資產持有人、管理人,均與明暄基金同爲一家。

明目張膽地對外宣稱:“公司是集團化運作,都是我們自己的。”

另一方面,極目科技押注元宇宙、AI、大數據等科技領域,同時也爲財管領域形成了信用背書。

每隔一段時間,極目科技的理財師就會在客戶羣發佈消息,稱集團科技板塊又取得了某些突破、展開了某些合作云云。

可事實上,除了一些設計炫酷的宣傳頁之外,壓根就無從查證,都是一些虛無縹緲宣傳話術而已。

爲了取信投資者,極目科技還熱衷於“蹭關係”,什麼中投公司是“集團最上面的大老闆”,國開行“控股咱們的資管公司和基金公司”等等。

但實際情況不難猜測,說白了都是極目科技“硬蹭”,壓根跟這些國企就不沾邊。

如今老闆陳羣跑路,哪怕陷得再深的投資者,恐怕也已經從財富美夢中醒了過來,看清了這家“背景雄厚”的大公司的真實面目。

動不動圈錢幾十個億,動不動提桶跑路,儘管割韭菜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最後的結果卻千篇一律。

最後還是希望廣大投資者能夠吃一塹長一智,牢記“你想要他的利息,他想要你的本金”這句至理名言,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就算真有,也掉不到你我的頭上。

深入瞭解熱門話題背後的事實,如果您喜歡這樣的內容,請不吝點贊、留言交流,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