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建國啤酒廠 保存時代美學

北市市定古蹟「建國啤酒廠」。本報系資料照/記者林俊良攝影

臺灣邁向國際化社會,需要面對他人且同時展現自身的特色,來建構一個具國際水準且能彰顯臺灣歷史的都市。建國啤酒廠提供一個最好的契機。二○一二年國際工業遺產保存委員會在臺北召開大會,爲臺灣也是亞洲首度主辦,並起草「臺北亞洲工業遺產宣言」,內容着重需認同工業遺產重要性,融入地方特質及現代化工業新定義,探索技術與文化對生活影響,鼓勵居民參與並推動亞洲合作網絡。透過建國啤酒廠工業遺蹟來實踐共識,有下列重點:

一、結合百年樹人大學,重現當年工業化衝擊之時代美學

「臺北亞洲工業遺產宣言」高舉國際遺產保護精神,尤其在亞洲地區現代化過程中,開發工業往往伴隨西方科技進口與殖民元素,當城市變遷威脅工業遺產時,應該以宏觀觀點審視當時工業(遺產)在地區和國家扮演的功能,以及自然資源與經濟緊密相連下的當時代美學,來鑑選及保存工業遺產。

建國啤酒廠中具有現代建築中極簡垂直及水平線條的建築,可彰顯當時代崇尚工業風建築特色,當妥爲保存。而相鄰的北科大成立於一九一二年,具有類同的建築物型態,建築系師生過去協助整修校內市定古蹟紅樓等,熟悉當時代美學,當結合設計專業,共同投入呈現多元時代美學。

二、保存技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下工業遺產的適應性再利用

引入現代工業化另一個課題,是科學及技術的不同應用與發展。許多實務工作者結合工藝、技術,憑藉機臺經驗完成產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北科大一大川堂八角柱,爲一九三○年代臺灣校園建築中最早引入鋼筋混凝土構造之嘗試結果,蘊藏鋼筋編織工藝,修復此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時,除知識面靜態展現外,更需要動態呈現其技術特質。

釀(制)酒爲講究發酵科學的工藝產業,北科大前身爲臺北工專,對於掌握技術操作面多有心得,且設有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系、工業設計系、互動設計系、文化事業發展系等,可在掌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神下,配合臺酒產業活化,共同探索再利用方式及可行性。

三、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建構地方居民參與亞洲工業遺產保護合作網絡

再利用不應引入快速商業開發,犧牲工業遺產核心價值。在平衡都市發展土地利用與所生效益時,應導入公共參與及長期法治理念。北科大多年來與居民和諧相處,藉由校園規畫委員會引入居民參與及社區營造,不只善盡大學社會責任,更藉由大學設立人社標竿研究中心、投入學術研究能量,利用大學學術網絡來連結國際組織,實現臺灣對工業文化遺產的投入與重視。

建國啤酒廠可作爲展示臺灣歷史與工業遺產的國際窗口,結合北科大設計專業,保存其時代美學與技術特質,推動工業遺產的適應性再利用,並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建構地方居民參與及亞洲工業遺產保護合作網絡,將可彰顯臺灣對於保護工業文化遺產的用心與作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