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民航機遭誤擊或將引爆再一次臺海軍事危機

中共近幾年來對臺進行遶島巡航與穿越海峽中線愈來愈頻繁,許多外國軍事家認爲隨時可能擦槍走火爆發武力衝突。圖爲共軍戰機遶島巡航。(圖/新華社)

近幾年來中共軍機與軍艦不斷增加各種對臺軍事施壓行動,不少國際戰略專家認爲臺海隨時可能會因擦槍走火而引爆軍事衝突。從歷史上看,許多軍事上在高度對峙時發生擦槍走火的意外事件,被攻擊的經常是民用航機或船舶。在中國周邊也曾發生類似事件,其中最知名的就1954年7月底共軍擊落國泰航空班機事件,造成10人遇難。而一個多月後,就發生了共軍砲擊金門的第一次臺海危機─「9.3砲戰」,兩者之間存在着若隱若現的關聯值得警惕與防範。

共軍在1949年古寧頭戰役受挫後,攻臺計劃被迫暫停,隨後韓戰爆發,臺美簽署共同防禦條約。韓戰結束後,共軍仍伺機發起對臺軍事行動,當時部隊與黨政部門都全力準備,並在軍隊與民間進行準備在臺海開戰的宣傳。也就在這種氣氛下,於1954年7月22日深夜發生了共軍戰機擊落香港國泰航空民航機事件。

圖爲國泰航空的道格拉斯DC-4空中霸王客機,同型客機在1954年7月無故遭共軍擊落,機上機組人員與乘客共19人有10人喪命。(圖/Wikipedia)

當時在南海上空被共軍擊落的是國泰航空一架由曼谷飛往香港的道格拉斯DC-4小型客機,航班遭遇連續攻擊而起火燃燒,機長髮出救信號後隨即在波濤洶涌的海上迫降。港方接到信號後,駐紮在香港的英國皇家空軍立即調派運輸機與戰機前往救援,美國與法國也分別從菲律賓、越南派軍機前往支援。最後機上乘客與機組人員19人當中有10人遇難,包括1名機組人員、2名客艙乘務員和7位乘客。

1954年擊落國泰民航機的中共空軍戰機是與圖中同型的蘇聯制拉沃契金/拉-11型戰機。(圖/俄羅斯空軍檔案)

攻擊國泰民航機的是中共空軍第29戰鬥機師第85戰鬥機團的2架蘇聯制拉沃契金.拉-11(Lavochkin La-11)戰鬥機,航班墜海後,在空中盤旋的中共軍機停止射擊,朝三亞方向飛去。當時共軍襲擊客機的動機令人費解,外傳有幾種說法:1.中共認爲該航班上有中華民國臺灣的大使;2.美國駐泰國大使、前戰略情報局(中情局前身)負責人「狂野比爾」(Wild Bill)多諾萬(William Joseph Donovan)近期可能在該航班上;3.中共官方的說法是國泰航班被誤認爲是中華民國臺灣的軍機,可能要突襲海南島榆林港軍事基地。不過,這些說法漏洞百出,顯然都不是真實原因。

事件發生後美英與西方國家羣起譴責中共,也影響了當時中共試圖加入聯合國的進程。隨後美國海軍航空兵在海南島東部海域搜尋空難倖存者的行動中,還與執行油輪護航任務的2架共軍戰機爆發空戰,共軍戰機遭擊落,飛行員陣亡,中共爲此向美方提出嚴重抗議,美方則辯稱是軍機遭攻擊後進行自衛性反擊。

最近一年來中共軍方與海警協同在臺灣周圍執行對臺遶島威懾任務,導致國際上將臺海視爲一觸即發的火藥庫。(圖/央視)

美英兩國立即就此事與中共進行談判,爭執3日後中共同意承擔襲擊民航機的責任,願意向受害者道歉與賠償。國泰列出25萬英鎊賠償帳單,英方則開出36.7萬英鎊賠償帳單,並要求在13個月內付清。

中共在談判中爽快地承認錯誤並同意賠償,出乎美英的意料之外。但中共隨即於9月3日在廈門動員數百門火砲向金門進行砲擊,金門守軍也進行火砲反擊,並派出戰機對廈門進行轟炸,過程中有12架遭擊落。這次砲戰持續至9月22日,雙方各有不少傷亡。

1954年9月3日下午1時50分,人民解放軍數百門火炮全部開火,共計發動18輪砲擊。金門則以火砲與戰機還擊,戰事共持續20天。圖爲當時共軍一座砲陣地。(圖/搜狐網)

這次「9.3砲戰」使得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未能加入東南亞公約組織,美國與中華民國在同年的12月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自此臺海緊張局勢進入僵持,1958年發生著名「8.23砲戰」,美軍第7艦隊進入臺海,美國介入兩岸軍事對立格局成形,直到美國總統尼克森訪中後纔有大幅改變。

共軍首次砲擊金門的9.3砲戰就就是在擊落國泰民航機一個多月後開始。圖爲9.3砲戰期間金門守軍發砲迎敵。(圖/國防部檔案)

當時海南島上空的共軍戰機爲何擊落國泰航班,其原因至今仍是迷霧一團。中共事後公佈了2架戰機飛行員的懲處結果,當時開火的長機飛行員判刑1年,僚機飛行員關禁閉1個月,其主官則受紀律處分並調職航校副校長,誤擊民航機並致10人死亡,如此懲處可謂十分輕微。

中華民國外交部長葉公超與美國國務卿杜勒斯1955年在華府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圖/國家文化資料庫)

當時擊落民航機的共軍飛行員應是奉命行事,因爲中共已經決定要再次對金門發動砲戰。換言之,如果基層軍官已明瞭高層的部署與即將發動的指令,很可能會在執行巡邏或戰備任務時對民用機船與設施有過激的舉動,或甚至是刻意挑釁製造事端,藉攻擊民航或民船來試探對方抵抗軍事行動的決心。現在臺灣海峽情勢因共軍的威嚇行動而益趨緊張,處理類似事件應該有更前瞻性的預備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