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原則——不懂不投

下面這個小號關注下,防止失聯:

今天講講投資四大原則之一,不懂不投。

從格雷厄姆到巴菲特,總結出來的價值投資原則就四點。

1.買股票就是買公司

股票是公司的所有權,不僅僅是漲跌的6位數代碼。公司和股票是一枚硬幣正反面,沒有公司,股票的價值就歸零了。沒有股票,公司的價值很難在市場上確定。

2.市場先生

市場先生根據自己的情緒來報價,情緒有好有壞,所以報價有高有低。市場先生報出低價是我們該利用的好機會

3.安全邊際

安全邊際的源泉來自於買得低,實際上就是要求投資者要買得物超所值。無論是買成長股還是價值股,只要堅持用5毛錢的價格去買入1元錢的價值,都可以是價值投資。

4.能力圈-不懂不投

只投自己看得懂的公司,不懂不投。

前幾篇文章或多或少都講過前三條原則了

今天重點給大家聊聊能力圈,不懂不投的重要性。

首先我想大家都會認可一件事,在現實中沒有人會懂任何行業。

所以也不會有人想從所有行業中都能賺到錢。

我不會想着在籃球場挑戰姚明,

也不會在想着在斯諾克上打敗奧沙利文,

更不會去拳擊場和泰森打拳擊。

大方承認這些行業我不懂,我不在行,讓別人去把這行的錢賺了。

在別人精通的領域,不做任何準備就去挑戰,在現實中是愚蠢的行爲。

放在投資領域是送錢行爲。

一個人在現實中是不可能既從事房地產,又可以做消費,還能做好生物醫藥、半導體、AI等等。

人的智力和精力都有限,不可能弄懂這麼多行業並在這些行業都成功。

但在股票中卻把這個簡單的道理忘了。

覺得自己既可以做房地產,又可以做消費,還能做好生物醫藥、半導體、AI。

精通房地產的投資者,貿然進入消費行業,就容易被精通消費行業的投資者收割。

在能力圈內,作爲獵人可以一槍獵殺一隻兔子。

在能力圈外,獵人就成了別人的兔子,被別人一槍一隻。

那什麼是自己的能力圈?

每個人的家庭環境教育背景生活經歷不同,能感知到價值也不同,先感知再有理解。

理解某個行業後才能對該行業公司進行估值,慢慢看懂了公司,進而形成了自己的能力圈。

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的一個雜貨鋪家庭。童年時期,巴菲特除了在祖父的雜貨鋪打工之外,自己也曾嘗試多種小生意,比如賣口香糖和可樂、送報紙、售賣二手高爾夫球等。

這些經歷讓他懂零售和消費品,巴菲特一生最大的重倉就是吃的喝的用的等消費品。

戴維斯家族,戴維斯一代的職業是紐約州財政部保險司的官員,專門投資保險股,積累了鉅額財富,他們家族三代人基本上只投資銀行和保險。

段永平是浙大電子物理技術專業畢業的,做過小霸王和步步高等優秀企業,這些經歷使他能感知到蘋果的價值,所以他敢重倉蘋果獲得鉅額利潤。

巴菲特不會在遊戲股、AI股賺大錢,但這並不會影響他的收益。

只投資自己懂的行業和公司,堅守自己的能力圈,是價值投資的一部分。

A股市場上有56個行業,共5000多隻股票。

A股的市場夠大,足夠給各種各樣的投資者提供能力圈。

想進入A股哪個行業,想買入哪家公司。

先看看自己從事什麼行業,能理解什麼行業,能看懂什麼公司。

在這些基礎上挑好的A股公司,低價格買。

不要執着於那些看不懂的公司,看不懂的機會,留給別人去做。

不懂不投,要投必懂。

寫文不易,大家幫忙點點「贊」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