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華爲手機7nm技術後 中芯國際加速國產化擺脫對美依賴
中芯國際在新建的中芯京城開闢廠房,積極引進國產半導體設備生產線。(圖/網易)
受到美國技術管制,中國大陸本土晶片製造業正努力打破西方技術壟斷,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最近開設了中芯京城新廠房,積極地將國產半導體生產設備納入生產線。脫離美國技術的風潮正席捲中國大陸,中芯國際帶領一批半導體設備元件製造商努力克服半導體設備技術上的代差,大量的陸企加入了這場大會戰,這場半導體競爭將愈來愈激烈。
《華爾街日報》說報導,中芯國際在北京市郊工業區的中芯京城新廠正積極地將國產半導體生產設備納入生產線。一位知情人士說,中芯國際正在降低長期以來美國設備的依賴,新的生產線將全部使用國產設備,這是技術上的自我生存策。
中國大陸半導體業界的舉動是因爲受到美國、日本和荷蘭對中國的技術出口限制措施,雖然削弱了中國製造高端晶片的能力,但也爲大陸本土產業的加速發展吹響了集結號,催生了大筆支出、實驗甚至一些突破性的政策。
據全球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指出,去年全球半導體設備採購下降,唯獨中國大舉支出,佔全球銷售額的1/3。市場研究公司Gavekal Research估計,今年中國新增的半導體生產能力將超過世界其他地方的總和,不過中國進口的都是成熟製程晶片的設備。今年5月,中國還成立第3期國家半導體基金,總值約480億美元,此一金額已接近前2期半導體基金的總和(500億美元)。
目前中芯國際仍使用很多來自外國的設備,專家表示,中國要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生產高端晶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位熟悉內情的人士說,中芯國際現在已經能夠生產28納米晶片,如同臺積電前高管、曾擔任中芯國際獨立董事的楊光磊說,封鎖中國的半導體設備與技術,「將迫使沉睡的獅子醒來」。
報導指出,中芯國際是大陸最大的晶圓代工廠,該公司有國家半導體基金的支持,現任董事長劉訓峰是國家半導體基金推薦下於2023年加入董事會,此前曾在國有企業擔任高管職務。
最新的中芯京城項目顯示中芯國際已從研究層面的轉向更接近商業化,新建設的生產線使用的是國產設備來自於大陸的設備製造商,例如北方華創、中微和總部位於上海的盛美。
報導指出,中國已經取得了一些明顯的突破,例如去年華爲發佈新款智慧手機Mate 60,該手機的系統晶片採用了中芯國際的技術,當於7nm工藝。由於ASML無法出售最新的光刻,中芯國的7nm工藝可能是以28nm光刻機進行重複曝光後完成,雖然這種做法技術難度大,良率較低,成本也高出許多。
目前中國大陸國產最先進的仍是上海微電子生產的90nm光刻機,這大約是20年前技術。現在大量新的大陸本土公司紛紛成立,試圖透過國家半導體基金的投入來填補空白。一位業內高管說,有些公司甚至對某些晶片工具提供「買一送一」的優惠,彼此間的競爭非常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