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框架,你的內在無限大/讀懂自己!練習把「情緒化」好好說成「情緒話」
圖/freepik
情緒是人類的第一母語
我們的情緒其實也是一種語言,但它對我們而言彷彿是種我們不熟悉的外語。因爲我們不熟悉它,所以無法充分理解它。但我要告訴大家,情緒這種外語其實是我們的第一母語,只不過當我們學會了一種規範化的語言後,就把我們的第一母語逐漸遺忘了。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小孩生病了,他表現出最重要的特徵和指標就是精神狀態。
如果這個孩子還是能玩,願意與人互動,即使他有發燒或是腹瀉的症狀,我們就可以判斷他生病的情況還不至於太嚴重。但如果這個孩子無精打彩,眼神變得黯淡,這時我們就會意識到,他的病情可能比較嚴重了,或正朝着嚴重的方向發展。
之所以這樣分析,是因爲孩子還沒有學會掩飾情緒,所以我們可以藉由孩子的情緒判斷身體狀況。而成年人由於已經經歷了夠長的社會化過程,所以逐漸失去了這種直接的情緒反應,導致不僅別人無法透過我們的情緒知道我們真實的身體狀況,甚至連我們自己也漸漸變得麻木了。
當我們想在有他人在場的情況下傳達資訊時,身體可能會有一些動作,並透過這些無意識的動作向對方傳遞資訊;如果沒有他人在場,這種肢體語言可能就會變少,取而代之的是身體的感受,以及感受造成的情緒。
因爲情緒是經由感受所衍生,所以它會受到我們認知系統的調節。如果我們要參加葬禮,認知系統就會告訴我們,自己正處於一個莊嚴肅穆的場合,此時即使別人傳給你一張非常搞笑的圖片,你也會抑制笑意。
也就是說,我們會先將「認知」的部分暫放一旁,以「認知融合」的方式來代替更直接的、對自己情緒的覺知。所以我們要學習去除位在外層的語法(認知融合),更集中體驗處於內層的語法(情緒)。
情緒在對你說什麼?
人類具有下列七種基本情緒,這些情緒是在大腦中與生俱來的,爲我們提供訊號,讓我們能採取有效的行動以做好準備。
一、快樂
如果我們很快樂,情緒語言會告訴我們,自己正處於安全狀態,這種安全不僅是指基本的、生活層面的安全,也代表我們在關係中的安全。
所以如果你此刻感到快樂,你的身體就會向大腦傳達安全感。可能你的大腦並沒有意識到這種傳遞,也可能你今天根本沒有用大腦評估此刻是否安全,但如果你感覺當下輕鬆又快樂,就代表此時你有充足的安全感和足夠的連結。
二、興奮
興奮比上述提到的快樂或喜悅更復雜一些。一般來說,快樂代表你處於一種比較穩定的安全和連結狀態中。
那麼,興奮和快樂有什麼不同?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某種資源是時有時無的不穩定狀態,那麼當你使用這種資源時,感受到的就不只是喜悅,更多的是興奮。
三、焦慮
焦慮這種情緒和興奮有關,但偏負面。
雖然我們不願意把焦慮當成一種有能量的狀態,但其實焦慮和興奮關係密切,因爲當你處於焦慮狀態時,就代表身體已經比大腦優先得知某種帶有威脅性的情境,它在向你傳遞信號,想要動員你,讓你不能在焦慮中坐以待斃,而該及時獲取並利用資源,不然等到壞消息真的來臨時,你會全然無法應對。
四、恐懼
還有一種比焦慮程度更高、偏負面的情緒,那就是恐懼。
如果焦慮是對威脅不那麼明顯、較爲隱密的感受,那恐懼就代表我們的生活有明確、不得不處理的危險情境。
所以,如果我們處於某種恐懼之中,那麼即使身邊的人都覺得你不應該害怕,我們也要讀懂這個情緒信號,至少我們的身體的確覺得有可怕的事物正在威脅自己。
有時候這些可怕的事物來自人的內心,所以別人看不出來,反而會覺得我們大驚小怪。
五、憤怒
憤怒有一定的信號作用,這個信號可以對他人,也可以對自己。
對外,是在向外界傳遞「我很厲害,不要企圖佔我的便宜」或者「不要試圖靠近我,否則我會讓你付出代價」的信號,藉此威嚇對方後退。
對內,憤怒是在傳遞「我是存在着的,我是有力量的,我是堅強的」的態度,有凝聚自身感受的作用。有些人會有目的性地憤怒,在別人看來,會不理解他爲什麼總是充滿敵意與怒氣,但其實他自己也不明白,其實他是在利用憤怒確定自己的存在。
六、憂鬱
憂鬱聽起來似乎並不積極,每當你有憂鬱的情緒時,就代表你的生活正處於、即將處於,或最好能處於節省能量的狀態。
我舉個例子。對外而言,如果你有個朋友看起來有點憂鬱,你本來要找他一起吃飯,結果看到他愁眉苦臉的樣子,就打消這個念頭了。對我們來說,不需要再跟對方多說什麼;對他而言,也節省了一次用來社交的能量。因爲大家可能都會有類似的體驗,在憂鬱狀態下的社交不但不能「充電」,而且會快速「耗電」。
憂鬱的症狀之一就是反芻思考(重複、被動地思考。可分爲強迫思考和反省深思,前者是被動地比較當前狀況和不能實現的目標之間的差距;後者是有目的地、向內解決認知問題。),因此對內而言,憂鬱會讓我們不斷思考自己究竟哪裡出了錯。這種反芻性的思考模式會消耗很多能量,整個人的狀態就像同時運行一堆程式的手機,速度變慢了。
七、內疚
內疚這種語言,意味着我們在意及關心。
如果我們走在路上,不小心踢到一個塑膠瓶,我們不會感到內疚,因爲我們不關心它,自然覺得無所謂。
所以當我們體驗到內疚感時,就代表我們在關心別人、認同別人,這也是內疚情緒的積極方面。我們要讓自身的行爲能真正有利於別人,而不是隻一味地陷入這種內疚中不能自拔。
以上只是列舉比較常見的基本情緒,並嘗試解讀這些情緒信號。每種情緒都是一種語言,而且就像是語言存在着各種子句或虛擬語氣等語法一樣,情緒通常也不會單獨出現,所以如果我們真的想讀懂自己,就要思考自己的語法,並練習把「情緒化」好好說成「情緒話」。
我們也可以分析自己如何從家庭中習得這套情緒語言。你可以想想,你的家庭成員中,有誰和你使用類似的語法。
《突破框架,你的內在無限大:挖掘底層自我,從內心探尋人生的答案》 提供/時報出版
本文摘自《突破框架,你的內在無限大》,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