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本質的提煉與觀照 賴九岑
在06年個展「Brick」中,畫面圖像的組合、多件數作品的並置形式,您是否希望觀者於視覺中進行自我創作(排列組合)?我不想述說一個故事,但它們組合之後自己會形成一個「小敘事」,我將它視爲一種「羣像」的概念,裡面有些圖像隱含空間、有些則全然抽象,這些圖像彷彿像是說故事般的有趣,譬如說有個人在森林裡面,我們就會去聯想說:「他在做什麼?」看畫的時候我覺得也是這樣子,組畫最大的好處是它可以容納無限的可能性!抒情色彩與線性幾何、消費性玩具與藝術家圖像的交替出現等等,其實並不衝突;或許剛開始會覺得它是衝突的,但在並置之後卻又產生某種和諧。當你分別探究每個圖像的出處,會好奇說它們爲什麼會放在一起? 反之,擺在一起之後又會覺得這些圖像「應該」要放在一起。這是一個「羣像」的概念。
作品中那零碎、不起眼的物件,已遺失其原有的意義本質,您是否想引導觀者回歸觀看「造型」本身的美感?這部份主要是談三年前的作品,當然這之間有做一些質變或轉換;而之前的想法還會延續,但已經不是主要想表達的概念。「零件」主要是出自海德格對「物」的審美觀,當一個「物」不再具有實用性的時候,它的純粹性就會突顯出來。所以您想提煉這種純粹性的美感讓觀者自行體會與感受?這是其一。其二必須從美術史談起。臺灣大多研讀的是西方的美術史,對我來講讀久了會覺得是空泛的。比方說抽象繪畫,我能夠學習其繪畫性而畫出一件符合西方美學的抽象畫,但會覺得很空虛,因爲那個脈絡不是我們自身的、是有距離的。我在玩具零件上找到類似幾何抽象的「型」,相對的這個「型」也是具象的,我用我的方法把我所看到的呈現出來與觀衆分享,這是我直接面對美術史的一個概念,因爲我不創作想像與傳達知識性的作品,那種運用完美的色彩、造型去完成一件完美的抽象畫,對我來講是虛的。我用我學到的繪畫方式來表現我眼睛所見,對我來講是很實在的,我不去畫虛構的東西。….完整採訪內容請見http://artemperor.tw/talks/77
非池中陪着你 藝術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