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首部文資法 陳奇祿故居恐也將拆

臺大所有的溫州街五十二巷日式官舍掀都更危機,諷刺的是,遭北市文資現勘判不具文資價值的五、七號,其中七號是擔任首任文建會(今文化部)主委陳奇祿住過廿多年的住所,而他正是在居住此期間,推動成功臺灣史上第一部文資法。

關注大安區文史的臺灣故鄉文史協會指出,陳奇祿在住此期間,從擔任臺大考古人類學系主任開始,一路擔任中研院美國研究中心主任、臺大文學院院長等,在擔任文建會主委八年期間,擘畫文資法外,也推動文化藝術獎助條例等。

「澄懷觀道:陳奇祿先生訪談錄」書中記載,建築學者夏鑄九指出,當年根本沒有文化資產保存觀念,「文化資產的觀念是陳先生(陳奇祿)引進」。夏鑄九也說,大家最終被陳奇祿學者風範所感動,自動幫忙,「我們終於有了國家的文化政策」。

古蹟學者李幹朗也在該書中讚賞陳奇祿。他回憶,一回討論到日治時代建築,歷史學家林衡道認爲價值不高,一向尊敬林的陳奇祿則說,從人類學觀點來看,只要不屬於這個時代且無法複製重現的,應可考慮列入古蹟。李幹朗認爲,那這無疑是個轉折點,此後大家對古蹟年代不再那麼嚴苛考量。

不過,陳奇祿故居之前曾被判無文資價值,臺灣故鄉文史協會則希望有轉圜空間。唐山書店創辦人陳隆昊說,從文化立場,當然希望能保下這些官舍,希望臺大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