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兇猛,中國商超告急

中國商超的2024,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

集體潰敗

“人比過年還多!”

鄭州信萬廣場永輝超市工作人員從未見過如此陣仗。

6月19日,凌晨5點,就有人開始在門口"佔位",9點15分,超市大門緩緩打開,等候多時的人們如同潮水般涌入。

由於人流量實在太大,爲了安全,不得不在開門20分鐘後就開始限流。

下午3點,頭頂烈日,四面八方的顧客依然排着長達200米的蛇形隊伍,從戶外延伸到室內,再拐到戶外,進門至少要等半個小時。

這是胖東來手把手改造永輝超市後,首店恢復營業的第一天。

當天還是正常上班的工作日,卻迎來12926人涌入門店,是調改之前日均客流的5.3倍,他們購買了高達188萬元的商品,是調改之前平均日銷的13.9倍。

這個已經被認爲"快死了"的商場,似乎一夜間重新煥發了生機。

曾被譽爲“中國超市之王”的永輝,巔峰時期門店數量達到了1440家,營收超932億元,但2020年後業績急轉直下。至2023財年結束,公司歸母淨利潤連續3年虧損,合計虧損金額達80.36億元,門店數量也減少了400多家。

同樣被胖東來拯救的還有曾被樹爲標杆,如今卻有一半門店閉店休整的步步高,被調改後的日銷、月銷都實現了相當於過去數倍,甚至10多倍的業績。

永輝超市、步步高的困境只是整個連鎖商超行業的縮影。無論是外資超市如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還是本土超市如步步高、物美、人人樂、華潤萬家,以及新零售如盒馬,都在經歷收入縮水、盈利下滑、連續關店等困境。

從2020年開始,早已習慣做加法的連鎖商超行業就已開始被迫做減法,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3中國連鎖TOP100》榜單顯示,前10名中的永輝、大潤發、物美、華潤、盒馬的門店數量都在不同程度地萎縮。

關店並不是最慘的。

2023年1月,流動負債高達160億的王填將步步高10%的股份,出售給湘潭市國資委,後者成爲步步高的實際控制人。此前一年,步步高已經全面退出四川,大幅收縮江西、湖南、廣西等省份的市場。

2023年12月,紅旗連鎖實控人曹世如及其子曹曾俊6.91%的股份轉讓給四川商投,並放棄剩餘20.72%股份的表決權。

2023年年報披露,連續三年虧損的人人樂,淨資產只有-3億,面臨強制退市。

曾經人滿爲患的家樂福則以火箭般的速度墜落,2017-2018年合計虧損達16.77億元。2019年,蘇寧易購接手後,也未能阻止家樂福的衰落,2021-2023年連續三年虧損,總額接近70億元。門店數也從2020年的228家,銳減至現在的4家。

外資兇猛

是什麼導致連鎖超市的衰落?

很多人將其歸結爲電商平臺的衝擊。

但《2023中國連鎖TOP100》顯示,2023年同樣在忙於關店、減負的沃爾瑪卻以1202.17億元穩居榜首,總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0%。

而沃爾瑪登頂第一,靠的卻不是線上引流、不是O2O,而是銷售額佔比超70%,卻僅有47家的山姆會員店。

顯然,人們不是不在線下消費了,而是不去傳統連鎖商超消費了。

1996年,沃爾瑪在深圳開設第一家沃爾瑪購物廣場的同時,也把山姆會員店帶入了中國。

這一年8月,山姆會員店的首家門店在深圳開業,它的出現掀起了購買熱潮,開業前三天的營業額就達到了250多萬元,創下了深圳當時的零售紀錄。

然而,山姆會員店在中國的發展之路並不平坦。它似乎總是處於開了又關,關了又開的循環之中。

20年後的2016年,門店數量僅有15家,付費會員不足100萬。但就在第二年,山姆會員店彷彿迎來了轉機,一口氣新開了5家門店。

零售業一直存在着1萬美元定律,即當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后,會員制將迎來爆發。山姆會員店於1983年開業,彼時美國人均GDP達到了1.55萬美元,歐洲、日韓會員制商店的發展也符合這一特徵。

山姆一年開店5家的2017年,中國人均GDP5.96萬元,距離1萬美元也僅一步之遙。

門店增加的同時,山姆的會員數量也快速增長。

沃爾瑪中國CEO朱曉靜曾提到,山姆的付費會員第一個100萬時,用了21年時間。但第二個100萬會員,山姆只用了3年;第三個100萬隻用了9個月。2021年底,會員數量已經突破400萬,算上親友卡會員,山姆服務的會員總數已經達到了700萬。

山姆會員店的成功,最重要的是減法思維,是先做產品和消費人羣的減法,讓業務更聚焦,然後圍繞聚焦做品質與體驗的加法,少即是多。

2012年,前屈臣氏高管文安德(Andrew Miles)成爲山姆中國業務總裁,他上任的第一刀就是砍商品,將山姆近10000的單品削減了一半,第二刀瞄準用戶,將保持了20年的150元會員費,提高到260元,用高價篩選出更精準的“目標用戶”。

做減法是爲了聚焦在好商品上。

商品部門是山姆內部信息保密程度最高、話語權最高的部門。他們採用研發型採購方式,直接對接供應商研發部門,建立更適應本地消費者需求的本土供應鏈。

這條供應鏈孕育了小青檸果汁、曲奇餅乾禮盒、彩虹薯片、伯爵瑞士捲等一個又一個上億銷售額的爆品。

在這些爆品的“誘惑”下,山姆有了更強的供應商控制能力,可以以低於市面20%-30%的價格採購到優質商品。這也讓山姆的商品做到了高性價比,即相同價格帶內品質最優,或相同品質下單價最低。

此外,山姆還通過買斷、獨家經銷的方式,解決了“如果在山姆的商品和外面的渠道一模一樣,會員爲什麼要付費來購物?”的問題。

減法思維除了把“商品”的長板做得足夠長,還悄悄補上了“電商”的短板。

在文安德的堅持下,山姆只選取1000個爆款單品在線上售賣,在提升運營效率的同時,保護了線下的體驗。相比其他公司動輒數百上千人的團隊,山姆的電商團隊直到2021年左右僅有不到70人。但如今,遍佈中國23個城市的47家門店和前置倉配送網絡已佔據山姆一半的銷售額,成爲其與其他會員制商超競爭最重要的護城河。

同樣從減法思維獲益的還有山姆的老對手,美國另一大會員制連鎖商超企業Costco,299元的會員費、3700個全球精選的單品、低於14%的毛利,使其剛落戶中國,就創下紀錄。

2019年,Costco中國首店落戶上海,開業當天,周邊道路擁堵,店內人頭攢動,299元會員費完全阻擋不了蜂擁而至的消費熱情,茅臺被搶光,愛馬仕被搶光,烤雞、牛奶、雞蛋、麪包等熱門商品在開店一小時內就開始補貨。

開業一小時後,22個收銀臺已經全部排滿顧客,等待時間至少30分鐘,導致當日下午暫停營業。

2021年,Costco第二家門店在蘇州開業,萬人排隊的“盛況”再次上演,開店首日銷售額達到1000萬,創中國賣場開店首日銷售紀錄。

山姆、Costco的“少即是多”不僅發生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會員制超市,同樣發生在中原大地三四線城市的河南許昌,一個不需要交會員費也可以購物的商超,故事主角就是剛救活永輝的胖東來。

做精做強

“首先是一個健康的企業家,而不是奴隸主。”

當很多商超給員工開出2000-3000元工資的時候,胖東來員工基礎工資就在7000元左右,老員工的收入更是達到了1.5萬元,在許昌是頂尖的收入水平。

其實,商超們也有自己的難處。

過去30年,連鎖商超靠規模賺錢,追求規模效應就要降本增效。如果說增效是用低價和開店來提高商品週轉效率,那壓縮員工支付就是降本的重要手段。

然而電商來了,就像《三體》裡外星人的“二向箔”將太陽系由三維空間碾壓爲二維空間一樣,比低價,誰能比得過拼多多?比貨全,誰能拼得過淘寶、1688?比便捷,誰能比得了送貨上門?比成本低,誰能比得過不需要開店的電商模式?

傳統連鎖商超靠開店擴張,靠規模賺錢的模式被完全顛覆。

事實上,於東來20多年前就發現“規模一大,就不如以前精細。不僅不能保證員工幸福地成長,也讓顧客失望。”

“壓縮規模,是胖東來的主動選擇。”

不拼規模,拼什麼?

拼體驗!

胖東來有一本多達85000頁的員工手冊,事無鉅細地制定了工作流程,從崗位職責、服務態度,具體到每一分鐘要做什麼,不要對顧客說什麼話。

與高薪、高福利對應的還有嚴苛的處罰制度,即便一件忘記給客戶回電話的小事,胖東來給出了員工扣分、內部反省,並在全公司通報學習的懲罰,第二次違反紀律後,則會直接解除勞動合同。

產品和店內動線更是體驗的重中之重。

胖東來改造永輝超市過程中,下架了10841個單品,下架產品佔比81.3%,重新規劃12581個單品,新增單品佔比80%。梳理後,達到胖東來商品結構的90%以上。

換句話說,按胖東來的標準,永輝超市原有商品幾乎沒有合格的。

在店內動線方面,取消了強制動線,拓寬了賣場通道,“U”型結構的佈局,降低高度的貨架,使得消費者隨時隨地可以見到各種商品,包括胖東來果汁、自由愛白酒、燕麥片、禮盒、糧油等胖東來自有商品。

優質的商品、良好的購物體驗、由內而外自發帶着微笑的工作人員自然孕育出卓越的口碑,胖東來改造的永輝超市第一天就迎來了“比過年還多”的顧客,創造了13.9倍於調改之前的單日銷售額。

而大本營許昌的三個胖東來門店,更是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網紅、研學團隊、年輕人,僅五一假期就接待了約155萬人次,還以一己之力帶動了許昌旅遊業的發展,因此有了許昌“5A景區”的戲稱:“古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今有胖東來穩貨源整頓商超”。

從Costco(開市客)、山姆會員店,到胖東來,以及淄博燒烤、哈爾濱冰雪、天水麻辣燙的走紅,都在告訴我們,消費者並非不願意在線下消費,相反他們對良好的體驗、優質的產品有着非比尋常的熱情。

前淘寶總裁、拼多多投資人孫彤宇對平臺的理解,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平臺更應該考慮不同階段的生態演進,而品牌更多是單個細分人羣標新立異的價值主張。”

傳統連鎖商超在用加法思維做平臺,當電商降維打擊出現後,平臺邏輯完全被顛覆,隨着電商平臺競爭的愈發激烈,家家僅退款,個個拼低價,細分人羣的價值主張反而被忽視,成了藍海。

好商品、好服務共同營造出的滿足細分人羣的購物體驗,是線上無法比擬的優勢,也是“僅退款”們無法比擬的。

更宏觀來看,當日本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正處於三浦展在《第四消費時代》中劃分的第三消費時代,其典型特徵就是“個性化消費來襲”。

會員制只是表象,個性化消費需求的爆發纔是零售業1萬美元定律的底層邏輯。

因此,放棄加法,放棄平臺,學會減法思維,關注個性化消費既是競爭必然,更是大勢所趨。

會員制商店、胖東來們只是順勢而爲,他們在用不同的方式,做了相同的事情:用極好的商品,極低的價格,超預期的服務,服務好屬於他們的細分消費羣體。

過去,中國商超們用豐富的商品、遍佈的門店滿足了上到老下到小的消費需求,如今他們應該學會“因人而異”,明白求精不求多,用好產品服務正確的人。

相比龐大的市場體量,胖東來的力量實在有限,它無法以一己之力拯救中國商超,包括永輝、步步高,也都只能是“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已經跑通模式,打順手的山姆、Costco們正在全速擴張,存量時代,蛋糕就那麼大,留給中國超市轉型追趕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但真正能救得了中國商超的,還是各大商超企業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