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擺脫「爛泥扶不上牆」的評價
社評
國民黨主席選戰帷幕揭開,藍營內部波濤洶涌,但臺灣社會、大陸官方與民間輿論卻顯得水波不興。一個建立亞洲首個民主共和國,6年前還在中央完全執政,目前仍握有超過半數地方執政權的百年政黨,淪落到沒有聲量、大衆對其前途漠不關心,要與民衆黨爭第二大黨地位的地步,實乃悲哀!
陷入拿香跟着拜的窘境
國民黨固然有形象、組織、黨紀、青年等諸多問題,但不能否認冷戰時代保衛、建設臺灣的貢獻,尤其1987年解除戒嚴後,推動臺灣民主化,致力經濟發展、改善兩岸關係、尊重專業精神與文官體制的文化底蘊,讓臺灣一步一步走向富裕。如今卻被選民拋棄,被許多大陸人認爲是「扶不上牆的爛泥」。
問題出在近年國民黨路線飄移不定,已失去黨魂的支撐,這纔是屢次在「硬仗」中敗北的根本原因。可悲的是,藍營精英們只看到民進黨作風兇悍之「表」,卻看不清民進黨路線清晰之「裡」,陷入拿香跟着拜的情境。
國民黨常常以「騙」來諷刺、批判民進黨的臺獨路線,卻忽視了民進黨操作「臺獨神主牌」的巧妙與穩健。民進黨早就透過大辯論,以《臺灣前途決議文》將臺獨理念與中華民國體制做了既連結、又區隔的辯證處理,這就讓1999年至今民進黨的基本路線從未動搖,不僅經得起現實考驗,還能夠保留自己的邏輯和論述空間。過去20年間,連戰爲國民黨提出基於「九二共識」的兩岸和平藍圖,馬英九執政8年得以實踐和發展,這些國民黨的寶貴資產也需要提出一套基本路線、架構、論述的整合與提煉,才能真正體現出價值,否則就如同今天藍營領袖談及兩岸時「碎片化」的論述,連自己都難以信服,遑論說服臺灣人民、影響對岸。
2019年《習五條》釋出強烈促統訊號,蔡英文總統趁機加料,國民黨兩岸關係論述就更爲尷尬,對「九二共識」的意涵是否包含統一的問題,始終態度模糊或消極避談。若還原歷史,1992年兩岸之所以達成政治諒解,正是因爲當時執政的國民黨在國統會、《國統綱領》的架構下確立了基本主張,在那個時空環境下,以中華民國爲前提的統一不是問題。
提出有願景的兩岸論述
如今,兩岸不再有模糊空間,北京對中華民國的態度亦從馬政府時期的擱置爭議和默認,轉而認定爲臺獨「借殼上市」而加以打擊,國民黨以中華民國爲前提的統一,面臨來自對岸與綠營的雙重擠壓。
國民黨真的無計可施了嗎?臺灣主流民意並不否認自己屬於中華民族,希望兩岸和平交流、合作共贏,也深知臺獨會給兩岸帶來戰火與災難,但在兩岸長期分隔造成政治與價值觀的分歧下,臺灣人對統一仍有疑慮,國民黨應該順應這樣的主流訴求,重新釐清統一、和平與現狀之間的關係,並以此提出面向未來的兩岸論述。
首先,國民黨應依據連胡會五願景提出「堅持國家統一願景」,既符合憲法又植根於百年來國民黨與中華民國、中華民族的歷史淵源及責任。所謂「願景」,代表兩岸統一不是短期進程,統一後的國家亦非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共同的中國。國民黨願意探索兩岸永久和平的方案,爲水到渠成的統一創造條件、拉近距離、奠定基礎。
其次,國民黨應該將「統一願景」與「臺海和平制度化」、「維護臺灣自由民主現狀」之間進行辨證的連結。國民黨需要說服臺灣民衆,並勇於和對岸表述:兩岸確立統一願景後,大陸就應該徹底放棄對臺動武,與臺灣共同建立保障臺海和平的制度化架構,尊重臺灣人民自主選擇的制度,並將其視爲中華民族現代政治文明的正資產。
國民黨需要站得穩、挺得直、走得通的兩岸論述,根本須從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出發,創造有益世界的中華民族政治文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