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庶民時代的兩岸關係
社評
美國政府準備下架TikTok,導致大量美國網友(自稱TikTok難民)涌入「小紅書」,不僅成爲大陸網路熱議話題,也登上國際媒體版面,更刺激陸港相關概念股價大升。令人歎爲觀止的是,美中網友在小紅書互動熱絡、氣氛友善,與兩國高層政治上的劍拔弩張完全不同。
美中臺氣氛 官民不同調
這個現象同樣反映在兩岸關係上。民進黨政府在過去一年來,多次提醒民衆赴大陸須注意風險,北京推出「懲獨22條」後,將赴陸港澳旅行的警示燈號提升至橙色,綠營媒體、網路一面倒製造大陸「危邦不入」的恐懼感,並極力宣傳小紅書、抖音等社羣媒體,是對臺「文化統戰」工具,民衆應有警覺。
但民衆有不同的感受,根據大陸統計,2024年有402.3萬人次臺灣民衆前往大陸,較2023年成長54.3%,雖然較疫情前2019年的1200多萬人次仍然有一段差距,但至少說明,數百萬臺灣民衆對民進黨的恐中論述不以爲然。小紅書、抖音在臺灣下載人次超過千萬,再再證明民進黨政府禁令無效,民衆自有判斷。
究其原因,關鍵在於民進黨菁英基於意識形態的抗中政治論述,庶民階層基本無感。在庶民眼中,哪裡的生活更多彩多姿、更時尚,哪裡的人民待人更友善,哪裡能過更好的日子,自然就會對那裡產生好感,這是最樸素的嚮往。正如涌入小紅書的美國「TikTok難民」,當他們發現小紅書上中國大陸時尚、潮流、富庶的一面,並受到大陸網友熱情歡迎時,自然不會對大陸反感,更進一步會對美國主流媒體涉及大陸的報導、評論產生懷疑。
以此類推,民進黨愈是宣傳大陸恐怖、統戰可怕,庶民愈會把這些當成笑話。事實上,去年大選結果早已證明了這一點。蔡英文8年,民進黨起初對大陸還保持相當剋制,但從非洲豬瘟、香港反送中、新冠疫情開始,民進黨對大陸以及兩岸交流的負面操作逐步升級,結果2024大選民進黨支持度跌到只剩4成基本盤。顯見臺海和平與兩岸交流纔是臺灣主流民意。賴清德上任後,雖在就職演說中釋出歡迎陸客、陸生的善意,但黨內「反交流派」與部分民代仍不斷抹紅、抹黑兩岸交流,企圖阻擾。
民間大交流 解政治僵局
庶民崛起,兩岸關係由少數政治菁英壟斷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當兩岸交流的門開得愈大、雙向交流得愈充分、民間交流的禁忌愈少,大陸只要保持定力、自信和持續發展的態勢,兩岸在特殊歷史背景下,由雙方政治菁英自上而下製造的心結和矛盾,可以透過時間逐步化解,最終走向兩岸人民的心靈契合。
從短期、現實層面來看,與其把注意力放在政治層面的反獨或促統,不如把臺灣民衆登陸規模恢復到疫情前的千萬量級,作爲大陸對臺政策目標,或許更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及和平統一的長遠目標。按照這條邏輯,進一步思考,若僅依靠官方主導、主辦的「交流團」或涉臺論壇會議,達成上述短期目標恐怕並不容易。歸根究柢,大陸還是要創造條件,讓更多臺灣民衆自己願意到大陸走走看看。
這其中就涉及如何精準詮釋「懲獨22條」的問題。實事求是地看,民進黨基本盤只在4成左右,但曾投票支持民進黨的選民至少在6成以上。既然「懲獨22條」只針對極少數人,不涉及廣大臺灣同胞,那麼,何不採負面表列,明訂「懲獨22條」的「禁止行爲清單」,讓臺灣民衆知所遵循。那麼無論政治立場如何、支持過哪個政黨,只要願意到大陸、到大陸願遵守當地法律,都能安全、自由往來,就會有更多人樂意到大陸。另一方面,臺灣民衆亦應體認,兩岸法律規範差距不小,既然進入大陸就要遵守大陸法律,不能只憑自己的想像行事,政府亦應提供相關法律知識。
迴歸庶民視角,讓兩岸人民自發性的大交流、大融合,官方僅扮演維護交流秩序、保障人民權益和自由的責任,既有政治矛盾就會循序漸進地化於無形,當兩岸民間充分互信、水乳交融,還會有政治僵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