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蕭茲決定走自己的路

旺報社評

德國總理蕭茲在內外強烈反對聲浪下,毅然帶領12位企業領袖赴北京訪問,北京果然立刻報以大禮:批准在華外國公民接種德國BNT疫苗,當天BioNTech股價一度大漲5.6%;中航集團宣佈採購140架空中巴士客機,總價約170億美元。不過,若只把蕭茲此行定位爲「救經濟」,將無法理解此行的全部意義。參酌他行前在《法蘭克福匯報》發表的署名文章,理解他對中美對抗新形勢的判斷,與歐盟與德國在中美對抗格局下的定位,才能理解他爲何頂着內外龐大的壓力,堅持走自己的路。

對極端主義戒慎恐懼

「救經濟」是蕭茲此行目的之一,但還有更深刻的思考。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德國在能源危機上的損失,高達2、3千億歐元,其中一部分,是花在以4倍價格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上。北溪天然氣管線被破壞,是對德國能源穩定的致命性的打擊,德國至今對破壞管線元兇仍三緘其口,不願隨英美媒體甩鍋給俄國。俄烏戰爭爆發、北溪被破壞,短期內德國要與俄國恢復政經關係已無可能,看到美國人大發戰爭財也不可靠,蕭茲認定德國該走自己的路。

歐洲通膨高漲、右翼極端勢力興起,德國的歷史經驗不免讓蕭茲憂心忡忡。近代以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德國一樣,歷經右翼法西斯主義和左翼共產主義兩種極端主義之苦,前者帶來希特勒的戰爭罪行,後者帶來國家的分裂。現代德國對極端主義戒慎恐懼,除了在法律上對極右言論或組織採取嚴格的限制,也走出不同於英美資本主義的所謂「萊茵模式」,更加重視社會公平與福利保障。德國商界普遍承認,沒有中國大陸的供應鏈與巨大市場,要維持德國的社會福利與生活品質是不可能的事。

更重要的是,德國乃至歐盟面對新的世界格局該如何判斷未來走向,又該如何自我定位?拜登政府最近發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指出,未來10年將是與中國競爭最激烈的10年,又對中國大陸發起極爲嚴厲的科技戰。而中共剛結束二十大,決定新一輪的領導班子,也擺出不畏鬥爭的備戰姿態。俄烏戰爭代表後冷戰時代的結束,接下來的是中美對抗的新冷戰還是多極化的世界格局,德國與歐盟都面臨艱難的選擇。如果歐盟選擇追隨美國與中國脫鉤打新冷戰,在可見的未來,歐盟就只能做屈居人下的小老弟,無法擺脫對美國的軍事依賴。

多極格局有利歐盟

蕭茲認爲,多極的世界格局有利於德國與歐盟,二極的冷戰對立曾讓德國飽嘗民族分裂的痛苦,德國要竭盡所能避免新一輪的陣營對抗。德國認爲未來世界格局將朝向多極化,在多極化格局中,中國當然是不可忽視與孤立的一極。他也不認爲中國有意稱霸或建立以中國爲中心的世界秩序。在多極格局中,德國當然要與中國繼續維持交流,並強化自己實力,讓歐盟成爲多極權力格局中的一員。

新冠疫情爆發與俄烏戰爭,讓過去3、40年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面臨挑戰,國家安全與供應鏈自主凌駕於經濟利益之上,成爲新的國際政治經濟主流。蕭茲認爲要強化國家經濟韌性,減少依賴,靠的不是保護主義,而是多元化與對等的交流,維持與中國對等開放的經貿關係,符合歐洲長遠利益。

當然,德國做爲歐盟的一員,蕭茲重申歐洲的共同利益與價值,對於公民權利與臺海和平提出關切,認爲在相互交流中不應迴避艱難的議題。他也不迴避歐盟將中國定位爲「合作伙伴、競爭者和對手」三重角色,承認與中國存在競爭以及制度性對手的現狀,但在全球性議題上還是需要與中國合作。

蕭茲回到前任總理梅克爾的對華路線,但蕭茲面對的是比梅克爾更嚴峻的挑戰?經濟危機、社會不安、歐盟分裂、戰爭衝突以及中美對抗。蕭茲不畏艱險走自己的路,接下來就看歐盟其他國家是否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