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莎快評》「美國沒有施壓」的壓力

AIT在臉書發文指出,「我們歡迎臺灣最近針對徵兵制改革的宣佈。」(取自AIT臉書)

相隔745天,總統蔡英文再度於總統府召開記者會說明兵役改革方案。自2024年起,屆齡役男的義務役期將恢復爲1年期,訓練內容、薪資和服役方法也將隨之調整。

儘管蔡英文在記者會上明確強調,調整義務役男役期的決定沒有受到來自美方的壓力,且AIT稍晚也在臉書發文指出:「歡迎臺灣針對徵兵制改革的宣佈」,但臺灣安全無法完全依賴美國、美國無法明確保證臺灣安全是不爭的事實,蔡政府必須改革兵役制度背後的壓力,不全然與美方無關。

端看拜登從原本四度表態願意防衛臺灣,再到11月14日G20峰會與習近平會面後,不願再正面提及防衛臺灣與否的態度轉變,倘若臺海之間真的發生「前所未見的攻擊」的情況,美國還願不願意援助臺灣?如果美國願意援助臺灣,那美國會不會願意出兵臺灣?

烏克蘭尚且與美國和北約國家關係緊密,與俄羅斯之間的武力衝突也已經明確發生,但爲了不讓戰爭進一步加劇,美國與西方國家對烏克蘭也只是不斷提供所謂援助、對俄羅斯祭出一波又一波的制裁,而非派遣正規軍隊援助,一旦臺海爆發衝突,美國是否會出兵協防颱灣值得思考。

再者,《華爾街日報》上個月報導,美國因爲近期大力軍援烏克蘭,導致對臺軍售延遲出貨,積壓總價近190億美元的軍武未出貨。就算事後美國國防部迴應臺灣軍售無法如期交貨與烏克蘭戰事無關,卻無法否認美國國防產業在這段時間的供應鏈產能吃緊,導致可能影響臺灣防禦能力的狀況出現。在這樣的前提之下,美國就算有心想要幫忙防衛臺灣,但有沒有能力幫助臺灣、確實把軍武賣給臺灣又是另一個問題。

臺積電在美國設廠後,臺灣對美國的戰略重要性雖然沒有完全消失,卻也不再如以往那麼緊張,而臺灣能否能夠自立自強、具備自衛能力的急迫性卻也隨之上升。美國表面上或許沒有要求臺灣改革兵役制度,但臺灣也不得不重新爲自己考慮。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