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欽專欄》宏都拉斯的文宣戰場

外交部(資料照片)

最近立法院排審預算掀起新一輪文宣戰,其中有關外交部經費刪減的提案很有意思,可當作文宣戰的經典案例。國民黨立委廖先翔提案刪除外交部4億預算,理由是外交部的業務執行能力與經費運用有很大問題,希望藉此督促外交部扮演好自身角色,「最起碼宏都拉斯這個曾經的邦交國要拉回來」。之所以提到宏都拉斯,是因爲他看到媒體上有關宏都拉斯與臺灣斷交後民不聊生的新聞,這些新聞指出宏國轉向與中國大陸建交後,經濟崩潰,尤其白蝦市場受到重創,因此認爲宏國國民與政府應該非常懷念與臺灣建交的時光。

事實真的如此嗎?顯而易見的,這類新聞從臺宏斷交以來就一直充斥媒體,相同話題不斷重炒,文宣操作斧鑿甚深。首先,宏都拉斯的白蝦養殖業受到衝擊是事實,最直接原因確實跟臺灣有關。一直以來,白蝦和咖啡都是宏國向臺灣出口的最主要兩種產品,根據2022年的統計數據,臺灣每年進口白蝦2.5萬到3.6萬公噸,其中宏國佔30%,過去得益於臺宏之間的自貿協議,宏都拉斯出口白蝦還有優勢,但隨着臺宏斷交自貿協議隨之終止,宏都拉斯白蝦就要面臨高達20%關稅,自然就失去臺灣市場。

當然,按照正常的理解宏都拉斯定會選擇中國大陸作爲替代市場,而唱衰宏都拉斯的新聞也是基於同樣邏輯,但認定大陸經濟蕭條,買不起相對高品質的宏都拉斯白蝦,而更負面的操作則直接聲稱宏國被大陸所騙,建交後就不理會白蝦出口需求。

這種言論說得煞有其事,但不合邏輯,宏都拉斯既然頂住美國的壓力選擇與大陸建交,自然不會想當然爾的只聽一些口頭承諾,果不其然,大陸和宏都拉斯在建交之後很快就簽署了自貿協定,而根據早期收穫安排,第一批享受零關稅的36公噸白蝦也於2024年9月底抵達天津等港口,正式進入大陸市場。

當然,這一數量相比臺灣進口的上萬公噸來說還是九牛一毛,但任何一種市場替代其實都屬於漸進式的貿易行爲,不可能因爲一紙自貿協定就輕鬆轉換。事實上,大陸這兩年一直邀請宏國白蝦業者參加大陸的漁業博覽會等會展活動,媒合業者和消費需求,要知道中國大陸的年白蝦消費量高達250萬公噸,而進口量也超過百萬公噸,宏都拉斯缺少的只是市場關注度和熟悉度,但市場前景廣闊。

另外,外媒也分析宏都拉斯白蝦遭遇挫折的深層次原因,當地業者承認,過去宏都拉斯依賴臺灣單一市場,其加工廠設備、包裝材料等都根據臺灣市場要求而設計,這類基礎設施現在都要重新設計調整。換言之,如今宏都拉斯白蝦出口出現的問題更像是一種標準的市場行爲,而且是短期震盪。因此,現在就唱衰宏都拉斯顯然有些草率,或者是有心人士刻意操作。

有意思的是,立委拿這些似是而非的新聞來質疑賴政府的外交作爲,顯然是不知不覺陷入文宣戰操作的議題陷阱,但賴政府沒想到的是,立委誤打誤撞還是他們受到衝擊,刪掉了文宣經費之後,這類文宣操作最終只能無疾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