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出席紀念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30週年特別外長會和瀾湄合作外長會後接受媒體採訪

新華社重慶6月10日電 6月7日至8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重慶出席紀念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30週年特別外長會和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六次外長會。會後,王毅接受媒體採訪。全文如下:

一、記者:此次紀念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30週年特別外長會“特”在哪裡?

王毅:這次中國-東盟特別外長會是當前形勢下召開的一次特別會議。“特”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時機特殊。中國東盟1991年開啓對話進程,到今年整整30年了。“三十而立”。中國和東盟國家30年來堅持講信修睦,謀求合作共贏,打造了地區和平繁榮的重要支柱,樹立了區域合作的成功典範,也爲11國20億人民帶來了巨大福祉雙方貿易額從不足80億美元躍升到6846億美元。雙向投資累計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年度人員往來2019年度超過6500萬人次,每週往返於中國和東南亞之間的航班近4500架次。雙方互派留學生超過20萬,彼此結成了200多對友好城市。值此雙方關係承前啓後、繼往開來之際,雙方有必要總結既往成功經驗,把握未來正確方向,深化團結互信合作,推動雙方關係取得更大發展

二是背景特殊。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東亞地區出現反彈,衝擊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危及人民健康安全。地區國家亟需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克時艱。這次會議是繼去年2月中國東盟在萬象舉行新冠肺炎問題特別外長會以來,各國外長首次來華齊聚一堂舉行面對面會晤。雙方集中謀劃了合作抗疫問題,達成擴大疫苗合作、對接疫後發展規劃等諸多新共識,對外傳遞了共渡難關的積極信號,凝聚了戰勝疫情的合力,提升了復甦經濟的信心。

三是意義特殊。今年恰逢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致力於打造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這將爲中國東盟關係提供更多機遇,注入更強動力。東盟外長們紛紛對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表示祝賀,高度評價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的歷史性成就,表示願與中方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探討對接各自發展戰略,推動中國東盟關係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迸發出更大生機活力,開創出更加美好光明的未來。

二、記者:這次特別外長會取得哪些重要成果?各方達成了哪些重要共識?

王毅:各國外長回顧了中國東盟關係30年來的主要成果和寶貴經驗,深入探討規劃未來友好合作,籌備今年下半年領導人紀念會議。會後發表了《紀念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30週年特別外長會共同主席聲明》。

我們確認,中國東盟關係30年來日趨成熟穩定,給雙方帶來重大利益。雙方已經成爲相互信任、相互信賴的真誠朋友和戰略伙伴。要以建立對話關係30週年爲契機,進一步夯實友好合作,不斷爲中國東盟關係注入新的動力,邁向雙方關係更加成熟的下一個30年。

我們確認,中國和東盟同爲東亞區域合作的堅定推進者,擁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和價值理念。面對國際地區形勢的複雜演變,中國將堅定支持東盟在區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堅定維護開放包容的區域架構,願同東盟把握好區域合作的正確方向,爲雙方共同發展及地區和平繁榮營造更爲有利的環境。

我們認爲,中國東盟關係發展成果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值得弘揚光大:一是始終堅持睦鄰優先,奉行“友鄰之道”。我們都相信遠親不如近鄰,把鄰國放在各自對外關係的首要位置。二是始終堅持夥伴精神,攜手應對挑戰。我們共同戰勝了兩次金融危機、印度洋海嘯和非典疫情,把每次危機都轉化爲深化互信合作的契機。三是始終堅持開放發展,實現互利共贏。我們共同推動區域合作和經濟全球化,主動參與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積極推進東亞經濟一體化。四是始終堅持大局爲重,穩妥處理分歧。我們承諾通過協商談判解決矛盾爭端,維護友好合作大局,致力地區和平穩定。

我們強調,要着眼下一個30年,共同確定未來關係發展路徑。我們同意進一步加強政治引領,積極探討將中國東盟關係提升爲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同意對接各自發展戰略,深化融合聯動發展。同意加強對話協商,不斷增進互信,推動建設藍色經濟夥伴關係。同意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原則,共同維護髮展中國家的正當權益,倡導並踐行多邊主義,鞏固以東盟爲中心的區域合作架構。

三、記者:抗疫是各國當務之急,中國和東盟有哪些抗疫合作新亮點?

王毅: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和東盟國家互施援手、共克時艱,共同引領地區抗疫合作,樹立了全球抗疫合作的典範。當前形勢下,我們都認爲團結抗疫是良方,科學防控是核心,疫苗合作是關鍵。

我們確認將立足當前急需,擴大疫苗共享,及時阻遏地區疫情蔓延。中方迄已向東盟各國提供了1億多劑疫苗,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把東盟各國作爲疫苗合作的優先方向,盡力滿足各國需求。中方還願依託“中國東盟疫苗之友”建立專家小組,加強疫苗研發、生產、採購、接種、監管等領域合作,共同打造區域疫苗生產和分配中心。中方願爲東盟國家在華公民接種疫苗創造條件,各方表示繼續支持中方在東盟國家開展“春苗行動”。

我們還決定,着眼未來需要,共同提升地區公共衛生水平。中方將重點落實好中國-東盟公共衛生合作倡議,早日建立中國-東盟公共衛生應急聯繫網絡,繼續實施“健康絲綢之路”人才培養計劃,支持東盟國家加強公共衛生能力建設。中國還將支持東盟建立應急醫療物資儲備庫,協同推進10+3儲備中心建設,共同爲未來可能發生的公共衛生危機做好準備。

四、記者:中國和東盟有何推動經濟復甦的“良方”?

王毅:危中尋機、轉危爲機一直是東亞合作的重要特點。這次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中國和東盟同樣沒有消極等待,而是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推動貿易和投資合作實現逆勢增長,相互成爲最大貿易伙伴。我們還共同推動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確立了全球最大的自貿安排。事實證明,疫情不能阻擋中國東盟合作的步伐,中國東盟關係在應對疫情中得到進一步昇華。

下一步,我們將同東盟共同努力,在加強團結抗疫的同時,及時採取有力措施,實現地區經濟復甦和韌性增長。我們將紮實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同《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對接落實,儘早實施更多早期收穫項目。我們將大力支持《東盟全面復甦框架》,在重點戰略領域和優先方向加大合作步伐。我們將堅持貿易自由化方向,努力消除各種貿易壁壘,深入落實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議定書》。我們將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儘早生效實施,促進區域產業鏈供應鏈進一步融合。我們還將推動創新合作,抓住數字化轉型機遇,建設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在數字基礎設施、電子商務、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領域大力開展合作。我們將辦好今年可持續發展合作年,推進應對氣候變化、環境保護、脫貧減貧、防災減災、新能源技術和藍色經濟合作,着力促進低碳經濟轉型,共同走出一條綠色復甦之路。

五、記者:緬甸問題是當前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此次會議上中國和東盟國家就此形成了哪些共識?

王毅:緬甸是東盟大家庭的成員,也是中國山水相連的近鄰。中方同東盟在當前緬甸局勢問題上的立場和看法基本一致。我們都認爲目前緬甸發生的事情本質上是緬甸內政,緬主權獨立和民族尊嚴應該得到充分尊重。我們都希望緬國內各方保持冷靜剋制,消除各類暴力,防止發生新的流血事件。我們都呼籲緬各派政治力量以人民利益爲重,適時開展對話協商,尋求解決矛盾分歧,重啓民主轉型進程。我們都同意支援緬甸抗擊疫情,維護民衆生命健康,願向緬方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努力確保民衆基本權益和正常生活。我們都鼓勵緬方積極落實東盟領導人特別會議達成的“五點共識”,強調在東盟框架下,以東盟方式妥善處理緬甸問題的重要性。中方願積極配合東盟,並繼續爲此發揮建設性作用。

六、記者:關於維護南海和平穩定,這次會議取得了哪些新的進展

王毅:南海是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共同家園,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符合雙方共同利益。這次會議上,各方再次強調《南海各方行爲宣言》對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重要作用,重申將繼續致力於全面有效落實《宣言》,排除干擾,深化合作,增進互信。同時克服疫情帶來的困難,在《宣言》基礎上,加快制定出“南海行爲準則”。爲此,南海問題當事國都認爲應繼續把分歧置於適當位置,堅持對話協商,保持自我剋制,避免採取新的單方面行動。會議期間,中國和東盟成功舉行了落實《宣言》第19次高官會,各方同意儘快通過線上磋商重啓“準則”案文第二輪審讀,早日舉行面對面的具體案文磋商,以靈活務實的方式加快推進談判進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上述進展充分體現了中國和東盟國家致力於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共同意志和堅定決心。同《宣言》相比,未來的“準則”將更富實質內容、更有效力、更具操作性。“準則”的規定將符合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也將更好地保障各國依據國際法在南海享有的合法權益。

七、記者:今年是瀾湄合作5週年,有哪些成功經驗值得借鑑?

王毅:瀾湄合作成立5年來,經受住國際地區風雲變幻和新冠肺炎疫情考驗,保持了高水平發展態勢。“同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六國攜手合作,爲增進各國民衆福祉、促進區域繁榮振興作出了重要貢獻。其成功之道在於:

我們堅持平等相待,合作中有商有量,交往時有情有義,充分照顧彼此舒適度,支持彼此走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我們聚焦發展合作,形成了“發展爲先、務實高效、項目爲本”的瀾湄模式,創造了“天天有進展、年年上臺階”的瀾湄速度,打造了協同聯動的發展格局。我們秉持民生爲本,堅持面向基層,加大最急需的教育、衛生、婦女、減貧等領域投入,努力讓合作成果直接惠及更多民衆。我們倡導開放包容,推動瀾湄合作與東盟、三河流域等機制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爲東盟共同體建設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注入了新的動力。

八、記者:湄公河次區域各種合作機制衆多,爲什麼瀾湄合作能夠脫穎而出?

王毅:短短5年時間裡,瀾湄合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各國參與部門不斷增多,合作領域日益擴大,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確實已成爲後來居上、最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次區域合作機制。瀾湄合作有以下幾個獨特優勢

一是互信深。瀾湄六國地緣相接、人緣相親、文緣相通。中國與五國均建有戰略伙伴關係,正在致力於建設面向和平與繁榮的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此次外長會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彈背景下如期舉行,各位老朋友齊聚一堂,回顧合作初心,分享發展經驗,展望未來方向。一位外長說,瀾湄合作讓我們成爲相互信任、共迎挑戰的大家庭。

二是成果實。5年來,瀾湄合作機制在教育、衛生、婦女、減貧等領域支持了500多個接地氣、惠民生的項目,六國開展了互聯互通、機場電站、產業園區等40多項大型基建和產能合作。外長會前,六國外長共同參觀了瀾湄合作成果展,看到了飽含六國各部門、各地方、各行業心血和汗水的合作成果,大家都備受鼓舞。可以說,我們用實打實的行動、心連心的舉措,匯聚民智民力,贏得民心民意,確保了這一機制始終煥發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三是動力足。5年來,中國近50箇中央級單位、近20個省份、衆多智庫高校和企業媒體踊躍參與合作進程。湄公河國家外長在會上紛紛對此給予高度評價。我們一致商定,要繼續同心抗疫,共促經濟復甦,拓展水資源合作,推進地方交流,促進民心相親。會上審議通過了深化可持續發展、地方合作和傳統醫藥合作3份成果文件,散發了《瀾湄流域經濟發展帶與“國際貿易陸海新通道”對接合作聯合研究報告》等6份資料,相信將爲機制未來合作提供更大動能。

九、記者:您如何看待瀾湄合作的發展前景?對當前加強瀾湄合作有何建議?

王毅:瀾湄合作是六國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機制,根本目標是促進六國共同發展,實現區域和平繁榮。當前全球產業鏈調整和科技革命正在加速,瀾湄流域各國同樣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作爲互信水平高,互補優勢強的合作伙伴,瀾湄國家完全有條件抓住機遇,妥處挑戰,推進合作不斷提質升級。

中方將遵循習近平外交思想,踐行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堅持義利相兼、以義爲先的正確義利觀,同湄公河國家共同努力,開創瀾湄國家和平繁榮的新時代。

我們要重點攜手抗擊疫情,着力加強醫療物資和疫苗合作,早日奪取抗疫鬥爭最終勝利。我們要持續開展水資源合作,充分尊重各國合理開發利用的正當權益,提升流域綜合治理能力,使水資源合作真正成爲聯繫上下游國家的友好紐帶。我們要用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即將生效、中老鐵路年底通車、中泰鐵路加快推進等有利條件,拓展瀾湄流域經濟發展帶與“陸海新通道”的有機連接,不斷擴大完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我們要鼓勵六國地方政府發揮各自優勢,加強邊境貿易、跨境電商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縱深發展。我們要深化農業、環境、減貧、人力資源等領域合作,爲各國民衆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福祉。我們要加強文體旅遊、媒體智庫、婦女青年等領域人文交流,增進六國民衆的友好感情。

當年啓動瀾湄合作機制時,我們說過一句話:瀾湄合作不做高大上的“清談館”,而要做接地氣的“推土機”。我們要秉持爲流域人民謀幸福、爲區域繁榮作貢獻的初心,堅持腳踏實地、不尚空談、務實爲先、民生爲要的瀾湄特色,動能不減、韌性更強,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推進合作,開啓瀾湄合作新的“金色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