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國之所需獻智獻力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六名留學人員代表分享自己回國創新創業的故事——

爲國之所需獻智獻力

本報記者 孫亞慧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10月09日 第 10 版)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中超過八成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廣大留學人員成爲中國建設發展中的重要力量。如今,隨着人才強國戰略深入實施,各地引才腳步加快,越來越多的海外優秀人才回國創新創業。前不久,歐美同學會大講堂暨留學人員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辦,來自教育、科技、創新創業等領域的留學人員代表分享了自己回國後參與國家建設的奮鬥歷程。

“始終覺得自己的根在中國”

今年9月在上海舉辦的2024年浦江創新論壇上,“國際人類表型組論壇:表型組與精準醫學專題論壇”作爲首場論壇吸引了不少關注。

復旦大學等國內頂尖科學團隊以發起“大科學計劃”、推動“創新策源”和“範式變革”爲使命,採用“分佈式協同、工程化推進”新模式加快推進人類表型組大科學計劃的各項先導研究,目前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作爲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執行院長,田梅長期從事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工作,針對人類重大疾病的診治難題,通過構建分子影像新技術、新方法,提高疑難疾病的早期診斷效率和準確率。

“轉眼間,回國已經十三載。”座談會上,田梅動情地說。

留學期間,田梅以第一名的入學成績成爲日本醫學泰斗遠藤啓吾教授的博士生,提前一年完成博士課程,此後在分子影像研究領域獲得多個國際獎項。2005年、2007年,田梅兩次回國參加歐美同學會活動,她說:“祖國建設發展,對人才的強烈渴求、對留學人員的熱切期盼,深深震動了我,進一步激發了我加倍學習和工作,以更高水平的能力回報祖國的決心。”

2011年,田梅決定放棄海外優渥的工作待遇回國發展,創建起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創新團隊和國際化教育科研體系。也是在那一年,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長春博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立華同樣選擇回國。彼時,他是知名跨國公司英偉達的高管,十幾年的海外經歷,讓他愈發想要回到生於茲長於茲的土地。

“當時雖然在事業上有一定發展,但始終覺得自己的根在中國。我意識到,只有把個人事業追求與國家發展需求相結合,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張立華說。

必須在決勝未來的關鍵技術領域有所建樹

去年11月,北京大學工學院院長段慧玲當選爲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她看來,中國現代的科技發展史,也是一部留學人員學成歸來、報效祖國的歷史。“以我所在的力學領域爲例,錢學森先生師從馮·卡門教授,在力學領域取得了許多開拓性的成就。周培源先生是加州理工的第一位中國博士,1952年在北大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力學專業。這些在海外學成歸來的愛國科學家們,是我國科技許多領域的重要先驅。”她說。

段慧玲表示,在我國科技發展如今面臨“脫鉤斷鏈”“小院高牆”等挑戰的背景下,作爲留學歸來的科技工作者,必須集世界智慧,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在新質生產力上下功夫,在決勝未來的“卡脖子”問題、關鍵技術領域上有所建樹甚至獨樹一幟。

“要把握第四次工業革命這個彎道超車的黃金時期。在人才培養上,要廣聚天下英才,加大科技人才的自主培養。我們要抓住當前的關鍵‘窗口期’,充分發揮歐美同學會在延攬英才上的重要作用,吸引更多英才歸國發展;此外,還要加速完善科技人才自主培養體系,逐步實現人才‘自立自強’,確保國家科技事業代代有人。”段慧玲說。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高鬆的主要研究領域爲配位化學與分子磁性。作爲科學工作者和大學校長,他表示,要進一步拓展和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培養出具有學習力、思想力和行動力的能夠引領未來的創造性人才,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爲廣東歐美同學會會長,他將團結引領廣東留學人員夯實思想根基,把握時代定位,服務中心大局,緊扣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問題和重點任務,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爲廣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高鬆提到,廣東是中國近代留學的發源地,容閎、詹天佑種下“留學報國”的種子。歐美同學會要充分發揮青年留學人員的作用,凝聚愛國共識,弘揚報國傳統。他還表示,拓展和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對實現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目標非常重要。

“要敢於坐冷板凳,勇於十年磨一劍”

2008年,留美海歸袁玉宇決定回國創業,他創辦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立足廣州,面向全球,主攻高性能醫療器械領域的創新產品開發。

在如何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上,袁玉宇帶領團隊做了許多探索。創業初期,這一技術領域基本被國外產品壟斷,經過十多年專注奮鬥,袁玉宇團隊在國內再生醫學領域實現了多項技術的突破,並在國際市場上佔據越來越多的份額。發展至今,袁玉宇創辦的公司已成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擁有國內外專利申請360餘項、獲授權270餘項,國際市場已佈局海內外近90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全球近50萬醫生和患者,公司也於2021年7月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

回望來時路,袁玉宇說:“做好創新工作,要結合國家科技產業和經濟發展的實際,抓重點而不是跟熱點。要敢於面對質疑、要能夠抵制誘惑,要敢於坐冷板凳,勇於十年磨一劍。”接下來,他與團隊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江蘇霆善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沈玉陽目前在江蘇鹽城創業發展,深耕人工智能場景應用領域十多年。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企業已成長爲覆蓋電子信息、人工智能、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互聯網安全等諸多領域的綜合性高科技公司。

沈玉陽還記得,在鹽城創業的第一年,他就獲得了省市創業資金支持,一路走來,在一系列政策幫助下,團隊陸續引進了許多高層次科研人員。近年來的一攬子惠才政策也得以讓更多優秀海歸青年在國內、在江蘇、在鹽城紮根。他表示,將帶領團隊發揮好科技應用優勢、深度集成優勢、軟硬件一體化優勢,打造新型人工智能製造產業生態圈,搶佔科技應用領域新高地。

“正是黨和政府帶領我們砥礪前行,纔給了我事業騰飛的機遇。我們這代青年肩負重任,要奮力在科技創新的賽道上跑出好成績。”沈玉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