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股市每天都有人賠錢?19歲進場,88歲阿公身價4億:散戶只想賣在最高、買在最低

圖/pixabay

作者: 藤本茂

計算買賣時機基本上要靠「經驗」和「線圖」。經常有人說「有二必有三」,股票也是相同的道理。

股票投資久了,身體會記住「這檔個股這樣變化的時候會發生什麼」。

但是不能只依靠上述的經驗值,還要仔細觀察線圖。要能夠從各種不同的角度看線圖,才能預測股價接下來應該會如何變化。重點在於根據經驗和線圖,順應趨勢操作。

如果只是因爲「我想這麼做」、「我認爲那樣做比較好」,把事情想得太簡單,或輕易相信自己的成功經驗「以前這麼做成功了」,通常都會失敗。

請容我不厭其煩地再次強調,千萬別想賣在最高點、買在最低點。遺憾的是,並沒有能拍胸脯保證「這樣一定要買」、「這樣一定要賣」的指標。

要是有這種指標,肯定早就有人發現了,也沒有人會賠錢了。就是因爲還沒找到這種必勝心法,纔會每天都有人賠錢。

投資有賺有賠,爲了維持整體的勝率,只能每天累積經驗、不斷思考。

除了經驗與思考,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前面也提過的「財報」和「消息」。預測「財報大概會很亮眼」時先買進,預期財報將不如預期的時候就先行賣出。

掌握「除權除息日」也很重要。配發現金股利的企業通常會因爲投資人領到股利就賣掉而導致股價下跌。

如果是以領股利爲目的的投資人,通常都有「撐到能領股利那天(除息日)就馬上賣掉股票」的想法。

有時候當天的股價可能會跌得比殖利率還多。因此必須在除息日前事先預測「這檔個股配多少錢比較恰當?」「這檔個股配完息後,股價會跌到多少?」我隨時都在思考這些問題。

我會在自己心裡畫一條線,倘若股價可能會跌到那條線以下,我就會在除息日前賣出。只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反而會賠錢。

從股價線圖到財務報表、配息再到新聞,每檔個股要做的功課實在太多了。因此光是持有一檔個股就很耗費心力了。儘管如此,如同112 頁的介紹,我持有非常多檔個股。

投資界有一條很有名的金科玉律是「別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我認爲分散投資是投資的原則。而且投資金額像我這麼多的時候,分散到一定的程度還是比較好。

在股票的世界裡,誰也不曉得未來會發生什麼事。

像是大型回轉壽司連鎖店「壽司郎」就因爲高中生在店裡胡搞瞎搞而導致股價崩跌。沒有人能事先預料到會發生這種事吧。

投資金額還不大的時候,也有人認爲重壓一檔個股才能賺錢,但我認爲節約生活上的各種固定支出,存到一定程度的資金再分散投資比較能賺到錢。

不只個股,投資的產業也必須分散到一定的程度才行。擁有自己喜歡的產業、強勢產業的股票固然重要,萬一那個產業突然崩盤就完蛋了。企業再怎麼努力也無力迴天的慘事一天到晚都在發生。

本文摘自野人文化的《88歲神級散戶『日本巴菲特』茂爺爺投資心法:用「126法則」滾出18億円資產的69年股海交易術》

作者:藤本茂

1936年出生在兵庫縣的貧窮農家,是四個兄弟姊妹的老幺。

高中畢業後在寵物店工作,認識了在證券公司工作的客戶,因此在19歲開始投資。離開寵物店的工作後,他一邊經營麻將館,一邊專注於股票投資,並於1986年因投資可轉換債公司債而成爲專業投資人。

2002年,66歲時第一次購買了個人電腦並開始網路交易。他在交易時會開着「日經CNBC」頻道聆聽市場和經濟新聞報導,同時用三臺電腦查看大約80支股票。每月交易量高達6億日圓。視當衝交易如命,重視技術指標,打定主意有生之年都要活躍於當衝交易第一線。「投資不受年齡限制」是他的座右銘。

經歷過19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2008年雷曼風暴,原本擁有的10億日圓資產縮減到只剩2億,目前資產總額已回升至18億日圓。他擅長技術分析,再加上經驗與直覺,不向坐擁鉅額資金的機構投資人低頭。每天凌晨2點起牀,投資經歷長達69年,是現年88歲的資深當衝客。

他雖擁有上億資產,生活卻不奢侈,一頂帽子縫縫補補補戴了超過15年,唯一偏愛的就是美食、水果和魚,偶爾會坐電車去吃鰻魚,或吃龍蝦、河豚配上一瓶啤酒,認爲「與其(在飲食上)講究健康,更想做能讓自己快樂的事」、「享受投資交易,享受人生──我認爲人生就是這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