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烏克蘭將自制無人機飛彈取名「麪包」?

烏克蘭自制的飛彈無人機,它的「起落架」是一個滑車,在飛彈起飛後就會分離。(圖/烏克蘭軍方)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8月24日的獨立紀念日活動期間,宣佈由烏克蘭自行研發的飛彈無人機已成功投入戰鬥,標誌着烏克蘭抗戰到底的決心。有趣的是,這型無人機飛彈被取名爲「帕利亞尼察」(英語字母:Palyanytsya),是一種烏克蘭的傳統麪包,但這個字卻有意在言外的新意,它象徵烏克蘭決心與俄羅斯分道揚鑣。

防衛部落格(Defense Blog)報導,澤倫斯基在談話時說:「今天,我們見證了我們的新武器-帕利亞尼察飛彈無人機的首次實戰,並獲得成功。這代表我們烏克蘭的創新,也是我們對侵略者發動反擊的新方法。」

「帕利亞尼察」是一種噴射式無人機,它有一對長機翼並輔配一對前翼,採用自制渦噴引擎推進。爲簡化構造,它沒有加裝起落架,而是以滑車起飛。烏克蘭稱其爲「飛彈無人機」(missile-drone)。)

有關「帕利亞尼察」具體的部署與實戰詳細資訊仍未公開,這反映了該行動的敏感性。然而,刻意發表這項消息,也標誌着烏克蘭軍事能力的顯著進步。

「帕利亞尼察」是一種烏克蘭傳統麪包,然而它的發音在烏克蘭語和俄語當中,有小小的細微差異。在烏克蘭語中讀「帕利亞尼察」,「亞」的音比較明顯;而在俄語中是「利」的音比較明顯。

烏克蘭傳統麪包「帕利亞尼察」,成爲烏克蘭分辨烏語和俄語的一種方法。(圖/ukrinform)

在 2022 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帕利亞尼察」一詞成爲了一個語言禁忌,因爲它代表了烏克蘭語和俄羅斯語的差異。此後,這個詞引起了更多的文化共鳴,象徵着烏克蘭的身分認同和抵抗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