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重重中,李嘉誠再次爆發了

“你創造機會,纔是最好的途徑。”

文 | 華商韜略

1995、1996、1997年,連續三年,《福布斯》富豪榜上的華人首富、亞洲首富都不是李嘉誠,而是香港另一位地產巨擘——恆基兆業主席李兆基。

▲曾經位居全球第四大富豪的李兆基

1997年之後,深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的香港,房價斷崖式下跌,股市風雨飄搖……特首董建華在施政報告中的用詞是:經濟逆境,共度時艱。

一片大蕭條中,李兆基的財富大幅縮水,而同樣作爲地產天王,並曾多次在危機中彎道超車的李嘉誠,卻再一次大爆發與大超車了。

1993年,李嘉誠面臨一個抉擇。

他旗下的“和記黃埔”與英國宇航合作推出的第二代無線電話(CT2)服務“Rabbit”,進入到第四個年頭,依然前途茫茫,而新一代無線通信已在蓬勃發展。

是繼續把“Rabbit”撐下去,還是全力發展新一代,抑或是乾脆關門,不再冒險做這門生意?

李嘉誠的最終決定是:關掉已因技術落後無力迴天的“Rabbit”,大舉進入新一代通信業務,即加大投資力度,培育後來大名鼎鼎的Orange(“橙”),並安排最仰仗的愛將霍建寧親自掛帥重整再出徵。

藉助新一代通信業務的蓬勃,不幾年,霍建寧就將Orange做成了英國第三大移動電話運營商。1994年,Orange的用戶才300萬,到1999年時,這一數字已增至3500萬。

▲跟隨李嘉誠超過30年的“香港打工皇帝”霍建寧(右)

1996年,以Orange爲核心的Orange plc還同時在倫敦證券交易所和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併成爲倫敦金融時報100指數成份股公司中表現最好的個股。

風光一片大好之時,一貫重視風險管控的李嘉誠,卻提早洞悉危機,思考起了如果壞事來臨,要如何應對?

李嘉誠後來曾這樣回顧他當時的憂慮:

“我看到三個現象∶1、話音服務越來越普及,增長速度雖然很快,但行業競爭太大,使得邊際利潤可能減低;2、數據傳送服務的比重越來越大,增長速度比話音要高很多;3、在科技通訊股熱潮的推動下,流動通訊公司的市場價值已達到巔峰。”

另一個巨大壓力是,Orange雖然已是英國第三大,但基本上也只能是第三大。

歐洲的前兩大電訊巨頭英國沃達豐(Vodafone)和德國曼內斯曼(Mannesmann)都把英國市場作爲必爭之地,已爲爭奪龍頭地位打得不可開交。

老大和老二打仗,最後卻死了老三,這在古今中外都屢見不鮮。前景不容樂觀,甚至危機已現的局面中,李嘉誠開放性地尋找着扭轉局面,成爲大贏家的契機。

其開放在於:價格合適,就賣掉Orange。

Orange有作爲第三的不足,也有作爲第三的獨特價值——沃達豐與曼內斯曼,誰能買下Orange,誰就可以坐地成爲真正的老大。

如能激發兩家競買Orange,一定能賣個好價錢。

只要老闆一句話,他就總是有辦法的霍建寧,很快把一場老大和老二打仗可能死掉老三的惡戰,成功扭轉到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新局面。Orange可以出售的口風剛剛吹出去,沃達豐與曼內斯曼就爭着搶着上了門。

接下來便是驚心動魄的商戰,但李嘉誠努力讓一切雲淡風輕。

關鍵時刻,幾乎在焦急度過每一天的李嘉誠,除了明確大方向並不斷提醒已經忙到病的霍建寧注意身體,沒有給霍建寧任何壓力,幾十幾百億的價碼也都由霍建寧相機行事。雖然交易尾聲時,他已睡覺都把手機放在牀邊調到最大音量,生怕錯過霍建寧彙報過來的消息。

多番博弈之後,1999年10月21日,李嘉誠在香港興高采烈地宣佈了最終的答案:

“和黃”決定出售其持有的Orange plc總計49.01%的股權給曼內斯曼,交易總代價包括:相當於港元264億的現金、相當於港元214億的由曼內斯曼發行的三年期歐元浮息票據,以及曼內斯曼10.2%的股份。

消息傳出,全港沸騰。

最終,在是年的財報上,“和黃”從這一筆交易中獲得了1180億港元的溢利,創造了香港開埠以來的企業最大盈利紀錄。

▲“和黃”99年年報披露的交易事項及盈利介紹

這都還不是贏家的全部。

曼內斯曼收購Orange不到半年,2000年2月,在家門口丟了Orange的沃達豐咽不下這口氣,以1850億美元的交易額直接把曼內斯曼給合併了,寫下世紀併購大案。

作爲曼內斯曼重要股東的“和黃”接受了這個交易,並最終獲得了合併後新公司5%的股權,再次獲得500億港元的溢利。

只用5年左右的時間,就將一項原本陷入困局而且累計投入不過百數億的業務,變成了溢利高達1680億港元的大買賣。

李嘉誠的華人首富地位再難有人撼動。

在1999和2000年的新舊世紀交替裡,李嘉誠還完成了多個重大項目。這些項目的發展和成功,不但讓他的財富地位得到鞏固,問鼎華人首富之位,也讓他的社會聲譽登峰造極。

1999年9月,李嘉誠在內地的最大房地產綜合體項目——東方廣場,終於在經歷坎坷曲折之後大功告成,驚豔亮相於國慶50週年大慶。

位於北京市東長安街1號的東方廣場佔地10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80萬平方米,竣工時爲亞洲最大商業建築羣,被稱爲北京“城中之城”,也樹起了整個中國商業地產的新高度。

▲北京東方廣場

將近20年過去,東方廣場依然是北京的核心地標。在2018年宣告退休的發佈會上,它被李嘉誠作爲證明自己沒有內地撤資的核心標誌。

“去北京看看東方廣場,我們是最大的股東。”李嘉誠略帶不滿地迴應。

東方廣場竣工之前的1999年4月2日,由李嘉誠基金會在此前一年與教育部啓動實施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舉行了首批特聘教授受聘儀式暨首屆“長江學者成就獎”頒獎典禮,之後的12月9日,教育部正式印發了《關於印發〈“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講座教授崗位制度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是教育部與李嘉誠基金會爲提高中國高等學校學術地位,振興中國高等教育,共同籌資設立的專項高層次人才計劃,該計劃包括實行特聘教授崗位制度和長江學者成就獎兩項內容。目的在於延攬海內外中青年學界精英,培養造就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帶動國家重點建設學科趕超或保持國際先進水平。

至今,“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依然是我國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養的支持體系,也是李嘉誠在汕頭大學、長江商學院以及若干中小學捐助計劃之外對中國教育事業最傑出的貢獻之一。

也就是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啓動的關鍵時期,1999年春節開始,中央電視臺播出了李嘉誠親自現身說法的大型公益廣告——

“知識改變命運”。

“知識並不決定你一生的財富增加,但是你的機會就更加多了。你創造機會,纔是最好的途徑。”李嘉誠在片中強調說。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