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包產到戶,他和毛主席曾發生激烈爭吵!如今看,他們都沒私心

開國元勳中,毛主席的功勞最大,威望最高,“天下爲公,爲人民服務”的初心終生未變。

他領導中國革命的目的不是爲了“與天公平起平坐”,更不是爲了少數人的利益,而是爲了重整舊山河,拯救天下窮苦百姓。

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大多數人都是爲了實現“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而捨身忘死投身革命,劉少奇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人物。

新中國成立後,從戰火中走出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堅持艱苦樸素,戒驕戒躁,和全國人民一起“爲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他們戰天鬥地,爲改變一窮二白的新中國而不懈奮鬥着。

毛主席最怕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出現偏差,造成老百姓“吃二茬苦”,無數英烈爲之奮鬥的理想付之一炬。結果,因爲對形勢造成錯估,發生了特殊運動。

特殊運動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也造成了全國的混亂局面,國家發展受阻。面對這種形勢,劉主席憂心仲仲,他想結束這種混亂,讓國家發展步入正軌。

毛主席認爲這是他害怕羣衆的表現,劉主席爲此正面發火衝撞:“革命幾十年,死都不怕,還怕羣衆?”

運動初期,劉主席使用了派駐工作組指導的辦法,爲的是不讓運動失控。毛主席則批評是鎮壓羣衆運動搞專政的表現。

對此,劉主席並不認同,在大會上也進行了申辯,劉主席爲此還說出了“無非是下臺,不怕下臺”的氣話,震驚了參會的所有人。

兩位主席之間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誼,1922年8月,劉從蘇聯中山大學學成歸來,投身領導工人運動,兩人一起領導了安源工人大罷工。

之後漫長的革命歲月中,兩人並肩戰鬥,革命友誼逐漸深厚,均成爲我黨才學、品格、能力絕頂的領袖式人物。在毛主席的提議下,劉數次在關鍵時刻出任重要職務。

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退居二線,劉則擔任國家主席,主持一線工作。兩人在工作中,也會出現不同看法,均屬於公事,沒有任何所謂的“權力之爭”。

兩人第一次出現“激烈爭吵”是在1962年,總結自然災害的經驗教訓時,劉認爲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毛主席並不認同。

在如何解決面臨的困難時,劉主張使用“包產到戶”的措施迅速解決面臨的嚴重困難,毛主席則不認同,並表達出不滿意見。毛主席認爲“包產到戶”雖然短期見效,但也會產生貧富分化等問題。

爲此,兩人之間發生了一些言語衝突。後來,圍繞特殊運動及派駐工作組等問題,他們再次發生嚴重爭論。

江青、林彪、康生等人也看到了這些分歧,他們瞅準了時機發難,在他們的利用和推波助瀾下,劉主席1969年11月病逝,成爲那個時期的最大冤案。

兩位都是一心爲民,廉潔奉公,無私無畏的偉人,正如劉主席的夫人王光美所說,他們之間沒有私人恩怨,分歧也都是爲了國家和人民。

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我黨一以貫之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兩位偉人矢志不渝的信念,他們都沒有錯,值得我們永遠致敬和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