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盤股連續兩日大幅殺跌 部分私募機構壓縮中小盤股票持倉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蔡越坤 “中字頭”股票走勢強勁,微盤股卻大幅殺跌,A股市場連續兩日的分化走勢,成爲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4月16日,A股主要股指集體下跌。截至收盤,上證指數下跌1.65%,深圳成指下跌2.29%,創業板指下跌1.97%,北證50指數下跌3.87%。滬深兩市成交額爲9471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縮量500億元。兩市超5000只個股下跌,北向資金淨賣出27.92億元。
Wind資訊數據顯示,萬得微盤股指數連續兩日重挫。4月15日,微盤股指數下跌8.88%,4月16日繼續大跌10.55%。Wind資訊介紹,萬得微盤股指數以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上市公司爲樣本空間,選取市值最小的400只股票爲成份股。
資金爲何持續從微盤股流出?經濟觀察報採訪發現,部分機構投資者對於中小盤上市公司的長期股價表現並不樂觀。有私募機構降低了對中小盤股票的持倉比例。
微盤股重挫背後
4月12日,繼2004年、2014年兩個“國九條”之後,時隔10年,國務院出臺《國務院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新“國九條”)。
同期,證監會制定了《關於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下稱《退市意見》),着眼於提升存量上市公司整體質量,通過嚴格退市標準,加大對“殭屍空殼”和“害羣之馬”出清的力度,削減“殼”資源價值;同時,拓寬多元退出渠道,加強退市公司投資者保護。
《退市意見》調低了財務造假觸發退市的年限、金額和比例,將現有的連續2年造假金額5億元以上且超過50%的指標,調整爲1年造假2億元以上且超過30%、2年造假3億元且超過20%、連續3年及以上造假,目的是有力遏制財務造假。
國金證券認爲,退市的常態化預期會讓微盤股板塊階段性承壓。
4月16日,華東地區一位私募機構人士表示,上述監管政策出臺後,公司及時調整了交易策略,壓縮了對中小盤股票的持倉比例。
一位私募機構創始人亦表示,新“國九條”發佈後,該公司調降了對中小盤股票的持倉比例。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退市意見》要求,對一些符合退市條件的公司一定要堅決退市,打擊惡意“保殼”的行爲,這樣一些“不死鳥”會消失。所以,4月15日,業績好的上市公司股價大幅上漲,白酒、鋰電池、新能源等板塊出現大漲,滬深300指數上漲超2%,但是有50多家ST股票跌停,沒有業績支撐的小盤股集體股價大跌。
楊德龍認爲,投資者看到新政的威力,未來監管層對惡意“保殼”的行爲和長期不分紅的公司會加強監管。在當前的環境下,通過借殼上市“烏雞變鳳凰”的故事基本告別了歷史舞臺,所以這些垃圾股要被清理掉,這會推動價值投資成爲市場主流的投資理念。
分化或加劇
在微盤股大跌的同時,“中字頭”和銀行等高股息上市公司受到投資者的追捧。
4月16日,“中字頭”個股表現活躍,中國海誠(002116.SZ)、中公高科(603860.SH)、中核科技(000777.SZ)漲停。此外,銀行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收紅,上漲0.08%。國有大行顯著領漲,農業銀行(601288.SH)、郵儲銀行(601658.SH)均逆市收漲逾1%。
國信證券表示,新“國九條”發佈,“紅利+”迎來長期估值重塑。參考海外經驗,日本2005年在《公司法》明確分紅政策後,上市企業股息率中樞大幅提升,其“紅利+”行業分成兩類:一類是股息率顯著跑贏的傳統高股息行業,映射到A股包括電力、運營商、煤炭、銀行等;另一類是整體分紅水平適中,但內部分化較大的消費類潛在高股息行業,映射到A股包括家電、部分大衆品、服裝家紡等。
楊德龍認爲,新“國九條”推動市場風格轉變,投資者會擁抱績優股遠離績差股。新“國九條”實施之後,這一趨勢會強化,能夠現金分紅的公司發展壯大,不能爲股東創造價值的公司甚至騙子公司就要逐步地離開市場。市場的結構分化是主要的,所以這種結構性的行情將會帶來更多投資機會。
興業證券策略團隊提出,堅定奔赴高勝率主線,積極擁抱“三高”資產。隨着新“國九條”出臺、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形成和落地實施,監管層嚴把發行上市准入,加強現金分紅監管,防範繞道減持,深化退市制度改革,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持續壯大長期投資力量等各項措施,將進一步凝聚市場對於以高景氣、高ROE( 淨資產收益率)、高股息爲特徵的高質量龍頭、高勝率資產的共識,高勝率投資的統一戰線有望加速建立。
東方證券認爲,整體來看,新“國九條”有利於A股市場中長期發展,有利於解決供需不平衡、公司質量不高、正確的投資理念亟待提升等問題,爲營造良好的投融資環境提出了制度性建設,將有助於提升市場透明度、規範市場秩序,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進一步增強投資者信心,推動資本市場向更加成熟、穩健的方向邁進。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爲《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爲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蔡越坤經濟觀察報記者
資本市場部資深記者主要關注債券、信託、銀行等領域的市場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