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公務員、家政從業人員等人羣,建立公共信用信息互聯、互通、互查機制
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公佈了《2024—2025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一共包含五個大類,共計17條。其中,《行動方案》提出,圍繞公務員、律師、家政從業人員、金融從業人員等重點職業人羣,探索建立和完善個人信用記錄形成機制,及時歸集有關人員在相關活動中形成的信用信息。
推動出臺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管理辦法
《行動方案》明確,建立健全信用法規制度。加快推動出臺《社會信用建設法》。推動省級信用立法全覆蓋。定期更新全國公共信用信息基礎目錄和失信懲戒措施基礎清單。推動已有設立依據的領域出臺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管理辦法,強化名單信息共享,提高名單的權威性和威懾力。規範信用信息查詢使用的權限和程序,依法保護信用主體合法權益。
完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機制。推動解決重複賦碼、一碼多賦等重錯碼問題。進一步明確各類主體的賦碼權責,完善賦碼部門與國家代碼中心的數據共享與校覈機制。推動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作爲唯一標識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將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信息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動態更新代碼庫。
《行動方案》要求,加快地方融資信用服務平臺整合。原則上一個省份只保留一個省級平臺,市級、縣級設立的平臺不超過一個,整合後的平臺應當具有唯一名稱、唯一運營主體。將地方平臺全部納入全國一體化平臺網絡實行清單式管理。完善全國一體化平臺網絡標準體系和管理規範。
發揮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在市場監管領域作用。深化市場監管領域信用信息共享應用,健全信用信息目錄和標準體系,完善市場監管領域事前信用覈查和信用承諾、事中信用評價和分級分類、事後信用獎懲和信用修復的全鏈條信用管理體系。
探索建立政務誠信監測評估機制
《行動方案》提出,推動信用便民惠企。鼓勵地方探索依託“信用分”拓展守信激勵場景應用,推動在醫療、托育、養老、家政、旅遊、購物、出行等重點領域實施“信用+”工程。全面推廣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證明。組織開展“誠信興商宣傳月”活動,全力營造良好營商和消費環境。
強化信用分級分類監管。 構建以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爲 基礎、以行業信用評價爲重點的企業信用狀況綜合評價體系,加快 制定評價國家標準和制度規範,推動評價信息有序共享和高效利 用,爲完善以信用爲基礎的監管機制提供支撐。相關部門建立健全 本領域的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機制。
最後,《行動方案》強調,全面推進政務誠信建設。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暢通政府違約失信投訴渠道,全面健全政務信用記錄,探索建立政務誠信監測評估機制。發揮信用助力清理拖欠企業賬款的積極作用,依法依規將失信懲戒落到實處。
探索重點人羣信用體系建設。圍繞公務員、律師、家政從業人員、金融從業人員等重點職業人羣,探索建立和完善個人信用記錄形成機制,及時歸集有關人員在相關活動中形成的信用信息。依託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逐步建立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重點職業人羣公共信用信息的互聯、互通、互查機制。
瀟湘晨報記者鄧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