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啥雷軍花100億就能造車,而恆大花700億都沒成功?

同樣是入局造車,爲啥差距如此之大?

恆大許家印爲了造車,前前後後砸了700多億,最後僅僅生產900多輛車便胎死腹中。

而小米的雷軍,僅僅花100億就把小米 Su7 造出來了,而且還大賣。

據說工廠一年15萬輛產能,一天就被佔滿了。

終於有點理解雷布斯在發佈之前擔憂,怕賣不好,也怕賣得太好。

而恆大跟小米之所以出現如此不同的命運,關鍵因素還是產品負責人這邊。

正所謂,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

恆大造車

可能大家不知道,恆大汽車這邊的負責人是劉永灼。

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瘋狂撒幣,而且是撒重金的那種。

據悉,劉永灼在管理恆大足球隊時,通過大規模的資金投入從國外引進頂級球員和教練,從而迅速提升球隊的競爭力和知名度。

比如以1.2億元的轉會費,簽下了巴甲MVP孔卡,並每年支付7000多萬的薪酬。

要知道,當時孔卡可是被視爲中超最大牌的外援。

當然了,孔卡也不負衆望,帶領球隊提前4輪獲得中超聯賽冠軍。

這效果好呀,之後劉永灼又如法炮製,簽下了穆裡奇、克萊奧,與孔卡組成前場三叉戟,還有裡皮和斯科拉里兩位世界級的頂級教練...

這下,名教練有了,厲害的運動員也有了,恆大足球隊想不成功都難了。

最後也是毫無意外,恆大不僅衛冕了中超冠軍,還在2013年奪得亞冠聯賽冠軍,2016 年更是問鼎足協盃冠軍,可謂是一時風光無限。

相關數據顯示,劉永灼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將恆大打造成中國足壇第一豪門。

然而,這種依賴高昂投入的模式,並不能通吃一切。

比如,劉永灼後來在接管恆大的其他業務板塊時,如文化產業和農牧集團時,也採用了類似的投資策略,結果卻是連續虧損。

文化產業,虧了30多億;農牧集團,虧了20多億。

之後,劉永灼又掌管恆大新能源科技集團,在一口氣發佈了恆馳六款新能源車後,不出意外的話,就又出意外了,又虧了200多億。

至於恆馳汽車,後來的銷量更是慘淡,最後不得不胎死腹中。

數據顯示,2023年前11個月總共交付了937輛,月均銷量不足百輛。

可能大家不知道,由於汽車行業的研發和生產週期長,資金回籠慢,對資金的持續投入要求很高。

然而,單靠資金投入而缺乏足夠的技術積累和市場策略,結果無疑是很難獲得成功的。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負責的項目虧錢,但劉永灼自己卻一點也沒少賺。

根據恆大汽車的財報,2021年,劉永灼的年薪是6800萬元,每個月560多萬,平均每天拿18萬。

很多人問恆大欠了那麼多錢,錢都去哪了,現在知道了,都是被這些爛人給造沒了。

不過,隨着恆大暴雷,許家印被採取強制措施後,劉永灼也被刑拘。

正所謂,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高樓塌。

恆大重金打造的恆馳汽車,也註定是曇花一現。

小米造車

而反觀小米,跟恆大的做法就不一樣了。

小米造車砸錢也砸錢,但更重要的是砸技術。

雷軍在發佈會上表示,小米爲了造車,首期研發投入超100億元,研發團隊共有3400多名工程師,其中在關鍵領域擁有上千名國內外頂尖的技術專家。

從底層核心技術做好,埋頭苦幹超過 1003天,最終纔將首款汽車小米 Su7 造出來。

這款車裡面,小米自研了很多東西。

其中包括自研的 V6 電機,可以做到21000轉,比特斯拉 Model S上配備的 20000 轉電機還高。

此外,小米還自研全新超級 800V 碳化硅高壓平臺,9100 噸一體化壓鑄集羣系統,壓鑄合金材料“泰坦合金”等等。

據悉,小米SU7的整車扭轉剛度是51000N·m/deg,風阻係數0.195Cd,又是“量產車世界第一”。

智能駕駛方面,小米帶來了三項技術創新—“變焦BEV技術”、“超分辨率佔用網絡技術”、“道路大模型技術”。

採用高精度地圖和多種傳感器融合,可以實現L4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

同時智能座艙方面,基於小米澎湃OS,手機×車機跨端無縫連接,“人車家全生態”實現閉環,也解鎖了車機互聯的更多玩法。

當然了,小米汽車能夠成功,跟小米之前在智能手機領域積累的豐富經驗、以及龐大的米粉們的支持有很大關係。

從早期的小米手機1到後來的高端旗艦,小米一直在提升其技術規格,同時保持價格相對合理。

並且,小米十分重視用戶的反饋,通過其MIUI系統不斷優化用戶體驗。

這種市場定位吸引了廣泛的消費者基礎,尤其是性價比敏感型用戶。

數據顯示,2023年9月份時,全球MIUI月活用戶6.23億,AloT平臺連接的loT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數量6.99億臺。

2023年前三個季度,小米手機全球出貨量位列第三(連續13個季度全球第三),市佔率14.1%。

此外,小米還建立了全面的售後服務網絡,提高了顧客滿意度和品牌忠誠度。

據悉,小米之家門店已超過 1 萬家,縣城市場的覆蓋率更是超過了80%。

正是有了如此豐富的技術和市場經驗,小米後來將它們應用到汽車製造中,也是水到渠成的事,無疑將會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雷軍表示,小米汽車要通過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爲全球前五的汽車廠商,爲中國汽車工業全面崛起而奮鬥。

有技術、有生態、有渠道,有格局,難怪雷軍會被人稱爲“雷布斯”了。

結尾

造車這種事情,說簡單也簡單,無非就是“四個輪子加個沙發”,說難也難,不是有錢就能玩的。

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虧損幾百億,那都是常事。

哪怕像蘋果這樣的科技巨無霸公司,人家有技術有錢吧,可結果呢,還是不得不宣佈放棄。

認認真真做一輛好車,說起來簡單,真做起來還是非常困難的。

但這次,小米Su7做到了,不得不說雷軍是真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