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你會大把脫頭髮?
(圖片來源於網絡)
唐朝詩仙李白道:“憂能傷人,綠鬢變霜鬢”。的確,人生在世難免遇上青絲變白髮的一天。然而,白髮並不是最可怕的,洗頭、梳頭時大把大把脫髮纔是最讓人擔心的。很久沒照鏡子,突然有一天,還在青壯年階段的女神們發現自己髮際線大幅度後移,而男神們則發現自己曾經茂密的黑髮出現了大面積謝頂,“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不禁感嘆韶華易逝、人生苦短。
“禿”如其來,始料不及,該如何應對?
判斷和識別前兆
爲什麼說要判斷髮際線後移的前兆呢?因爲真的等髮際線後移到明眼就能看出的程度時,就已經錯過預防進一步脫髮的時機了。
首先,要判斷自己平時髮際線的具體位置,大概知道五官各自的比例,具體做法可以借鑑“三庭五眼”的量化辦法。
在“三庭五眼”中,三庭是指把臉的長度從髮際線到下巴進行三等分,分成髮際線至眉骨(上庭)、眉骨到鼻子根部(中庭)、鼻子根部到下巴底端(下庭)三部分,每個部分佔1/3。如果三庭相等,就是最標準也最符合現代審美的臉型。
然而,並非每個人生得如此“標準”,實際上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和“模板”有些差別,重要的是確定自己髮際線的位置,如果較前有明顯的變化,這時就需要思考髮際線是不是發生後移了。
爲什麼會脫髮
1、遺傳因素
如父母親或其他親人年輕時也有脫髮嚴重情況,有可能也會遺傳給子女,使子女容易發生早年脫髮情況,嚴重甚至出現“崑崙山上一棵草的情況”。
2、疾病原因
如甲狀腺相關疾病、多囊卵巢綜合徵、貧血、營養不良、頭癬等疾病都會直接或間接造成脫髮。這時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爭取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將脫髮不良後果降至最低。
3、不良生活習慣
如長期熬夜加班、壓力過大,影響內分泌正常代謝,雄性激素分泌過多,造成頭髮脫落,髮際線提前後移。
不正確的洗頭方式,如頭髮剛浸溼就抹洗髮水、洗頭時直接用指甲撓頭皮、不梳頭直接洗頭髮等,都會對頭皮、頭髮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導致脫髮產生。
4、物理化學損害
如經常長時間曬太陽,又不做好防曬措施,紫外線會損傷頭髮毛鱗片,使其變薄、剝落,如果洗完頭馬上外出,暴曬在紫外線下,容易導致頭髮斷裂、開叉。經常燙染頭髮,接觸化學物質較多,也會損傷頭皮,導致脫髮。
“禿”如其來,如何應對?
1、正確的洗頭方式
首先,洗頭前,先用蘸溼的梳子梳頭,一方面沾除附着在頭皮上的污垢和灰塵,一方面理順頭髮,有利於洗得更乾淨。建議使用寬齒縫、圓頭的梳子。
其次,不要頭髮剛浸溼就立刻抹洗髮水。建議在抹洗髮水前先用溫水(37℃-40℃爲宜)沖洗頭髮一分鐘以上,以除去頭髮、頭皮表面污垢後,再抹洗髮水。
洗頭時注意不要用指甲直接撓頭皮,否則容易用力過猛損傷頭皮和髮根,甚至引發感染。建議使用指尖輕輕按摩頭皮,還能促進血液循環。
如果喜歡洗完頭髮後再上點護髮素以滋潤頭髮,千萬別塗在髮根處,要塗在髮尾部分,不然容易滲入並堵塞毛囊,傷害發根。而且要記得把護髮素沖洗乾淨。
2、補足營養,正確飲食
建議平時飲食應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豆類、豆製品、奶類、奶製品等,多吃瘦肉、雞蛋等。多吃綠色和黃色的新鮮蔬果,如菠菜、芹菜等,補充鐵元素。常吃花生、核桃、杏仁等堅果及全穀類食物等。
應少吃或不吃高熱量、油炸、辛辣、口味重的垃圾食品,並保證每天充足的飲水量。
3、良好的生活習慣
如果長時間在戶外工作或者活動,應養成戴帽子或者撐傘防曬的習慣。
儘量少或不染燙頭髮,一年內染燙頭髮次數最好不要超過2次,且最好間隔3個月以上。
建議使用防靜電的木梳子寬齒梳來梳頭,不要與他人共用一把梳子,防止頭皮疾病互相傳染。積極鍛鍊也能夠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壓力,促使心情愉悅,從而改善髮質。
此外,睡眠時間和質量要得到保證,身體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全身代謝都會受到影響。
脫髮問題讓人最頭痛的就是影響人的外形美觀,容易造成心理不自信。但是有些脫髮問題是可以預防及治療的,擁有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是護髮的根本。即使對於有些脫髮,沒有特別好的遏制方法,也不用過分擔心,還有植髮等很多現代醫學技術可以選擇。當然,戴假髮也未嘗不是簡單直接的好辦法。雖然“聰明的腦袋不長毛”,但是在此依然希望大家既能擁有美麗的秀髮,也有迷人的智慧!
歡迎在文章右下角評論或留言!
爲什麼你會大把脫頭髮?-----蘭世亭醫學健康科普第3570帖
馬醫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