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來源:經濟日報

今年全國兩會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爲2024年政府工作任務首位。金融服務新質生產力是新時代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切實要求,金融不僅是資金的提供者,更是資源配置、促進創新、提升效率的重要工具。在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與會嘉賓聚焦金融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趨勢,探討金融應如何調整服務策略,爲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服務策略優化迭代

“金融賦能產業引領高質量發展,需要緊跟數字經濟的步伐,不斷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加大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對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支持。”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劉勇表示,數字經濟背景下,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應該下沉產業生態全體系,而且不同地區都應探索與自身實體經濟發展特徵相匹配的金融服務創新舉措。

如今,我國正處於推動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北京宇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肖淇雲認爲,金融體系在這一進程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對於銀行業而言,新質生產力的根本動力是“科技創新”。銀行業在創新IT解決方案時,應着眼於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從而有效賦能新質生產力。展望未來三年,自主創新仍將是銀行IT解決方案的核心,圍繞其全方位升級、創新、適配甚至重構實現自主可控。

隨着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金融已經成爲推動金融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李紀珍表示,金融領域要順應時代潮流,調整服務策略,以創新的姿態和務實的行動,有效賦能並驅動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

“當前銀行都在加快數字化轉型,但比數字化轉型更重要的是銀行業資產負債表轉型,或者風險管理轉型。”青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劉曉曙認爲,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應適應科技企業輕資產特點,創新抵押物的形態,包括知識產權等。銀行在支持初創期、發展期企業方面仍面臨一些挑戰,銀行除了自身要用類投行的方式做信貸,還可加強與私募股權、風投合作。同時,還應不斷優化有利於銀行展業的營商環境。

中信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張文武建議,未來應不斷完善知識產權體系和抵質押制度,健全知識產權證券化配套法律制度。在法律指引下關注各類市場協調服務質效,例如發展科創投資保險市場,幫助金融機構降低投資風險敞口;健全銀行、資本市場、保險和創業投資等多方聯動機制,推動更多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試點股權投資;抑或是創新金融產品、優化服務模式,提高科技金融供給效率與覆蓋面。

金融工具不斷豐富

近年來,我國已基本搭建起涵蓋科技信貸、股票市場、債券市場、風險投資的立體式、廣覆蓋的科技金融模式,逐步適應多樣化科創企業融資需求。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都是賦能產業發展的重要金融力量,在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各具優勢。

“國有大型銀行發揮服務實體經濟‘主力軍’作用,就是要聚焦賦能產業發展‘主戰場’。”交通銀行執行董事、副行長殷久勇認爲,金融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着力點,就是要提升金融機構自身的金融專業能力。一是強化對產業發展趨勢的感知能力,二是強化全方位綜合化服務能力,三是提高數字化經營能力,四是提升全球化經營能力。

張文武介紹,中信集團把科技金融作爲支持科技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着力點和推動力,打造了“股貸債保”聯動服務體系,爲科創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綜合金融服務。截至今年9月末,中信銀行科技金融貸款餘額達3874億元,比年初增長25.2%,服務科技類客戶達到2.8萬戶。

保險作爲現代市場經濟體系中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安排,以保險保障賦能、以資金集聚賦能、以風險減量賦能。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財產保險監管司副司長卜凡偉表示,近年來,我國保險業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積極支持科技創新、產業綠色轉型、“三農”及小微領域發展。今年1月至8月,我國科技保險保費達388億元,爲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等科技活動提供風險保障超7萬億元。

圍繞持續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張文武提出增強資本市場對科創企業融資支持力度、完善立體化科技金融供給體系、用好境內外科技金融資源等建議。

“近期,我國資本市場企穩回暖、融資功能顯著恢復,推動有價值的科創企業上市融資迎來關鍵契機,發展科技金融恰逢其時。”張文武認爲,應加力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進一步發揮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交所功能。同時,優化激勵考覈機制,暢通資金入市渠道,鼓勵更多耐心資本入市,增強市場包容性和適應性,爲科創企業上市融資提供更多便利。

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功能

“在信貸資金、財政資金無法爲顛覆性創新主體小微企業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時,風險投資或股權投資機構的介入能夠有效幫助這些企業完成技術轉化。”國務院參事、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尹中立認爲,資本市場是顛覆性創新的搖籃,也具有獨特的風險分散機制,可以有效分散新技術開發的風險和成本。同時,資本市場還能通過估值定價、人才激勵、併購重組等舉措激勵創新型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產業優化升級等。

證券交易所是資本市場的核心組成部分,爲各種創新提供直接融資服務。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介紹,近幾年,爲推動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香港交易所在上市制度改革、提升市場流動性等方面作出很多努力,如新增18B、18C等上市規則,爲更多有潛力的創新企業提供上市路徑。未來,香港交易所將持續拓展和優化互聯互通機制,推動多項市場制度改革,不斷進行產品和服務創新,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

北京證券交易所董事長周貴華表示,北交所將以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創新。強化制度的適應性,有針對性地評估完善發行上市機制、優化融資併購安排、豐富產品工具體系,支持代表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優質企業上市發展;強化創新的包容性,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在制度機制和理念上提升對創新的包容度;強化服務的精準性,完善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服務體系和服務內容,進一步促進投融資對接;強化政策的協同性,在多方面加強與各方的協同,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聚集,匯聚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

圍繞新質生產力的培育,金融機構也在積極運用資本市場爲科創企業提供高質量服務。張文武介紹,在直接股權投資方面,中信集團統籌旗下近20家股權投資機構成立中信股權投資聯盟,攜手外部知名投資機構共建聯盟生態圈,聚焦“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形成涵蓋“募投管退”全鏈條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在管基金規模超3000億元,直接投資孵化科創企業超1000家。在科創企業上市方面,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近三年來服務90家科創企業上市,融資規模近1900億元。

“開放的中國,與世界共贏。”張文武建議,可以進一步深化北交所和香港資本市場合作,助力北京國際科創中心建設,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同時,用好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試點、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等政策,完善境內企業境外上市政策,支持科創企業利用好“兩個市場”。(經濟日報記者 勾明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