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評析】國產微短劇:“輕”風好揚帆
中國微短劇“出海”風潮日勁。近兩年,多家中國微短劇企業積極佈局海外市場並取得亮眼成績,多款國產短劇應用在歐美、東南亞市場下載量與內購收入屢創新高。調查顯示,2023年中國網絡微短劇市場規模達373.9億元,同比增長267.65%;預計2027年中國網絡微短劇市場規模將超1000億元。
伴隨移動互聯網的深度應用、拍攝製作技術的推廣普及、網絡視聽平臺的快速發展,微短劇近年來呈爆發式增長態勢,也成爲引領中國平臺和中國故事“出海”的網絡藝術新形態。當熟悉的臺詞、劇情、服裝、道具等通過藝術手段巧妙融入異域場景時,不少人驚呼“原來大家都吃這一套”。微短劇“出海”何以爆款頻出?答案就在於一個“輕”字。
內容上的輕量化是吸引用戶興趣的首要因素。在幾十秒到15分鐘不等的時間裡,一部微短劇能夠集合多個題材元素,並通過快節奏、多反轉、強衝突、濃情緒的表達方式迅速吸睛。相較於歷史片、紀錄片、形象宣傳片等嚴肅題材,微短劇提供了跨文化交流中通俗易懂的“低語境”表達,迎合了各個羣體共通的情緒價值需求,爲人們提供了一種解壓娛樂的途徑。
形式上的輕便化是微短劇獲得大規模傳播的基礎前提。與長視頻相比,微短劇體量小、更新快、入口多,用戶無須注意力的集中投入,利用碎片化時間即可盡情“刷劇”。觀看微短劇無須使用電腦、電視、大屏幕等設備,一部智能手機就能無負擔地接入。用戶只需通過評論、點贊和分享等互動功能,便可與創作團隊對話,甚至參與、主導後續劇情走向。
手段上的輕巧化是微短劇收穫海外市場的關鍵原因。“出海”微短劇針對多樣的區域和分衆特徵,進行了精準化的內容製作與渠道投放。例如,面向歐美地區大力推介個人英雄主義、靈異類、驚悚類題材,面向日韓用戶重點講述普通人職場逆襲的熱血故事,讓東南亞用戶在複雜的家庭關係和情感糾葛中產生共鳴。從最初的輸出國內短劇、增加外語配音和翻譯字幕的譯製形式,再到如今由當地團隊參與制作、本土演員直接出演,本地化實踐進程不斷深化,國際傳播的親和力與時效性也由此不斷提升。
運營上的輕簡化是“出海”微短劇能夠持續發展的商業法寶。微短劇投資少、落地易、回款快、週期短,商業模式更加靈活多元。其中,橫屏微短劇的盈利模式常嵌套在長視頻平臺的會員制度當中。豎屏微短劇多將用戶單集付費作爲主要盈利點。此外,會員訂閱、廣告解鎖、平臺採買、流量分賬、電商帶貨等盈利方式的比重也在不斷上升。如今,“出海”微短劇企業已形成相對完善的全產業鏈條,上游包括IP、劇本、拍攝、製作等內容生產環節,中游涵蓋採買、整合、銷售等內容分發環節,下游則是針對用戶的內容消費環節,探索出了一條全新的產業運作路徑。
無獨有偶,近年來,以綜藝節目、文創產品、網絡用語、城市旅遊、時尚穿搭等流行文化爲代表的輕量產品頻繁走紅海外,展現了中國傳播業態的活力、包容與開放姿態。地方性的圖像、音頻、話語、敘事藉助全球性平臺擴散,以簡單明瞭、接地氣的表達方式,超越了語言和文化障礙,豐富了對外傳播的敘事類型。在實現商業利益的同時,也將有趣味的生活方式、態度觀點等帶入全球輿論場。
面對微短劇創造出的顯著國際傳播效力,在國家政策帶動下,北京、上海、陝西、浙江、山東等地紛紛出臺支持舉措。比如,“跟着微短劇去旅行”“一部劇帶火一座城”等計劃,鼓勵創作者將鏡頭對準中國社會發展的新貌、新韻、新潮,尋找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式現代化偉大變革精神的創作角度,在當代價值與世界意義的對話互動中推動作品向專業化、精品化方向升級。可以看出,“輕”代表的不僅是一種傳播策略的調整,更是一種傳播業態的升級、傳播思維的革新。呼喚更多的輕量化傳播爲我國國際傳播帶來清新之風。(景嘉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