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長江之歌·山水篇丨縱橫長江山水間——古今“遐徵”同書文化行旅
(原標題:文化中國行·長江之歌·山水篇丨縱橫長江山水間——古今“遐徵”同書文化行旅)
長江,華夏文明的血脈,也是一幅山水長卷。
四百年前,明代偉大的地理學家、旅行家、文學家徐霞客,從長江之濱江陰出發,開啓“萬里遐徵”。他曾多次溯江而上,探訪沿岸名勝古蹟,在《徐霞客遊記》中留下生動的記錄。徐霞客對長江的踏勘、考察和記錄,也被寫入了長江歷史的重要篇章。他不懼艱險、勇於開拓的無畏精神,極大豐富了長江多元文化精神的內涵。
讓我們跟隨徐霞客的足跡,共賞長江山水間的奇峰峻嶺、幽壑深谷,在歷史現場進行古今對比,書寫人文與自然深度交融的動人篇章,展現各地文旅融合的最新實踐。
足跡·江蘇
少年立志,朝碧海而暮蒼梧
萬曆三十五年(1607)的一天,21歲的徐霞客走出位於江陰南暘岐村的徐家大宅,來到村東的勝水橋下,從這裡乘舟去往“萬頃湖光盡凝碧”的太湖。江陰緊鄰着太湖,這次出遊的路程雖短卻意義非凡,因爲它是徐霞客人生中的首次出遊,揭開了他30多年“朝碧海而暮蒼梧”的旅遊考察生涯。
徐霞客旅遊勘察的足跡,最初就是在江南的山水丘陵間鋪開。根據《徐霞客墓誌》以及江南各地方誌的記載,徐霞客遊歷過南京的明故宮,蘇州太湖東、西洞庭二山,揚州二十四橋,鎮江金山,宜興善卷洞、張公洞等地。古人以“山北水南”爲陰,江陰正因地處長江之南而得名。長江因此成爲徐霞客每次出遊的便捷水路,他多次溯長江西上,前往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在江蘇境內,大運河和長江交匯,京杭大運河也爲徐霞客的出遊提供了便利。他北上前往山東泰山,南下游歷浙江天台山、雁蕩山等名山大川,走的正是這條黃金水道。
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探險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故里已改名爲徐霞客鎮,位於徐霞客鎮南暘岐村的“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被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人們走進徐霞客故居的崇禮堂,探訪徐霞客遠遊的出發地勝水橋,細讀徐霞客爲母親祝壽刻印的“晴山堂石刻”,尋找“千古遊聖”在故鄉留下的足跡。在故居庭院內,一株羅漢松的故事發人深省。江陰市徐霞客研究會原副會長唐漢章說,這株本來只是盆栽的羅漢松,是徐霞客少年時期親手種植的。在他看來,栽在花盆中的羅漢松是永遠長不大的,必須紮根大地,融入大自然才能長成參天大樹。經過400多年風雨,羅漢松早已樹冠茂密、樹幹粗大,生動記錄着徐霞客少年時代就立志“行走於天地間”的開拓進取精神。
足跡·浙江
欲窮雁蕩之勝,非飛仙不能
徐霞客鍾愛浙江,先後七次深度遊覽浙江。《徐霞客遊記》開篇就是從浙江寧海寫起,《遊天台山日記》《遊雁宕山日記》《浙遊日記》等文章,更是在400多年後的今天依然栩栩如生。浙江的山水人文也因“霞客行”而增添一抹詩意與傳奇。
萬曆四十一年(1613)五月十九日,徐霞客自寧海出發前往天台山,這座浙中名山吸引他三次登臨、揮墨記述。《遊天台山日記》中記錄了徐霞客遊覽天台山的國清寺、華頂、石樑飛瀑、赤城山等景點的見聞;雁蕩山素有“海上名山 寰中絕勝”“東南第一名山”之美譽,由於處在古火山頻繁活動的地帶,綿延數百公里的山系以斷崖、嶂洞、瀑布、奇峰怪石而聞名。徐霞客兩次遊覽雁蕩山(雁宕山)。他以清新簡潔的筆法鋪敘了“雁蕩三絕”靈峰、靈巖、大龍湫在內的衆多景;衢州江山的江郎山雄奇冠天下,秀麗甲東南,徐霞客在三度遊江山時都寫到了江郎山,通過與雁蕩山和黃山比較,極力讚歎它的“奇”“險”“神”。
如今,徐霞客踏足過的浙江各名山景區秉承“霞客”精神,走出適合自己的文旅融合道路。天台縣激活冰雪經濟,做旺鄉村旅遊,實現從“風景路”到“共富路”的轉變;“跟着徐霞客遊雁蕩山”成爲越來越多旅行社組織研學活動的主題,追尋霞客足跡,瞭解雁蕩山地質變化奧秘,雁蕩山給每一位到訪遊客帶來了不一樣的文化、科學體驗;江山市正在推進江郎山的鄉村田園景觀帶建設,馬術、研學、民宿、度假酒店等業態紛紛涌現。經徐霞客之筆,浙江風景的美譽度、知名度被推向了更高峰。徐霞客已然成爲浙江旅遊的重要IP。
足跡·安徽
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在尋找“詩與遠方”的歲月裡,徐霞客三年中兩次遊歷長江下游的安徽,足跡遍及徽州各地。他喜愛黃山和齊雲山(白嶽),首次前往這兩座名山遊覽都選擇在冬季,足見他對徽州山水的癡迷、對冬天景緻的鐘愛。
萬曆四十四年(1616),徐霞客第一次登黃山。在《遊黃山日記》中,他記錄了一路遊程中踏雪尋徑、鑿冰開路的艱險,描述了黃山溫泉、黃山鬆等景色特點,對天都、蓮花二峰也有側面描繪。兩年後的金秋,徐霞客再登黃山。“左天都,右蓮花,背倚玉屏風,兩峰秀色,俱可手攬。四顧奇峰錯列,衆壑縱橫,真黃山絕勝處。”在《遊黃山後記》中,徐霞客細緻地敘寫了登天都峰、蓮花峰爬山歷險的具體過程,滿懷激情地描繪了山頂所見奇景。晚年,徐霞客在回答友人“遊歷四海山川,何處最奇”之問時,發出了“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的讚歎,這句話後來衍生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美談。
齊雲山古稱白嶽,坐落在休寧縣境內,因“一石插天,與雲並齊”而得名,是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萬曆四十四年(1616)正月二十六日到二月初一,朔風怒號、大雪紛飛,徐霞客冒雪躡冰登上齊雲山,一待就是7天,寫下了《遊白嶽山日記》。齊雲山上,冰、雪、霧、霰等多種難得湊集在一起的氣象景觀,讓徐霞客大開眼界。
今天的黃山已成爲我國最知名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從景點封閉輪休到“先遊後付”信用遊,從智慧旅遊到時尚潮玩,從走下山到走出去,黃山風景區一直在與趨勢爲伍、與潮流同行;齊雲山也正逐步擺脫與黃山爲鄰的“既生瑜何生亮”的窘境。這座名山建設生態文化旅遊度假區,打造非遺特色街區和“自由家”休閒營地,構建橫江舞金龍、白嶽落花秀、福海夜祈福等衆多夜遊場景,一舉火爆出圈。今年11月,齊雲山入選《2024世界旅遊聯盟——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案例》。
足跡·江西
溪回山合,霧色霏霏如雨
匡廬,山水如畫,移步皆景。萬曆四十六年(1618),徐霞客沿江而至,登廬山遊歷五日,其《遊廬山日記》以三千餘字勾勒出廬山如仙境之貌,“溪回山合,霧色霏霏如雨……層煙疊翠,澄映四外”,令人心馳神往。彼時他爲探奇履險,攀爬艱難,今時卻大不相同。
如今,廬山海拔1100餘米的核心景區內,廬山書房隱於雲霧,恰似“雲中書房”。廬山市近年精心營造此文化空間,免費開放,滿架廬山相關書籍供人翻閱。自今年7月啓用,講座沙龍頻繁,成遊客求知歇腳之處,管理者王仕華稱其爲廬山文化傳播的“能量加油站”。在此,遊客既能飽覽山水,又能深味人文。山間漫步,別墅舊聞可聞,美食滋味悠長,民俗多彩,夜生活熱鬧。廬山市推動牯嶺街轉變,祈福美廬等文創涌現,廬山戀電影院、廬山書房等新態繁榮,“廬山的花,全世界都在開”文創明信片熱銷,傳承千年文化。
龜峰位於弋陽縣,與廬山同爲世界地質公園。徐霞客四次訪贛,在《江右遊日記》中盛讚龜峰“巒嶂之奇,雁蕩所無”。弋陽縣借力名人,深挖旅遊潛力。霞客茗居、霞客遊樂園等順勢而建,古建“大夫第”變身霞客書院,霞客燈光秀、無邊泳池、星空帳篷基地散落各處,特色民宿聞名遐邇。
龜峰腳下的江廖肖村光彩奪目。鄉愁廣場、文苑花巷、作家廣場和文學民宿館佈局精巧,王蒙、樑曉聲、樑衡文學館林立。憑藉“文旅 +”,廣邀名家,文化活動不停,於鄉村振興之路穩步邁進,成爲文旅融合的典範,持續書寫匡廬龜峰文旅融合的燦爛篇章,讓這片土地的魅力在新時代不斷延續與昇華。
足跡·湖北
連逾山嶺,桃李繽紛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道教名山和武當武術的發源地,被稱爲“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明天啓三年(1623)三月,徐霞客開啓了他五天五夜的武當之旅,他在《遊太和山日記》詳細記錄這段旅程。他依次遊覽了靜樂宮、遇真宮、紫霄宮、金頂、瓊臺中觀、南巖、五龍宮等地。武當山“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澗水長鳴”的壯麗景觀,讓他一路遊覽一路驚歎。“十一日登仙猿嶺。十餘里,有枯溪小橋,爲鄖縣境,乃河南、湖廣界……又十里,登土地嶺,嶺南則均州境。自此連逾山嶺,桃李繽紛,山花夾道,幽豔異常……”《遊太和山日記》裡,不僅有對自然風光的描繪,如山峰的雄偉、溪流的清澈,還包含了徐霞客對道教建築和文化的觀察與感受。
徐霞客的記載早就成爲研究武當文化的重要史料。他對武當山的地理、風物等方面的描述,爲後人瞭解當時的武當山提供了珍貴資料。時至今日,徐霞客的遊覽路徑仍可當作武當全景遊的路書。爲了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2023年以來,武當山特區累計投入20多億元,以文物修繕、夜遊街區、景觀美化等項目爲抓手,提升武當山城區及景區品位。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武當山客源市場不斷拓展。省外遊客比例持續提升達61%。海外遊客7萬餘人,同比增長150%,世界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初見成效。
足跡·湖南
惟有南嶽獨如飛
徐霞客在湖南遊歷113天,留下了5萬餘字的《楚遊日記》,在60餘萬字的《徐霞客遊記》中佔有極重的分量,而其中對南嶽衡山的記錄,尤其引人注目。
崇禎十年(1637),他從江西踏入湖南,在衡陽及南嶽衡山留下深刻足跡。在衡山的八天考察期間,他行程滿滿,從衡山縣城出發,越過桐木嶺、穿過師姑橋,抵達南嶽廟、暢遊水簾洞後,一路沿着南嶽廟登山,途經半山亭、鐵佛寺等諸多景點,反覆穿梭於前山後山,詳細記錄下近5000字的考察筆記,精準剖析山脈水脈,其成果對衡山地理研究意義重大。
衡山的歷史底蘊深厚如磐。數千年來,衆多名人紛至沓來,孕育出獨樹一幟的壽文化。從漢代被稱爲“壽嶽”開始,山中近千處“壽”文化題刻星羅棋佈,萬壽大鼎更是匯聚萬“壽”之精華。如今,南嶽區榮獲“世界長壽鄉”稱號,壽文化持續繁榮。
南嶽衡山,於華夏曆史文化長河中熠熠生輝,在當代文旅發展浪潮裡勇立潮頭。在文旅發展的進程中,南嶽衡山正如清人魏源所贊“惟有南嶽獨如飛”,展現出強勁的活力。借湖南建設世界旅遊目的地的東風,特別是今年9月,在第三屆湖南旅遊發展大會的推動下,衡陽文旅迎來鉅變。新創大量高品質景區與飯店,特色商業如雨後春筍。南嶽裡廟會民俗街熱鬧非凡,五號山谷懸崖民宿別出心裁,祝融探火太空體驗館新奇吸睛。由此,衡陽遊客接待量與旅遊收入大幅增長,入境遊客成績耀眼。南嶽衡山正引領衡陽乃至整個湖南文旅展翅高飛,邁向更璀璨的未來。
足跡·雲南
故推江源者,必當以金沙爲首
雲南是徐霞客旅遊考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也是他晚年“西南萬里遐徵”的終點。21個月的時間裡,徐霞客的足跡遍及今天雲南的大約50個縣,寫下了大約25萬字的《滇遊日記》,記錄了雲南自然地理和人文社會的方方面面。在雲南,徐霞客對金沙江進行實地的踏勘和親身的考察,寫出了著名的《溯江紀源》,提出金沙江纔是長江源頭的觀點。“故推江源者,必當以金沙爲首”,徐霞客否定了千百年來被人們所崇信的、《尚書·禹貢》中“岷山導江”的說法,對於後人科學地探索長江源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彩雲之南,羣山連綿。徐霞客遊覽了太華山(碧雞山)、石寶山、雞足山等雲南名山。他對大理州賓川縣的雞足山尤其喜愛。他兩次到訪雞足山,前後停留了將近半年時間。作爲佛教名山,雞足山鼎盛時期曾有三十六寺七十二庵,常住僧尼達到數千人。兩次來到雞足山,徐霞客都住在山中悉檀寺內,他將此前去世的好友、陪伴他考察的靜聞和尚安葬於此。他還詳細考察了雞足山的自然風光和廟宇樓閣,並應麗江土司木增所託,編寫《雞足山志》。雞足山也是徐霞客旅行考察生涯中的最後一站。崇禎十三年(1640),積勞成疾的徐霞客終於病倒,雙腿致殘,無法行走。木增派人用竹轎將他擡下雞足山,一路護送到湖北黃岡,後在當地官員的幫助下,沿長江而下回到江陰。次年,徐霞客在家中去世,享年54歲。
作爲徐霞客征程中的最後一站,雞足山所在的賓川縣積極弘揚徐霞客精神,在宣傳徐霞客文化方面開展了很多工作。近年來,賓川縣樹立了“徐霞客駐足擲筆處”紀念銅像,恢復了悉檀寺“徐霞客古道”,修復了《徐霞客遊記》中記錄的黑龍潭景觀。雞足山景區連續舉辦多屆“重走霞客路”活動,吸引着徐霞客的“粉絲們”前來追尋“千古遊聖”在雞足山留下的最後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