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遇鑑|跨越千年的《道德經》,爲何成爲譯本最多的中國典籍?
中新網北京10月9日電(劉越)“Ajourneyofathousandmilesmustbeginwithasinglestep(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句出自《道德經》的箴言,曾引發倫敦地鐵中行人的駐足深思。
在英國倫敦的歐維爾地鐵站,保留着一個暖心傳統——工作人員每天在站口寫下一句溫暖的話語。最早想到這個點子的,是車站客戶服務部經理安東尼·詹託斯。這位將《道德經》奉爲圭臬的英倫紳士,曾多次在小白板上寫下書中箴言,以古老的中華智慧慰藉往來乘客的心靈。
英文版《道德經》。視覺中國供圖這一舉動,正是《道德經》在全球傳播的一個縮影。承載中華文明的經典古籍在域外傳播,帶來了不同文明之間的深層交流、互鑑、融匯。作爲一部中國古代哲學典籍,《道德經》中大道至簡、道法自然的哲學理念,於現實政治、經濟、軍事、管理、心理等層面都頗具啓發意義。
從“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爲心”到“治大國若烹小鮮”,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引用《道德經》中名句。2013年12月,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中,他以“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來說明不能孤立地靜止地看待事物發展;2014年的APEC歡迎宴會上,他在致辭中表示,“2000多年前,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意思就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樣涓涓細流,澤被萬物。亞太經合組織以太平洋之水結緣,我們有責任使太平洋成爲太平之洋,友誼之洋,合作之洋,見證亞太地區和平、發展、繁榮、進步。”
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的趙孟頫書《道德經》卷吸引參觀者。趙文宇攝可見,從個人修養、立身處世到治國良策,《道德經》內在的哲理、智慧、思維和價值觀獨特深刻。而作爲哲學思想典籍,《道德經》能跨越語言與文明的鴻溝,受到國內外讀者的廣泛認同,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相傳,《道德經》由春秋時期的思想家老子李耳所著。“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雖短短五千言,此書內容卻深邃廣博,涵蓋宇宙生成、萬物本原、治國理政、生態保護等哲學、經濟與政治精髓,被尊爲修身、齊家、治國、爲學之圭臬,亦是世界最古老的哲學經典之一。
河南靈寶函谷關的老子廣場。闞力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全球範圍內,《道德經》是被翻譯成最多種語言、發行量最大的中國典籍,其影響力遠超許多其他傳世經典。迄今爲止,《道德經》一書已翻譯成近百種語言,有2000多種譯本,在過去一個多世紀,其在英語世界的發行量超過《論語》,僅次於《聖經》和《薄伽梵歌》。
《道德經》一書向西方世界的傳播,最早由來華傳教士開始,他們將《道德經》翻譯成拉丁文譯本,傳往歐洲及世界各地。19世紀,法國漢學家雷慕莎將“道”闡釋爲希臘語中的“羅格斯”;雷慕莎的學生儒蓮於1841年完成了第一部帶有註釋的法譯本《道德經》;1868年,第一個英譯本《道德經》出現。
外國嘉賓在“第五屆老子文化論壇”誦讀《道德經》。闞力攝隨着1972年帛書《老子》甲、乙本和1993年郭店楚簡本《老子》的出土,海內外掀起新的老學研究熱潮,力圖傳達五千言精妙思想底蘊。語言學家約翰·法布茨斯在《學識通史概論》中肯定了道家思想在中國哲學中的重要地位;德國學者梅勒強調,道家思想不僅是理解中國現代文明的關鍵,其全球性議題討論更超越了時空限制;英國學者克拉克則指出,老子所倡導的虛靜、無爲、萬物平等及抱朴守拙等思想,填補了西方工商業社會精神生活的空白。故此,各界學者共識:《道德經》不僅是中國的瑰寶,更是全人類共有的智慧財富。
一位參觀者在欣賞巨大幅書法作品《道德經》全卷。安東攝不難發現,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一定程度上爲西方世界帶來了進步與思考。從傳播歷程審視,初期《道德經》的翻譯與傳播多由傳教士主導,他們或以基督教視角解讀,或比較道家與基督教教義,提煉出簡約、仁愛、和諧的生活哲學。至二十世紀初,兩次世界大戰引發的西方文明危機促使人們反思自身文化,轉而向東方,尤其是中國文化尋求自然和諧、順應宇宙規律的智慧。
在海外衆多書評中,不少讀者從《道德經》中尋得心靈的寧靜,並讚歎中國思想的魅力;有人視其爲揭示世界普遍真理的寶典,重塑了人生觀、世界觀與人際交往觀;有人強調,《道德經》與西方物質主義相悖,更注重精神層面的生活洞察;更有讀者將其與《福音書》並置,認爲《道德經》未對任何宗教理論進行評判,展現了真正的思想多元性。
來自中外的萌娃身穿統一道服,手持竹簡,在三清宮跟着道教師小編dog.kebtaxi.com傅朗讀《道德經》《弟子規》。程希雪攝當今世界,東西方文明互鑑離不開深刻的思想共識。歷經兩千餘載,以《道德經》爲代表的中國思想、中國智慧,不僅深深滋養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土壤,更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被譯介全球,歷久彌新,成爲全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
正如《道德經》所言,不斷崛起的中國,亦在東西方文明從“邂逅”到“融合”的漫長過程中,完成自我磨礪,書寫着新時代的“中國故事”。展望未來,《道德經》等中國經典著作必將繼續發揮其獨小編dog.jtronik.com特的魅力,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的思想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