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增長擴內需化風險 財政增量政策送來“及時雨”

證券時報記者 賀覺淵 郭博昊

化解存量隱性債務、補充國有大行資本金、支持樓市止跌回穩、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在10月12日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與三位副部長現場公佈的一攬子財政增量政策圍繞穩增長、擴內需、化風險,精準施策、靶向發力,同時留足增量政策空間,一攬子財政增量政策既利當下、更利長遠。

多措並舉補“缺口”

財政政策將持續加力

面對經濟運行過程中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全年財政預算目標能否“達標”備受市場關注。對此,藍佛安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釋放出完成全年預算目標的清晰信號,並透露將通過地方政府債務結存限額4000億元、加大國有資本經營收益調入規模、使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方式補充財力。

“整體看,目前已經明確的‘補缺口’資金已經達到6000億元,加上隨着經濟和物價水平溫和回升,年內補足財政收入缺口的難度不大。”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根據估算,預計今年四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速將高達9.1%,本輪財政增量支出規模可拉動四季度經濟增速約0.7—0.9個百分點,拉動全年經濟增速約0.2個百分點。

CF40研究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從政府預算編制和執行的技術角度考慮,2024年可能需要追加6000億元資金,幫助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目標完成率達到98%。這部分資金可以是追加的國債,也可以是從其他渠道籌集的資金。但需要明確的是,從廣義財政支出的角度出發,2024年無需追加任何財政資金就可以在剩餘的時間保障實現5%經濟增速。如果2024年追加了6000億元或者更高規模的增量資金,並且追加的資金加快支出,其結果很可能是其他財政資金會被結餘至明年使用。

補充財力後,財政部明確將“採取務實管用的措施”兜底基層“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底線,尤其是在2024年與2025年通過“兩步走”重點支持學生羣體,包括國家獎學金獎勵名額翻倍、提高本專科生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等。市場專家普遍認爲,財政將繼續加大對基層“三保”、提升居民收入和促進消費的支持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財政部依然保留了充足的增量政策空間,中央財政還有較大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更多政策工具也在研究中。

“本輪政策特徵不在於一次性力度,而在於持續性。”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高瑞東表示,從當下到明年兩會,均是政策觀察窗口期。政策的方向與力度持續保持積極,轉向信號已經非常明確。

增量資金

支持化隱債補資本

在本輪財政增量政策中,財政部安排了兩筆較大規模的增量資金,分別專項用於地方化債和支持國有大行補充資本。

爲“大大減輕地方化債壓力”,財政部將出臺近年來最大力度化債舉措——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存量隱性債務。

債務置換重在以“時間換空間”,即將高息、剩餘期限較短的債務轉化爲低息、剩餘期限較長的債務,從而儘快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藍佛安在發佈會上表示,地方政府可以騰出更多的資源發展經濟,提振經營主體信心,鞏固基層“三保”。

過去一年,地方政府重啓並累計發放用於償還“存量隱性債務”的地方政府再融資債券(以下簡稱“特殊再融資債”)約1.39萬億元。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若財政部在年內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將從當前46.79萬億元的規模水平進一步上調,從而支持四季度地方政府發行較大規模的特殊再融資債,發行規模有望超過去年。

對於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據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介紹,此舉可以提升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經營能力和盈利能力。目前,相關工作已經啓動,財政部正等待各家銀行提交資本補充具體方案。

歷史上,財政部曾於1998年向國有四大行定向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注資。王青預計,本次用於補充國有大行核心一級資本的特別國債規模可能達到1萬億元左右。

“這是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同配合的又一舉措。”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對證券時報記者說,此舉可以增強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提升支持性貨幣政策的效能。另外,國有大行的資本金約束緩解後,又可以爲化解地方政府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重點領域風險貢獻更多的力量。

促進樓市去庫存

取消“豪宅稅”或在路上

在支持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方面,財政增量政策主要通過引入專項債券等增量資金,促進房地產市場去庫存。

土地儲備曾是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主要投向領域。本次專項債用於土地儲備重在回收閒置未開發土地。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總監陳文靜向證券時報記者指出,該舉措主要是考慮到當前各地閒置未開發的土地相對較多,有助於促進樓市去庫存,推動房地產市場供需平衡。

在此前人民銀行推出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用於收購已建成未售商品房後,財政部還將引入專項債資金支持收購存量商品房,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也將向收購存量商品房側重。陳文靜表示,此舉有望加大已建待售存量商品房的去化力度,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供需平衡。

此外,廖岷在發佈會上透露的“當前正在抓緊研究明確與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相銜接的增值稅、土地增值稅政策”同樣引發房地產業內人士廣泛關注。長期以來,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由於面積和容積率等因素,在增值稅上的稅負差異較大。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向證券時報記者指出,此舉釋放出“豪宅稅”相關細項有望逐步取消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