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禪的起源

“文字禪”是以語言文字來解釋歷代禪門祖師機語(公案)的繞路說禪的方式。

起源於北宋初期,最先是臨濟宗僧汾陽善收集禪門祖師機緣問答100則,並以偈頌逐一闡述。

不久,雲門宗僧雪竇重顯推出“頌古百則”,促進了“文字禪”的形成。

後來,經楊岐派僧圓悟克勤推波助瀾,以雪竇重顯的“頌古百則”爲藍本,拋出《碧巖錄》(又稱《碧巖集》)10卷。

在每則公案之前加上“垂示”(綱要提示),又於每則公案之後加上“著語”(引證考據之註釋),或在句中,或在每則公案之後再加上“評唱”(評論和心得),使“文字禪”廣泛影響於社會,開啓了大立文字之風。

文字禪的起源

“文字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但是它形成與公案之學相聯繫的穩定形式,成爲頗具影響力的禪學潮流則是從北宋開始的。

文字禪是指把握禪理的禪學形式以通過學習和研究禪宗經典而達成。

在唐末,中國禪宗逐漸興起“行腳參禪”的風氣。修行方式因爲生活方式的改變而改變,不再僅僅是個人的靜坐默究來修行禪法,也不僅限於修習者個人不可言傳的感受來體驗禪境,師徒之間和師友之間的相互討論、啓迪或勘驗成爲主流,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習禪、教禪,使用語言文字來衡量迷悟和得道深淺爲特徵。

它的產生與發展始終與運用公案結合在一起,公案受到禪宗界的重視,成爲宋代文字禪的主導方面。文字語言逐步成爲教禪和學禪的基本資料,這是與中唐開始的禪僧生活方式的變革相聯繫的。

作爲文字禪的雛形,唐代禪宗師徒之間問對時經常採用一種特殊的語言,這些語言被稱爲“機緣之語”。這些機緣之語多是一些含蓄、隱晦或答非所問的語句。有時雙方見面並不說話,而是用推、打、踏、喝等方式表示。諸如此類的參禪方式和手段,統稱爲“機鋒棒喝”。

機鋒棒喝的盛行與禪僧生活方式和修行方式的變化有直接關係。然而,禪僧們之所以採用這種禪學方式,則與禪宗的基本理論密切相關。

禪宗認爲,自心佛性是離言絕相的,對禪境的體驗,對自心佛性的證悟,只能靠自己的親身實踐。因此,行機鋒施棒喝,不過是要表達本質上無法表達的東西,啓發禪者去自證自悟。

唐末五代,機鋒棒喝在禪林達到了鼎盛時期,這種原本是爲修行悟道、解脫成佛而推出的一種方便施設或權宜手段,逐漸成爲明心見性的重要途徑。

禪師們的此類禪學言行,經過輾轉流傳而被弟子們記錄下來,稱爲“語錄”“入道機緣”。其中一些著名禪師的言行獨具特色,還被專門提出來,作爲判定是非、衡量迷悟的準則,被稱爲“公案”。

到了北宋初年,不僅禪僧把語錄作爲教禪和習禪的重要資料,士大夫也格外予以重視。後來,參究公案也成爲禪宗學徒明心見性的重要修行方式。最早把“公案”一詞引入禪門的是唐末僧人黃檗希運。

公案原本指官府判決是非的案例,禪宗借用它來專指前代祖師的言行範例。爲了適應教禪和學禪的需要,禪師們開創了研究公案的多種形式。

與唐末五代相比,兩宋社會相對穩定,王朝的宗教政策比較寬鬆,佛教的寺院經濟由此得到平穩發展。這就爲禪宗的領袖人物走出農耕山林,進住通都大邑或名山勝地的大寺院創造了條件;爲他們放下鋤頭,拿起筆桿提供了可能。

文字禪的發展,正是禪師們在研究舊經典的基礎上創造新經典的過程。宋代是產生禪宗典籍的黃金時期,其數量之龐大、種類之齊全,不僅超過唐五代,而且也爲後代所不及。

在兩宋社會的大背景下,山林曠野的質樸禪風在禪宗主流階層身上逐漸消退,都市書齋的浮華禪風卻日益濃重。這不僅在佛教內部爲文字禪的發展奠定了羣衆基礎,也成爲吸引士人的新禪風。

文字禪作爲禪門的專稱是始於臨濟宗的汾陽善昭(947—1024)。善昭所作的《頌古百則》和《公案代別》(《頌古代別》),彙集了古代若干的公案,分別用偈頌和“代別”加以陳述。

“公案”本指公府內的案牘,此指古代禪師的言行記錄,其中蘊含着開導弟子覺悟的經驗,可以作爲禪修者的範式,學習和修行的準則,是禪門的“古則”。用偈頌解說公案就稱爲“頌古”。

善昭講的“代別”是“代語”和“別語”的複合詞。“代語”指公案中只有問話沒有答語,或所答不合旨趣,而代爲作答。“別語”指公案中已有答語,作者又另作別有含義的答語。比起偈頌來,“代別”是解說、發揮古代祖師禪法的重要文體。

宋代士大夫“喜禪”,是促動文字禪興盛的強大社會力量。宋王朝出於削弱和分散官僚權力的考慮,機構設置臃腫膨脹,人浮於事,加上任用和罷黜隨意,提拔的多,需要安置的更多,從而造成了歷史上少見的在職加賦閒的官僚階層。而官場變換,宦海沉浮,都促使士大夫從禪中尋找精神寄託。

所以士大夫經世多作兩手準備,幾乎成了兩宋文武官僚的共性。宋人羅大經說:“士豈能長守山林,長親蓑笠?但居市朝軒冕時,要使山林蓑笠之念不忘,乃爲勝耳。……荊公(王安石)拜相之日,題詩壁間曰:霜鬆雪竹鐘山寺,投老歸歟寄此生。……山谷(黃庭堅)雲:佩玉而心若枯木,立朝而意在東山。”(《鶴林玉露》)

另外,宋代士人一般從科舉入仕,文化修養良好,鑽研和創造禪宗典籍對他們有特殊的吸引力。許多重要語錄、燈錄的編定和修改,都有士大夫的參與。

在中國禪宗史和文化史上,文字禪一方面重語言文字的作用,增添了闡發禪意的新形式,加強了禪宗與文人學士的交往與思想交流,從而推動了禪的發展,擴大了禪的影響;另一方面又使禪宗走上了一味追逐華詞麗句的道路,減弱了對禪意的領悟,縮小了禪在下層平民間的影響。

本文節選自《空林佛教》

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禪宗的許多語錄與公案

都是通過文字禪的形式

得以流傳後世

文字禪爲我們學習和了解

禪宗公案和語錄深意

提供了借鑑

也爲後世禪子參禪悟道

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下週,我們將繼續瞭解

文字禪的發展和興盛

免費訂閱《空林佛教》雜誌

作者|陳旦 圖片|傳媒中心

美編|妙能 編輯|夢覺

來源|《空林佛教》2022年第四期

原標題:文字禪的起源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