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年薪百萬,42歲去加拿大做建築木工,發現工地上很多女孩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4708位真人故事

我叫Lin,上海人,出生在高級知識分子家庭,是家裡的獨子,從小就得到了萬般寵愛。

我學習成績一般,但通過自己不懈努力,當上了地產公司高管,並被外派泰國,負責兩個大項目。

2020年,因爲疫情,我滯留在泰國,產生了去加拿大的想法。通過努力,我成功通過雅思A類6分,然後轉戰加拿大,成爲了一名木工。

如今我做木工已一年,但從沒後悔過。

(這是工作的我)

我1982年出生,今年42歲,是家裡的獨子。父親40歲纔有的我,屬於老來得子,因此對我非常寵愛。在我的印象裡,從來沒有捱過父母的打。

一般家庭是女主內男主外,我們家剛好相反,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長期在外地打拼。

在我讀書期間,每天叫我起牀、吃早飯的都是父親,午飯和晚飯也都是父親給我做的。

受父親的影響,我結婚後,也很顧家,並在家裡負責做飯。父親是大學生,高級工程師,他對我的學習沒有特別苛刻的要求,也導致我在學生時期成績一般,但我性格比較獨立。

2000年高考,我以優異的成績順利考進全國數一數二的江南大學的設計學院,它屬於211重點大學,當年有5000人報考,錄取180人,我考了第40名,學習環境藝術。

(我在泰國工作時的照片)

大學畢業後,我成功進入了設計院,並在這裡結識了我的妻子。我第一次看見她時,感覺她長得好可愛。

和她在一起久了,發現她很會照顧人,只要有她在我就很安心,不用擔心任何事情,可以專注於自己的工作。

2012年,我和她結婚了。我們結婚的第二年,孩子就出生了,她爲了照顧孩子,放棄了工作。

她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替我照顧老人和孩子,也會無條件支持我的各種決定,有她在我可以安心發展自己的事業。

2013-2020年,這7年時間,我換了3份工作,隨着我的工作經驗提升,薪水也跟着翻倍,有時甚至翻2倍。

除了我自身努力外,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當時正處於房地產紅利期。

在工作期間,我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人生信條,就是盡人事聽天命,把自己能夠做的,儘量都做好,做全,不強求結果。

(和泰國的設計師在一起)

我在工作上,會不遺餘力地執行領導交給我的工作,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持領導,充分發揮自己的工作能力。

2017年,我去了一家新公司,是一個以海外文旅地產開發爲主的開發商。我剛去就被外派到泰國,負責一個度假村和一個別墅區的開發。

幾年後,一場席捲全球的疫情,讓我原本的工作和生活節奏全部打亂了。不然,我可能還會被外派到其他國家繼續工作。

2020年,疫情發展得越來越不可收拾,我在泰國的項目停了,原本熱鬧的街市也沒了人影。

街上很多店鋪都關門倒閉了,店門口的招牌,有的掛滿了灰塵和蜘蛛網,到處都充斥着悽慘景象。

就連口罩和疫苗都買不到,因此我不敢隨意出門,怕被感染。就在此時我萌生了學好英語,去加拿大留學的想法,家人得知後也很支持我。

(這是我和泰國蘇梅島的市長)

爲此,我花了200元從網上買了一個模擬雅思考試的軟件,開始兩眼不聞窗外事,專心在家背單詞。

我不管躺在沙發上、牀上,還是在電腦前。手機裡永遠開着幾個學英語的APP,除了吃飯睡覺,都在學習。

每天背單詞、做題,堅持了4個月,第一次考試就把雅思A類考到6分,一下滿足了加拿大的入學條件。

2021年9月,我通過學籤來到了加拿大。我來的時候,疫情還在肆虐,我被隔離在酒店,那時已經開學,好在上課都是線上。

沒來之前,我只知道加拿大醫保體系不錯,有些城市,例如卡爾加里,曾被評選過世界前幾名的宜居城市。

去了之後才發現,醫保體系沒有想象中那麼好,想要去看專科醫生,必須先由家庭醫生開具介紹信,才能轉到專科醫生那裡。

不像國內,可以隨時隨地直接去看。還有補牙和配眼鏡,在加拿大實在太貴了,也沒進醫保。

(初到加拿大)

等隔離結束後,我花了一星期,就將學校和駕照這些事情辦完了,然後着手找房子。

這裡出租房子,都是空房,還需要另外添置傢俱。我就在本地社區論壇發帖,問在哪裡能找到二手傢俱。沒過多久就有很多人回覆,他們問我要地址,或者讓我去他們家拿傢俱。

讓我沒想到的是,第二天,我家門口竟然放滿了不知道誰送來的傢俱、檯燈、桌子、板凳什麼的。

加拿大是個熱情友好的國家,特別是對剛來的新人。加拿大人常以自己國家族裔多元化爲榮。

我讀的學校叫範肖學院,它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是我朋友介紹我來的,經我調查,學校的老師都是經驗老練的木工師傅,專門考了教師證,來這裡做老師。

他們講課時總是讓學生提出反對意見,因爲我是建築設計出身,木結構建築雖然沒學過,但還是有點基礎的,因此有些地方比他們懂得多,特別是製圖和設計方面。

(我在加拿大的畢業照)

我來加拿大一開始學的不是木工,而是項目管理,但我發現,這個專業很難在這裡找到一份像樣的全職工作,因爲我們的母語不是英語,很難跟當地人打交道。

學了一年後,我才選了一個相對熟悉的專業——木工。因爲我知道,這裡的木工不是那種雕樑畫棟的木工,而是木建築、木結構,這是我擅長的領域。

學習的過程對我來說,沒有任何壓力,我也拿到了除了A就是A+的好成績。因此我成了這個班分數最高的人。

我來到加拿大一邊上學,一邊工作,我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幫人剪草、修樹,剷雪、化妝品公司包裝發貨什麼的,還跟着別人學過裝修,什麼都做過。

我第一份工作就是幫別人剪草,那是我第一次掙到加幣。但是我根本不會做,在中國我沒割過草,更沒接觸過剪草機,然後我就在網上找視頻邊學邊做。

(第一次賺到加幣)

做完後,我掙了40加幣,我將它掛在牆上,一直保存至今,留做紀念。修車也是來這裡新開發的技能,這裡人人動手能力都很強,汽車的一些小毛病和常規保養,大家都是自己在家完成。

還有一次讓我印象很深刻,冬天在校園裡剷雪,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差事,因爲這裡的冬天溫度能達到零下二三十度,是加拿大最冷的時候。

工作從晚上11點開始,一直幹到第二天早上七八點,要在學校上課前,保證在人行道、樓道里沒有積雪,這是件非常辛苦的工作。

父母因此很擔憂我的身體,時常叮囑我要注意身體,但有誰在外面生活是不辛苦的呢?

畢業後,我找了份木工工作。雖然我沒做過,但是我接觸過太多建築,所以這對我來說,是相對得心應手的工作。

木工在加拿大起薪比較低,18到20加幣一小時,但是等你工作到一定年限,並拿到一些證書,你可以達到40至50加幣一小時,是一份相對收入不錯的工作。

(我設計完成的木平臺)

當然,不能和醫生、律師,這種傳統的特別高薪的職業相比,但是已經屬於中上等了。

木工的最高等級是紅印木工,工作以後,在你所在省的木工官方網站上,註冊成爲木工學徒,成功後你就可以積累工時,當工時積累滿7200個小時,就可以成爲紅印木工。

7200小時包括工作,也包括學習,等到滿了工時以後,你就可以去參加考試,通過考試後,你就可以成爲最高級別的紅印木工。

我還發現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在加拿大的工地上,女生不少,有些甚至大學還沒畢業,就來工作了。在這裡,女人和男人做的是完全一樣的事情。

我除了主職之外還有兼職。我的兼職,就是幫別人做木平臺。就是在別人的後院裡,用木頭做的一種臺子。

木平臺是庭院的一部分,要做木平臺是需要申請許可證和設計圖的,這些是需要和政府溝通的。

(我設計完成的木平臺)

但在這裡很多做木平臺的人,並不懂這些,他們從來不申請建築許可證,因此沒法做。而我懂,我申請了全套的建築許可證,並且通過了政府驗收。

我現在工作是比以前辛苦很多,但是我的總體收入,相比以前並沒有少很多。並且,我現在兼職收入,已經超過我的主職了。

我覺得行業沒有高級低級之說,只是分工不同。加拿大沒有職業歧視,藍領也可以獲得較高的社會地位。

但我對加拿大的飲食非常不適應,逼得我不得不天天自己在家做飯,我都快成大廚了。我經常自嘲道:“如果我不是木工,很可能去做廚師。”

加拿大人從上學起,就每天帶一個三明治,可以一直吃到退休。我時常跟同事開玩笑,你們生活在飲食文化的沙漠,對吃一無所知。

加拿大和中國最大的不同,就是加拿大人非常喜歡棒球和冰球這兩種運動,我以前從來沒有關注過這類運動。

有次我去酒吧,發現電視上有加拿大足球隊的比賽,但酒吧里根本沒人看,進了球也沒有人歡呼鼓掌。

(加拿大公司團建看棒球比賽)

加拿大所有假期都是1天,聖誕節是2天,分散在各個月份裡,經常跟週末挨在一起,所以幾乎每個月,都會有一個3天的長週末。

因爲工作原因,我沒有去過加拿大太多城市,在我去過的城市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蒙特利爾。

不僅房價便宜,建築也很有特色,等我拿到加拿大永久居民卡,有可能我會考慮去那裡居住。

我也沒有強求自己一定要留在這裡,或者一定要回國,所以一切對我來說還是未知數。

我還是那句話盡人事,聽天命,既然來到這裡,就把這裡的事情做好。我相信機會永遠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口述:Lin】

【撰文:雲在飄】

【編輯:醉紅顏】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本賬號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衝動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