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里長是外國人

外國人,在韓國,再小的事情,都需要翻譯,除非你會講韓語」。這話,很誇張嗎?不,一點也不,至少,在2007年之前,這是事實

2007年5月,走在首爾街頭,在滿街盡是方方圈圈韓文字外,偶然會看到英文地鐵裡每個站名,都有字體不大卻讓華人訪客貼心的「漢字」,然而這一切都只是「可眼觀,不可言傳」。

當要開口溝通時,最好你會韓文,或者祈禱對方在韓文外,也會其他外國語文,例如英文,否則,你只能「有聽沒有懂」的看着對方一張一合的嘴,不知不覺中,思緒會就這麼的被拉入其中,有如跌進失落的夢境...。

纔不過兩年時間,2009年11月,穿梭在首爾街道,看着一輛公車在面前行駛過去,耳裡竟然聽到從公車上傳來用日語報下站站名的廣播聲,原來,是走到了日本人聚集的龍山區二村洞一帶了;如果是到法國人聚集的瑞草區浦洞,就會聽到用法語廣播的站名了。現在在首都首爾,公車經過外國人聚集的地區,都會用雙語報站名。

就在這兩年裡,首爾多了其他國家很難看到的「外國人專用事務所」,以及「外國人洞長」(洞事務所,相當於臺灣里長辦公室,洞長,則相當於是里長);外國人洞長享受6級公務員待遇月薪約170萬韓元(約合新臺幣4.8萬元;最基層公務員是10級)。

在首爾,外國人密集的地區約有14處,包括法國人聚集的瑞草區、德國人聚集的漢南洞等,目前約有6位外國人洞長。

面對全球時代,韓國總統李明博上任前喊出「全球的韓國」願景,上任後,希望從生活環境中的一些改變,能夠營造出「多文化社會」的韓國;同時,再透過修改「國家公務員法」與「國籍法」,想要進一步的打破過去韓國對外國人的排斥,讓韓國真正成爲全球的通商國家。

爲了達到目標,李明博當選後的第一步是:修改法律,讓外國人也能成爲公務員。而他也是韓國有史以來,第一位任命外國人蔘與「政權接管委員會」的總統。

如今,在韓國各級公務員行列中,漸漸的都能看到「外國人」。Paul Lanari,加拿大人,是釜山鎮海經濟自由貿易區(BJFEZ)的公關部門專案經理。Paul當然不是在韓國的第一個、也不是唯一的金髮碧眼的外國人公務員。Todd Sample,美國人,是外人與韓國貿易振興協會(KOTRA)接洽時會第一個接觸到的人員

Paul與Todd有不少共同點:都娶了韓國太太,是韓國女婿,都曾是英文老師,居住在韓國的時間都超過10年;而且,Paul與Todd在任職單位中,多半時候只是提供意見,及擔負起與不懂韓文的外人「溝通」的角色

BJFEZ與KOTRA都負有對外招商引資任務,任用Paul與Todd,除了有象徵性意義,更展現了韓國想要吸引世界人才、資本和技術的企圖

爲吸納更多優秀人才韓國政府最近還要修改「國籍法」,將有條件的允許雙重國籍,以拓寬優秀人才的活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