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外生命探尋計劃包含太陽系考古,這要如何進行,發射飛船?

探索太陽系,我們不僅可以發射飛船飛掠太陽,發射專門衛星研究太陽,也可以通過地基、空基射電望遠鏡等設施去探索。實際要想了解太陽,還必須建立一個完整的探測規劃,以便我們瞭解的更加全面。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在深空探索取得階段性成果之後,我們又開啓了探索太陽系的歷程。

總的來說探索太陽系可以有以上方式:地面望遠鏡觀測、發射衛星、發射飛船、發射太空望遠鏡等方式。當然也可以發射衛星或者飛船撞擊太陽,以獲得直接的信息和數據。探測方式很多,主要取決於我們的需要和投資。

我們已經在探索月球、探索火星上取得了大量的成功,探索小行星、小行星防禦等剛剛啓動,如今開始選擇探測地外生命更令期待。

此前我國發射過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 “羲和號”,該星實現了國際首次太陽 Hα 波段光譜成像的空間探測,填補了太陽爆發源區高質量觀測數據的空白,提高了我國在太陽物理領域的研究能力。

我國發射的“悟空” 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也標誌着我國在空間科學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悟空” 號在暗物質探測領域取得了衆多成果。

在前六年觀測中,“悟空” 號衛星記錄了超過 350 萬個碳、氧、硼原子核數據。還在在大約 0.1TeV/n 處,能譜出現了明顯不同於理論預期的拐折。

雖然尚未直接探測到暗物質粒子,但 “悟空” 號對宇宙射線的精確測量爲暗物質的間接探測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

而通過“夸父計劃”研製發射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衛星對太陽進行科學觀測,已納入中國科學院先導計劃,並且在2022年成功發射了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夸父一號”,這是我國綜合性太陽探測專用衛星,目前在軌運行,預計將對太陽磁場、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磁暴進行深入研究,並取得豐富成果。

隨着我國500 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中國天眼”的建成和運營,在脈衝星、快速射電暴、納赫茲引力波等領域取得了多項重要原創性成果,對推動我國天文學實現重大原創突破作出了重要貢獻。

此外位於海拔 3820 米的四川省甘孜州稻城縣噶通鎮的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也已在去年建成,作爲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的標誌性設備之一,它的建成意味着我國有了全球規模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

通過它我們就能對太陽和日地空間傳播鏈條進行高質量監測,不但能監測太陽的各種爆發活動,還能監測太陽風暴進入行星際的過程,對於理解太陽爆發機制和日地傳播規律,預測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具有重要作用。

而在青海冷湖基地,衆多科研單位和高校在此建設天文觀測設施,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等科研院所也在此建立了各型觀測望遠鏡和設施,這些望遠鏡能夠進行高精度的天文觀測和研究,例如對星系演化、恆星形成、暗物質等前沿科學問題的探索。

值得期待的還有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空間望遠鏡(CSST)也將在近2年發射升空,有望超過美國著名的哈勃望遠鏡的觀測規模。另外,放置在日地拉格朗日 L2 點的近鄰宜居行星巡天計劃(ches)也有望實施。

也就是我國將要啓動“覓音計劃”探索太陽系外宜居行星,將要發射一組“空間分佈式合成孔徑陣列”組成的望遠鏡前往日地拉格朗日L2點。當然還有更多的研究項目有望落地。

根據我國發布的《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將探索太陽系天體和系外行星的宜居性,開展地外生命探尋。優先發展方向包括可持續發展、太陽系考古、行星圈層刻畫、地外生命探尋和系外行星探測等,以解開太陽系之謎以及地外生命是否存在等重大科學問題。

文末,說個題外話。當我們找到地外生命存在的時候,針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到底要不要回答呢?說說你的看法。